基于认知负荷视角的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成效研究

2014-08-15 00:49:13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成人学习者负荷

姚 虹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成人教育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已成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与传统教育相比,成人教育的网络学习更强调“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学习任何知识”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学习时间上的自由性、学习方法上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上的方便性等优势,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多元化的学习渠道,满足成人学习者个性差异的学习需求和更具弹性的学习方式,为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一些新问题,由于成人教育的对象一般是年龄在18岁以上的成人,成人学习者在年龄、阅历、社会处境、学习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受工作、家庭、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兴趣、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因此,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有效组织与优化网络学习中的信息,减少认知负荷,提高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成效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简称CLT),是由澳大利亚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等人于20 世纪80 年代末提出并加以发展的一种理论。所谓认知负荷是表示处理具体任务时加在学习者认知系统上的负荷的多维结构,是指工作记忆系统对某一特定教学内容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和保持信息的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总量。其核心观点是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由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组成。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总量应该限制在工作记忆容量的范围之内,否则学习就会受到阻碍,甚至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为此,认知负荷理论把认知负荷分为外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三类。其中外在认知负荷主要是教学设计者呈现的学习材料形式不当和安排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不当引起的额外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是取决于学习材料的本质与学习者的专业技能之间的交互强度,是基本的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是指与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过程相关的负荷。

二、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成效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影响成人学习成效因素很多,认知负荷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负荷过低,会造成时间浪费;认知负荷过高,又会阻碍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活动。教学的理想模式是学习者可以满负荷工作。所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最理想的认知状态是不会产生认知负荷,即获取外来资源的分配和问题解决的资源分配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然而,由于成人学习的特点、认知水平差异和网络信息大量超载,学习时会产生认知超载,学习过程中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迷失在导航之间忘记了目标、大量的信息超载导致易于遗忘怠倦,学习注意力容易被分散,以致阻碍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责任感,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1.学习者方面

成人学习者在年龄、阅历、社会处境、学习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他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千差万别。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就业、个人发展、工作变换、岗位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以拿学分和文凭为目的,即希望以最短的学习周期获取目标文凭。因此他们对网络教育部门提供什么样的网络课程和课件、辅助资源有什么类型、网站功能如何等并不太介意。如此,出现放松学习、只求通过考试或者干脆放弃学习的现象。另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由于习惯了多年来由教师帮助学习者选择和理解信息,即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习,而一旦来自教师的帮助减少,学习者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不清晰,上网学习过程中很茫然,会感到困惑和孤独,在学习中出现“信息迷航”,致使学习效率低下。

2.网络学习资源方面

虽然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和教育提供了在线互动、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共享性、开放性,通过教与学的交流平台构建,使师生双方彼此更了解,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率。但是,在网络环境中,各种学习资源是通过多媒体,把大量的文字资料、图表资料、课件资料、影像资料、视频资料、远程实验等生动的呈现给学习者,海量的学习信息异常丰富、质量良莠不齐。学习者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时会如入迷宫,感到无从下手。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我在哪里”“下面往哪儿去”“信息太多了,我该怎么办”等疑问,盲目的浏览,不断地进行信息选择,自我定位,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以致在找到答案之前,就已经达到无用信息的超载,很容易造成学习者迷失学习方向,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加大学习的挫折感,同时也加大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3.学习支持方面的原因

学习支持主要指学习者上网的条件和教师的导学策略,还有网络的带宽、资源传输方式、资源格式和稳定性,以及学习者不同的家庭背景等,当然也有学习者个体的生理条件、智能倾向、学习偏好与风格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因素,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责任心等。如果上网不方便,需要下载课程的时候总掉线,网络课程的视音频失真或播放缓慢等,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另外,网络学习中师生分离、缺乏足够的面对面交流、没有常规校园的文化氛围,这种人文环境的缺失或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也会导致网络学习成效的低下。

三、提升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成效途径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成人学习主要是通过与网络学习资源、学习伙伴、教育者及网络学习环境等因素间相互作用达到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推动成人教育的普及化和实现成人教育终身化学习的目标,促进成人教育更好的发展,我们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符合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提高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成效: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认知观念

网络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行对于大多数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成人学生来说,由于不适应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学设计者应有效区分成人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结合成人学习的教育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问题解决初期,应给低水平学习者呈现与其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帮助学习者形成认知图式。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与学习有关的部分,从而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对高水平学习者,应提供给他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探究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时,需要教师保持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给予及时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其解决问题,利用情感激励等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提供科学适当、优质多维的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些研究已证明,多维呈现的学习资源可以促进学习;同时添加过量的信息会加重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从而阻碍学习。信息化的时代下网络信息组织的无序性和随机性很容易导致学习者信息迷航,因此,网络环境下一方面要求成人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够辨别信息真伪优劣,做出恰当的选择。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学习资源信息在工作记忆中“堵车”,需要我们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进行科学的设计、合理选择和整合。

对呈现的网络学习资源,应尽量依循成人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风格,把握好学习资源信息对学生的有效吸引。例如,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上应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加以呈现,多用具有整合信息功能的图表和伴有声音讲解的动画演示,把不同的核心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相连地呈现出来,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转换为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网络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运用更加广泛,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为学习者提供全程、全面、及时、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有助于保持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学习者认为网络学习让他们感觉学习顺利时,才会增强远程学习的信心并持续下去,而只有反复持续的这样的学习行为发生,网络学习习惯才会逐渐培养起来。

(1)加强技术平台对网络教学的服务支撑力度。 网络教学平台应能保证及时提供辅导、答疑、讨论和作业评比等动态教学资源和信息,提供网络学习咨询,以及能够实施学习导航、信息交流、控制和反馈方面的服务,以便学习者获得帮助与反馈信息,比如运用维基、博客、学习论坛、电话交流、E-Mail、QQ聊天室、QQ群视频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和软件,可以提供多种交流方式和途径。

(2)由于网络学习中教师与学习者的实体分离、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会使学习者感到教师的支持不够,与教师的网络交流不受重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高网络化教师的导学素质和导学策略,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比如,增加教师对网络学习的参与度,使教师从目标的确定、路径的选择到减少学习者困惑、如何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搜索引擎的选择、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等方面,都能提供充分的在线及时交流和异步交互,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之中,保证学习成效。

(3)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支持服务,还要关注学习者网上学习的参与度、网上学习的困难、学习过程缺乏临场感、学习孤独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加强互动学习社区的建设,可以各类新的技术应用为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1]张慧,张凡.认知负荷理论综述[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

[2]冀先礼.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 成人教育,2011,(10).

[3]毛愫璜.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其互动策略[J]. 应用心理学,2011,(4).

[4]林清强,黄宇星.简析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教学应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2).

[5]李金波.网络学习环境中影响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因素[J]. 网络教育,2009,(9).

[6]汪明,曹道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有效教学设计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3,(5).

猜你喜欢
成人学习者负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成人不自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Un rite de passage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Savitzky-Golay在含冲击负荷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