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解读中国古典名著——以《聊斋志异》女性人物为例

2014-08-15 00:53刘宇萌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

刘宇萌

(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由于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不同,如何加深留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结构的理解,就成为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聊斋志异》中由各色类型的女性人物组成了羽翼丰满的故事内容,这些女性人物个性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她们大多追求爱情,有着那个时代女性所没有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她们的婚恋观无疑代表了衡量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重要尺度,我们从她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封建男权社会的弱点和弊病,观察到男权社会不可摆脱的精神桎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聊斋志异》的解读让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古代道德观念和文化思想,适应中国现代社会生活。

一、女性人物典型的形象类型

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丰富,有官宦妻妾、豪绅奴婢、闺房名媛、平民百姓、遁世尼姑、青楼歌妓,她们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女性人物洞悉当时的女性地位以及女性的家庭婚恋,从而让汉语学习者品味中国传统美德的独特魅力。

1.美丽聪慧的狐女

蒲松龄以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取向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狐仙形象,打破了自古以来狐狸阴险狡诈、吸人精血、魅惑人心的“妲己”形象,而是塑造了一批聪明美丽、善良多情的狐女形象,突出了她们谦和好礼的美好品质。

在《小翠》中,小翠为了替母报恩,不惜下嫁痴呆的王元丰,不顾世俗礼教与元丰戏耍玩乐只为他能够快乐,以身偿还解决夫家苦难,宁可身受屈辱也要让元丰的智力得以恢复,为了夫家的香火延续忍着内心的伤痛为夫娶钟氏女……

这都在说明蒲松龄笔下的狐仙是真、善、美的化身,她们热爱自己的丈夫,她们有反抗封建礼教传统的思想存于心中。内心的纯美正是蒲松龄笔下狐仙的真实写照,她们的到来不同于远古时期的狐仙祸害人间,而是为了帮助她们的爱人追求一种自由婚恋,否定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所以说她们是“美的”,她们都拥有过人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让她们获得平等的爱,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2.重情重义的义女

在《阿宝》中,阿宝便是蒲松龄笔下义女的典型代表,在孙子楚痴情感动下,不顾其家境贫寒、个性迂讷,以身相许,辛勤操持家务经营生活。当孙子楚将死时,绝食三天,想要以死相随,最终感动了判官使得子楚得以还阳。而《画皮》中的王生即便有背叛婚姻的行为,但是妻子陈氏依旧能够为了丈夫活命而忍受吞痰的屈辱。

这些女性全都是纯然的淑女代表,她们大多任劳任怨、能够忍辱负重,向我们展示了仁爱孝悌的传统美德,为世人所传颂。她们全身都体现了一个“义”字,在这里既是义气,又是情义,她们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不为礼教强权所压迫,忠于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感情。这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古代妇女忠贞的情感,突破了传统观念,将女性觉醒摆在了一个鲜明的层次上。

3.清纯可爱的精灵

《花姑子》是蒲松龄笔下最成功的精灵之一,文中将蛇精与花姑子进行了对比描写,旨在突显花姑子的纯真善良,她宁可毁去百年道行也要替父报恩,救安幼舆于危难之中,并心甘情愿地替安幼舆孕育子女。当蛇精幻化成花姑子的形象时,蒲松龄通过对安幼舆闻到的气味来凸显两个女性人物内心的善恶,善良的花姑子体内自发香气,恶毒的蛇精则自体内散发腥臊之气,这都说明了蒲氏善恶分明的描写方法,以此体现中国人诚信知报的传统美德。

4.聪颖伶俐的鬼女

Let’s see howintra-lingual context realizes the interpretive function.

所谓鬼女形象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聂小倩了,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教学的手段,在观看电影之后让汉语学习者自由思考,小倩寄予的是作者怎样的期望和祝福呢?小倩虽然曾经为恶,但却是受强大外因的胁迫出于无奈,所以我们说她是善良的。只有心存阴暗贪婪念头之人才会上当致死,而宁采臣这样品德高尚之人出现才能够让我们理解小倩倾心于他的原因,这不难体现诚信知报的传统美德。小倩也想学会读书识字,其实这都体现了她们积极向上的女性精神,她们觉醒于读书不是男子的专利,她们同样渴望拥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精神上的力量。

二、女性人物典型的形象设定

《聊斋志异》对女性形象的设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善与恶。其实这表现的是蒲氏对于女性性格的赞美或批评。她们打破了传统的三纲五常,体现了蒲松龄的女性观,不仅塑造了一个纯乎完美的感情世界,也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了她们独特的风采,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清新面貌,向汉语学习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1.反抗礼教的叛逆女

在《婴宁》中,对于婴宁笑声的描写多达22处,而对于王子服提出共枕的要求,婴宁也没有一般女性的恼羞成怒或扭捏作态,她仅答道“我不惯与生人寐”。后婆家虽多有言她不合礼节,却没有压制下她的笑,这体现了她的头脑中并无礼教的禁锢,她是率性天真的,是女性自由之美的高度代表,但是最终婴宁的“失笑”却是蒲松龄理想化的女性在现实中的最终结果,这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破坏、压抑美的控诉之情。这里的“笑”则能让汉语学习者们更好地体会其深刻内涵和中国人常用的写作手法,符合对外汉语教学规律。

2.忠于爱情的贤德女

贤德是中国古代女性最大的性格特点,作者认为真情至性是人的根本,至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出生入死,感天地、泣鬼神。因而当作者将二者合一时便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温良淑德、大方得体、恪守妇道、勤于家事、不具妒忌之德。

在《珊瑚》中,大成娶珊瑚为妻。珊瑚容颜秀美,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大成的母亲沈氏却因为嫉妒珊瑚的美貌对她非打即骂,没有一个好脸色。但是珊瑚从来没向大成抱怨过一字半句,独自忍受“恶”婆婆所有的刁难。但是这个“恶”婆婆还是逼迫大成休妻。大成认为:“娶妻以奉姑嫜,今若此,何以妻为!”于是一纸休书递到珊瑚面前,珊瑚被休了。珊瑚却认为“为女子不能作妇,归何以见双亲?不如死”。珊瑚在被大成休掉后,听说自己的前任“恶”婆婆得了非常严重的疾病,每天都贴心地给“恶”婆婆煲汤做饭,悉心照料。“恶”婆婆病好后终于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多么不可理喻,和珊瑚“遂为姑媳如初”。这其实体现的都是一种古代的夫纲妇德,蒲松龄虽然有一种对于女性地位的觉醒,但是依旧无法逃出其枷锁,在有意或无意间赞美的都是想要超越自己却最终还是附庸于男人的贤德之女。归根结底,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已久,想要完全打破实属不易。

3.不让须眉的商人女

这些女商人较之男性心思更加细腻,因而在她们身上更有“人情味”,而这种“经济独立”的女性在当时可谓一种对于传统的超越。在《黄英》中,黄英自主独立的经营体系甚至可以媲美现代经营模式,而马才子在与黄英婚姻中,从最初的“耻以妻富”,不使用妻家器物,到听从妻子调配,再到心安理得地享用妻子经商获得的财富。可见,经商已经不为众人所唾弃,反而成为人们奋发的一种金钱动力,人们开始接受一种享乐的思想。这可能更符合西方人的某种思想,让汉语学习者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女性人物形象的意识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力求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来表现自己对于女性观念的独特理解。虽然蒲氏的女性角色有着男女平等、婚恋自由等进步思想,但因作者无法完全摒弃他的某些士大夫思想,使得这部作品有了双重的道德标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作者在妇女观上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从此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古代社会,了解古代中国女性的真实生活和命运,我们可以带领他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本来读起来极具浪漫气息的作品忽又坠入世俗的尘埃之中呢?这当然与中国清朝对人们思想的严酷压制相互呼应,同时作者自身的困窘,有志不得发的苦闷也在告诉我们这时的中国文化已经违反了它原有的理欲道德观念,也就是说,它必将走入一个新的纪元中,才能与时代相发展适应与国际社会相适应。所以女性的意识最具代表性,她们都是当时社会的“意识”先驱。所以现在的中国文化才能融贯中西,开放包容。

1.女性反抗意识的讴歌

提到反抗,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复仇这一做法。而《聊斋》中涉及复仇题材的作品有近八十篇,其中有关女性复仇描写的作品有三十多篇,占了将近一半的分量,在这里有凡人向凡人的复仇,凡人向异类的复仇,异类向凡人的复仇,也有异类向异类的复仇。她们虽然采取的复仇方法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女性人物复仇的主要对象都是那些欺压平民百姓残暴无道的贪官污吏、土豪地主、恶棍无赖。在每一个复仇女性的身上,都有着令人同情、感叹的经历和遭遇。

譬如《窦氏》中的女鬼窦氏的复仇便是向“负心人”讨回公道,她利用自己变成“鬼女”后得到的法术多次将尸体移至地主南三复家,最终这个迫害她悲惨死去的恶人因盗尸奸尸罪被官府处以秋后问斩;《张氏妇》中的农妇张氏,她在清朝官兵肆无忌惮地奸淫良家妇女的时候,自动自发地去为那些受到身心双重迫害的广大妇女复仇。她制定了巧妙的计谋,虽然是一名娇柔纤细的女性,却接连成功杀死了三个清朝官兵,成功地替他人复仇。

这些复仇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以往女性的弱不禁风,展现了女性的刚强勇猛、智慧超群的一面,她们大多运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获得了最终的成功。她们在反抗的同时为我们展示了封建妇女的血泪史,但是不得不说从男性作者笔下写出这样的篇章确实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又一进步,突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合创新的功能,提高了对“个性”的关注度。

2.女性独立意识的赞颂

女性的独立意识其实还可以说是女性的先锋意识。在这里,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以及婚姻进行思考。她们反抗暴虐,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追求独立的人格,甚至是经济上的独立。这里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在思想感情上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不合理之处的一个疑问,展示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为现代中国人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

在《阿绣》中,狐女阿绣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表现的是一种反抗封建礼教的先锋意识,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成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侠义、好胜的狐女形象。她不仅想要创造幸福同样也想要维护幸福,这种渴求爱情,却为成全爱人的舍己精神成功地与刘子固的忘恩负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哲理的思索,充分体现了女性的独立意识。这些独立的女性人物注入了顽强的生命活力,摆脱了传统女性的依附性和奴性,作者深深地赞扬了她们这种现代女性的进步精神。这也成为现代中国男女平等的重要思想契机。

3.女性传统意识的反思

自古女子就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说法,这往往是欧美留学生无法理解的部分,但通过对《聊斋志异》作品中的神仙、狐女,甚至妖魔鬼怪的解读,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传统女性思想,在她们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她们拒绝逆来顺受的进步面、反抗传统的特立面,虽然蒲松龄基于自身思想的禁锢最终可能走向妥协,但不能否认他为社会注入了一种新鲜的活力,是一种对全新女性形象的有益探索。

总之,《聊斋志异》作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志怪小说,其女性形象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它不仅熔铸着蒲松龄的思想、愿望、品格和理想,还从多方面向世人呈现出一个“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的古代文化环境。它不仅代表了封建文化发展的一种历史进步,还为中国文学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同时,它也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国古代文化、伦理、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最好的解读范本之一。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邱绍雄.中国商贾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黄伟.论《聊斋志异》悍妇形象及其女性文化[J].中山大学学报,2003(1).

[8]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9]王建平.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复仇描写[J].江西社会科学,2005.

[10]王彩云.《聊斋志异》中贤德类女性形象的“他者”地位[J].科技信息,2010(31).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蒲松龄
STRANGE TALES INDEED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