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承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外语系,广西 崇左 532200)
《老人与海》向读者显示了一个老人、一条小船、一个小孩和一条大鱼的故事,全书仅二万五千余言,行文简约、含蓄凝练、内涵丰富,象征性极强。1954年,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男权主义者,其笔下的男性人物都是具有“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的“硬汉子”,而女性人物似乎往往只作为其陪衬或对立而存在。而且,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其男主人公身边总有一两个与之关系密切的女人,但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是个例外,他身边绝无女人。因此,以埃德蒙·威尔逊为代表的一部分评论家指责海明威是一个“男性沙文主义猪猡”,[1]激进者已不满足于称其为大男子主义者而斥之为有“厌女情结”。针对学术界普遍认为《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问题,笔者认为,若从女性视角重新解读该作品,不仅会发现其中的大量女性“在场”,而且还可以解释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兼胜者”无所获的真正缘由。
(1)老人的赖以生存之源。
自《老人与海》问世以来,海明威一直矢口否认该书的象征性。他不仅自己认为,“《老人与海》这本书的显著特点就是没有象征性,只有现实性。海就是海,老人就是老人,小孩就是小孩,马林鱼就是马林鱼,沙丁鱼就是沙丁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扯”。[2]而且还请著名文学评论家伯伦森为此作证:“真正的艺术家是不用象征性和比喻手法创作的。海明威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每一件真正的作品都包含比喻和象征。海明威的其他作品也有象征性和比喻,但这本书却没有。”[3]但实际上,象征性却在该书中随处可见。大海就是一个象征女性的典型。
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圣地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也是他捕鱼期间的全部活动空间。大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充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因此老人爱大海。[4]“……老头儿总是把海当作一个女性,当作施宠的或者不施宠的一个女人,要是她表现出了鲁莽或者顽皮,那是因为她情不自禁。”[5]老人称海为“她”是非常贴切的。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大海象征着女性的生殖能力。在中国,有“海纳百川”“百川归海”“柔情似水”等成语,这表明大海和月亮(妈妈)、地球/大地(母亲)等一样是阴性的。无独有偶,圣地亚哥老人一向“把海叫做Lamar,这是人们爱海的时候用西班牙语称呼她的一个字眼……月亮对她起着影响,如同对一个女人那样”[6]。 可见,Lamar是海的阴性名字,也可以说是阴性的海。
是的,海是女性的,自身蕴含着最大的生殖力和可能性,所以才能为老人准备好一个巨大无比的鱼。她的宽广足以使老人驶入体验不可知的和未知的现实奥秘的领域,她的浩大足以允许老人生活在永恒之中。和大海相对的是老人—圣地亚哥,一个男性。而男性和女性一起则构成了我们整个人类世界。
其次,大海是老人的贴身伴侣。老人“是个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7]。在连续出海八十四天空手而归的情况下,虽然内心极度苦闷以至于渴望回归到天真无邪快乐的童年中去,但他却不愿意就此罢休。相反,他始终坚信,“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有更大的鱼……”,“八十五是个吉利数目”,于是决定要“去得远远地”捕鱼。[8]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
在和马林鱼鏖战的过程中,大海是老人的贴身伴侣。圣地亚哥身边除了几条干鱼外没有任何干粮。正在他筋疲力尽、即将崩溃之际,是干鱼给了他力量。尽管他说,“要是有点盐巴多好啊。这东西没有盐巴吃起来实在让人恶心”,[9]但毕竟它是他此时的生命所系和力量之源。对于长期出海的渔夫来说,吃鱼与捕鱼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两件事。然而,鱼从何处来?不言而喻,大海是他们的唯一依靠。
每当老人感到昏昏欲睡、体力不支之时,海水总使他精神焕发、头脑清醒。小说多次描写老人以水浇面的镜头,这实际上向读者暗示了男人离不开女人,正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其内涵之丰厚,需读者仔细品读方能悟出。
另外,他深深地进入了神秘莫侧的大海深处,而他并不感到害怕。“……陆地已经从眼前消失了。那没关系,他想。我总可以凭着哈瓦那的灯火回来的。”[10]为什么独自一人在茫茫无际的、浩瀚的大海上不感到害怕?难道圣地亚哥真的就不怕被大海吞没?原来,他在走投无路、别无选择之时,已经将内心憎恨和恐惧不已的大海当作了亲昵的情人:“她有爱有憎,如果她有时候撒性子,甚至恶作剧,那是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情的缘故;正如月光媚惑女子,月光也能媚惑海洋。”[11]可见,老人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极度惧怕大海的深不可测和难以驾驭,另一方面又对其无可奈何和言听计从。
综上,圣地亚哥认为海是一个女性,因为她任性,既仁慈,又残忍。但还不仅如此,海还蕴含着大量的生殖力和可能性,她的深处就藏着他从未见过的大鱼。它的宽广和浩大,可以使他了解和体验不可知的和未知的现实奥秘,而且允许他生活在永恒之中。可见,老人自己一个人在海上感受不到孤单害怕的原因,是因为有大海和他做伴。他对海洋的赞美也跃然纸上:“海水此刻呈深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他仔细俯视着海水,只见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这时在水中变化出奇异的光彩。”[12]可见,海明威是多么的欣赏海洋,在大海中他感到快乐。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就像一头“狮子”统治着整个海洋,他是胜利者。这种复杂的情感表明了海明威复杂的女性观。[13]
(2)胜者无所获——老人自以为是的必然结局。
《老人与海》不仅是海明威十年沉寂后的一部新的力作,也是作家数十年的心理积淀,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多层次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评论家大多认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式英雄的集大成者,是积极的、富有个性的,是没有被打败的、一个“无所获”的胜利者。因为真正的胜利者不在于物质上的所得或者仅仅获得一个空名,而是要能面对险恶形式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正如海明威在诺贝尔奖颁奖辞中所言,他在这部作品中“讴歌了人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不怕失败的大无畏精神”。所以,就圣地亚哥而言,是“胜者无所获”。
其实,“胜者无所获”是作者为其精雕细刻的主人公所冠的无奈的美名,圣地亚哥充其量是一个熟谙精神胜利法的阿Q,说到底还是一个海明威式的悲剧英雄。之所以圣地亚哥成为一个“无所获”的胜利者,其原因在于他固有的父权文化价值观和大男子主义般的自以为是。
从前文可知,作为女性的化身,大海是圣地亚哥的赖以生存之源。但是,有着根深蒂固的父权观念的圣地亚哥并没有因此而“饮水思源”,给予大海应有的尊重并将之置于自己平等的地位,相反,他只是在需要时才想起她,这正如男人将女人视为泄欲的对象,只有想发泄性欲时才会对自己的女人甜言蜜语。例如,老人对大海中浮动的闪现出彩虹般颜色的僧帽水母异常憎恶,骂她“婊子”,“老人乐意看到大海龟把它们吃掉”……“老人喜欢观看海龟把它们吃掉”。[14]根据象征主义,水母显然代表女性,而海龟则代表男性,海明威对女性主义的强大深感恐惧,因而乐意它被消灭掉。[15]
正是由于圣地亚哥在与大鱼抗争时没有给予大海应有的尊重,只是一味我行我素和自以为是,因此他最终落个一无所获的悲惨结局。由于缺乏男女之间平等对话,圣地亚哥倍感孤苦寂寞;由于缺乏与女性合作精神,他最终一败涂地。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对自己征服大马林鱼的行为进行了谴责和反省,“接着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也许杀死这条鱼就是一桩罪过”,“鱼啊,对你对我都不好。我很抱歉,鱼啊”。后来,鲨鱼把他历经千辛万苦捕获的大马林鱼吃掉,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它(鱼的骨架)“如今已经仅仅是垃圾了,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这也使“他知道被打败了,而且一塌糊涂”。对于最终是什么把他打败的,他终于认识到“什么也不是,只怪我出海太远了”[16]。在此,海明威毫不掩饰地指出了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自己打败了自己。笔者认为,这实则巧妙地隐喻了男人企图在征服女人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自己打败了自己。由此还可以看出,海明威明显表现出对女性生态主义观的认同。在他看来,女性与自然是交织融合、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包括符号上或象征的、经验上和地位上的联系。
月亮作为女性的象征肇始于人类原始的女性生殖崇拜时期。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月亮大多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在国外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也大多是女性,古巴比伦人称月亮为伊势塔尔,埃及人称为伊西斯,叙利亚人称为阿塔格提斯。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月神被叫做阿尔忒弥斯,她是守护神,技艺很高超。究其原因,月亮之所以成为女性的象征,是因为二者都有一个同样的周期现象。比如,在英语中,月经期“period”这个词本意就是指“月亮的变化”,其词根既指“月亮”又指“月份”。[17]
月亮是《老人与海》中一个着墨较多的自然景观。在短短的两万余言的小说中,海明威直接或间接提到月亮达10余次,其中几次是描述月亮的升起。如“月亮对她起着影响,如同对一个女人那样”,“它们睡觉,月亮和太阳都睡觉,连海洋有时候也睡觉,那是在某些没有激浪,平静无波的日子里”等。月亮的升起在漫漫长夜里能唤起跨越时空的亲切慰藉。不善于景物描写的海明威用墨如泼地提到月亮有什么特殊用意呢?“无论是在当代还是古典诗歌中,从时代不明的神话传说里,月亮代表的就是女人的神性、女性的原则。就像太阳以其英雄象征着男性原则一样。对于原始人和诗人以及当代的梦幻者,太阳就是男性,而月亮则是女性。”[18]可见,刚毅无比的圣地亚哥内心其实非常空虚寂寞。尽管他将妻子的照片压在枕头底下以表明不在乎女人,其实他非常渴望得到女人的关爱。
综上,在《老人与海》中,女性不仅没有“缺席”,而是大量的“在场”。之所以《老人与海》中没有一个正面描写的女性角色,是因为海明威想着力刻画出一个经典的硬汉。但是,令海明威防不胜防的是,这些“缺席”的女性却以其强大的力量迫使读者感受到她们的存在,“女性在此典型的硬汉子文本中的缺席,恰恰显示出现代女性作为一种消解男性主体的力量的强大,正因为其强大,海明威和他的硬汉主人公才竭力要把她们放逐到男性主体神话的文本之外”[19]。因此,《老人与海》中的大海、月亮等强烈地暗示了女人的“在场”。另外,由于“显示”叙事方法学界通常认为是海明威所熟谙的独特的“精通于叙事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往往误以为作者在书中没有“显示”出来的就是“缺席”的或者未涉及的。基于女性视角,本文从大海与月亮两个视角分析了《老人与海》中的女性“在场”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作品,还对解释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兼胜者”无所获的真正缘由有所帮助。
[1] Edmund Wilson.The Wound and the Bow:Seven Studies in Literature[M].Boston: Parrar Straus Cirux,1978:193.
[2] 海明威.老人与海[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54.
[3] 贝克.海明威传[M].林基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85.
[4] 黎小冰.人性的深海——也谈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J].阴山学刊,2008,(1).
[5] [6][7][8][9][10][11][12][14][16]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3] 王勇.《老人与海》中现代西方男权文化的隐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2).
[15] 何晓涛.女性主义新视角解读硬汉精神——重读《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形象[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2).
[17] 孙汝建.汉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差异[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4-47.
[18] M·艾瑟·哈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M].蒙子,龙天,枝子,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9] 于冬云.硬汉神话与生命伦理[J].外国文学评论,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