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气象预报类节目主持人现状分析

2014-08-15 00:42:08金雨萱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节目主持气象预报类节目

金雨萱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前 言

海洋与气象节目是将海洋科学、大气科学与影视制作、通讯传播等技术相结合,以现代信息传播媒介为载体,提供给受众日常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海洋与气象信息的服务性节目。1981年10月1日中央气象台制作的《天气预报》首次以独立电视节目形态出现,虽然初期节目内容和画面语言都非常简单,但随着政策扶持和从业者不断探索,目前气象预报类节目已经建立起包括国家、省、市、县在内的四级气象影视服务体系,并对气象服务内容、服务目的不断提出新要求。海洋预报类节目出现于1986年7月1日,由当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总台提供节目资源,节目内容以海浪形成的浪区及浪高数据为主。此后,我国主要海区预报中心相继与电视媒体建立联系,依托媒体节目制作力量,播出海洋预报、预警类电视节目。由于同属公共信息服务性预报预警节目,所以部分电视台将海洋预报节目同气象预报节目合并播出,统称为《海洋与气象预报》。

海洋预报与气象预报同为国家基础性公益服务事业,对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气象灾害和海洋灾害防御和灾后恢复上有着不可替代作用[1],也形成了此类节目必视性特点。然而在高收视忠诚度、高收视率背后,决定海洋与气象预报节目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力的主持人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的意见》《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推动着海洋与气象预报类节目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相对边缘化工作定位,可持续发展计划缺失、海洋与气象专业知识匮乏、个人上升空间局限等令人尴尬的诸多问题,不可避免造成夹缝中职业状态主持人频繁离职情况。

一 尴尬的工作定位

自1996年7月,我国第一位气象节目主持人在中央电视台亮相起,一种新的节目主持人类型出现在受众视野内。伴随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和海洋经济崛起的政策推动,人们对海洋与气象节目关注不断加强,诉求也日渐增多;因此,除少数生活服务类、新闻类节目板块栏目中主持人提供简短的海洋与气象信息外,越来越多的专职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出现在这类节目中。矛盾的是:节目虽然在电视媒体播出,主持、制作节目的工作地点却是气象局或海事局,交叉性工作特点使许多主持人陷入尴尬的边缘化职业生存状态中。海洋与气象预报节目主持人究竟是“媒体人”还是“气象人”、“海洋人”成为困扰这一类型节目主持人最主要的问题。

2011年相关部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认证》,其申请条件除对学历和普通话等级有所要求外,还必须具有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说明海洋与气象预报类节目主持人应该首先是广电部门认可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学习了相关气象知识后从事专业节目类型主持工作。如此海洋与气象预报类节目主持人应该属于主持人岗位,并按照主持人职业成长过程进行职称评定。可实际工作中,这一类节目主持人人事关系往往都在气象局,受限于特殊节目类型和边缘化职业状态,几乎不可能达到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职称评定各项要求。2009年颁布的《中国气象局人才交流中心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暂行办法》中所涉及的专业人才,关于气象新闻类从业者一项涵盖的是从事报刊、出版、影视编导等工作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管理人员,没有提到关于海洋与气象预报类节目主持人。许多主持人无奈下转气象向影视编导岗位,从工作单位来看,这样的职称评定也似乎更显得合情合理,但受到工作内容制约,主持人不得不面对进入中级职称后便难以继续上升的尴尬。海洋预报类节目来自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少之又少,仅在2012年3月出台的《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规定“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当地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应当安排固定的时段或者版面,及时刊播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广播、电视等媒体改变海洋预报播发时段的,应当事先与有关海洋主管部门协商一致,但是因特殊需要,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求改变播发时段的除外。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海洋灾害警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对于主持人的相关政策、要求更是无迹可寻。

二 内忧外患下成长空间狭窄

(一)内忧

广播电视媒体环境中主持人与节目之间并非固定搭配,自由双向选择权让主持人在职业能力、个人阅历、工作意愿等方面成长变化后,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个人特质不同,选择最适合的节目。例如,最早主持少儿节目的何炯,后来转向主持综艺娱乐节目后家喻户晓;离开正大综艺的杨澜,结束了海外求学回国主持的《杨澜访谈录》成为国内高端谈话节目典范;经过《南京零距离》锤炼的孟菲,带着新闻主持人独有的敏锐观察力使《非诚勿扰》大获成功。

长期以来受到节目形式相对单调,主持形式固定的困扰,节目形态创新严重滞后于媒体变革速度,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无法通过不断成长的广播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包容性和不断推陈出新的节目形式获得更广阔的职业成长空间。广播电视媒体对在气象局工作的海洋与气象预报节目主持人认可度并不高,气象系统对于从事非气象专业工作的主持人专业认同感也较低,交叉性节目特征给他们职业成长带来极大局限。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主持人多是与当地气象局签订劳动合同,加之许多地方海洋与气象预报主持人是近几年出现的职业,主持人队伍年轻,无可供借鉴的职业成长经历,在摸索中前行的年轻主持人不免在困惑与困难面前失去动力。

(二)外患

从电话气象信息查询改变受众同海洋与气象预报节目的定点“约会”性收视行为起,短信、智能手机内置、APP以一浪高过一浪态势冲击着传统海洋与气象预报节目与节目主持人的有效信息传播。

如今多点、互动传播方式践行着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介与网络、CMMB、手机报、电子阅读器等新媒介相互融合,一个崭新“全媒体”时代为受众提供了新颖、丰富的媒介体验。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各样海洋与气象类文化消费产品类别,不断以更便捷、更准确、更迅速的信息提供方式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改变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成的海洋与气象节目传播现状,同时通过不同信息接收渠道为大众日常生产生活提供真实、有效、及时、准确、生动、明了的海洋与气象信息。从信息精准度来看,网络查询和墨迹天气、QQ天气等手机APP都根据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最新气象情况进行实时预报更新,较电视媒体的以小时,甚至是以天为单位的更新速度而言,有着极大优势。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一家之言”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主持人传播公信力也在接受着受众考评,这给海洋与气象主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除此之外,在国内一些海洋与气象信息直接影响日常生产和收入的农村地区,受到生产生活条件、人们生活方式、文化水平、语言限制等因素影响,人们主动获取海洋与气象信息意识仍旧比较薄弱,一些气象部门采取“农村大喇叭”形式进行信息定时性主动输出,从广东省肇庆市等地的观察来看,其传播效果较媒体海洋与气象节目传播效果优势明显。

内忧外患之下造成成长空间狭窄现状,成为近年来海洋与气象预报节目主持人不得不离开自己岗位,另觅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专业化人才培养缺失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只有媒体人中最懂海洋与气象,海洋与气象人中最了解艺术化高品质传播规律的专业化节目主持人才是提升海洋与气象预报节目传播影响力的关键。对于交叉学科有更为全面了解、认知和驾驭力的专业化人才是未来显现海洋与气象软实力的关键。

2014年7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关于“近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赫然在列。如今,全国开设节目主持专业的高校300余所,每年培养毕业生两万余名。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作为一个欲着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海洋大国,在海洋与气象信息媒介传播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却始终空白。

2007年至今,国内高校节目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空前繁荣,各省、市气象局也开始将节目主持专业本科毕业生视为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首选。可以确定的是,节目主持专业出身的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的确在镜头亲和力、传播驾驭力、海洋与气象信息有效传播方面有着极强优势。国内设有气象学专业的高校有20余所,其中海洋与气象学专业兼而有之的院校仅4所,在这些高校中目前只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做过气象影视人才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所高校进行海洋与气象专业主持人才培养。一方面海洋与气象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大众媒体传播方式不断丰富、传播形态日新月异,受众对于媒介传播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海洋与气象专业化节目主持人资源稀缺矛盾就愈发突出。

媒体产业技术的革新,海洋与气象节目的传播区域、传播方式也在推陈出新,从当下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作用来看:1.海洋与气象节目是政府社会公共服务内容其中一项,传播效果决定其现行传播样态的真正价值,主持人是信息直接传播者,更是这价值的影响者和体现者;2.气象关乎每一位社会个体,大到生命安全,小到衣食住行,因此这类节目在提供信息时也愈发注重提供给受众以信息为切入点的服务性内容,主持人服务传播亲和力左右着受众对于主持人的依赖度;3.海洋与气象节目所提供的专业性内容如无法和受众形成一致或相似形象感受时,就会产生误解,如“目前一股冷空气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受众就会认定天气要变冷,需要及时增加衣物,然而冷空气可能半路就离境了。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主持人在受众心中的权威感,也影响着受众对节目认可度和预测事物变化时的包容程度,这种包容程度和受众对于气象服务这一政府部门工作理解程度又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由此可见,无论是曾经在海洋与气象专业中挑形象好、普通话标准的年轻人做主持人,或直接从社会招募“偶像型”节目主持人,还是如今选择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主持人,这种只片面关注主持人单一专业学科理论或形象的做法,在今天已经根本无法满足受众对于海洋与气象节目的服务需求。教育是人才培养与开发关键,高校是为社会进行人才储备、输送基地,海洋与气象预报类节目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高校专业化人才培养却严重滞后。

四结语

作为为数不多的拥有专业气象频道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海洋与气象预报预测实力和相关部门自上而下对于该类节目的重视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始终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推动信息内容进行传播、体现海洋与气象预报软实力主持人现状却并不乐观。所以,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发展、人才储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相关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资格认证》的出台是对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认可,也提出了相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更高的专业资格要求。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等级评审制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将有助于海洋与气象预报类节目主持人职业发展,有力保障主持人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二)开发海洋与气象预报多种类型的电视文化消费产品

海洋与气象节目发展至今,发展延伸出的如“指数”性信息、“等级”性信息产品既丰富了节目内容,也受到受众认可和喜爱。海洋与气象预报类节目可以将这些信息充分利用,配合考虑节目播出平台受众特点,开发出不同时间段、不同内容、不同传播方式的多种类节目产品。

(三)加强高校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专业人才培养

整合高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挖掘自身优势,在节目主持人才培养过剩的现阶段,运用差异化人才培养定位方式,将节目主持同海洋与气象专业进行交叉,为社会输送既具有节目主持人专业风采,又不失海洋与气象专业严谨学科特点积累与沉淀的专业节目主持人。

[1] 严俊,洪萍,蒋嬿钦,谢佳洁.海洋预报与气象预报的电视节目对比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0).

[2] 朱定真,张昳丽.我国气象影视人才的现状及出路[J].青海气象,2010(3).

猜你喜欢
节目主持气象预报类节目
龙江气象预报服务团队助力北京2022冬奥会
黑龙江气象(2022年1期)2022-05-18 10:02:34
广西贵港甘蔗产量气象预报
少儿节目主持特点及素质培养分析
广播音乐节目主持艺术表现与主持方式创新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10
浅析广播气象预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及角色定位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52
广播谈话节目主持艺术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节目主持:超越艺术种类与形式的艺术
电影评介(2015年23期)2015-11-20 19:46:57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