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语言文字观

2014-08-15 00:42陈拥军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刘半农俗字文法

朱 茹,陈拥军

(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海南海口571100)

刘复,字半农,著名诗人、作家。他还是语言、文字方面专家,却经常被学界忽视或一笔带过。笔者今天为大家梳理一下刘复语言文字方面成就,从他语言文字相关著作去探究其语言文字观。

一 《四声实验录》之语音观

《四声实验录》前身是《汉语字声实验录》,是刘半农在法国留学期间的博士论文。刘复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由于设备较为初级,计算方法也比较原始,计算一个字音要两个半小时,整篇论文仅实验就花费了三十个月。《汉语字声实验录》主要内容刊于《四声实验录》一书,由上海群益书社于1924年出版,蔡元培题书签,吴稚晖、傅斯年作序。

刘复《四声实验录》(1924)是国内最早出版的、用实验仪器研究汉语声调的专著,文中通过浪文针得出了汉语声调曲线。该书在内容提要里指出:“这是一本否定四声存在的专著。是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中国语言中‘四声是什么’这一重要问题:先述声音高低、强弱、长短、音质四要素与声音变化的关系;次述所用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之如何处理;继列举北京、南京、武昌、长沙、成都、福州、广州等十二种方言中四声之实验,并比较总括之以论定四声之特征;末述今日以前之四声论,以为历史之综合追溯,全书讲述别出心裁,以极浅近语言说明学理,并辅以表示声音现象之种种插图,使读者一目了然,是语文学者,语文教师,及研究诗歌、音乐者必需的用书。”

这部书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周颙、沈约首创四声说一千五百年后,首次使用科学仪器和方法研究四声学术著作。

赵元任在回忆刘半农时说:“我起初只认为是新诗人当中对于音调上写得特别流利的一个作家……忽然听见有大规模的《四声实验录》问世,于是才知道风趣文人的刘半农,也是卖力气硬干的语音实验家的刘复。”(《刘半农先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本第4分册)林焘在其主编的《中国语音学史》(语文出版社,2010)中提到:“以严格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语音进行分析研究,《四声实验录》无疑是开山之作,它给只习惯对语音现象作含糊感性描写的中国传统语言学家展现了一篇全新天地。”

刘复先生带着《四声实验录》回国,任教北京大学,教语音学,建立语音乐律实验室。他了解这门学科对语音研究重要性,不辞辛劳地从法国带回了法条式、锤砣式、李奥雷式等各种浪文计。除了物理方面仪器,还有X光机,头型、喉型、耳型、假腭模型等,这样,物理和生理两方面数据,相辅相成,提高了实验数据准确性。他还发明了音调推断尺、音高推算尺、声调推断尺以及刘氏音鼓等多种试验仪器。刘复先生病故后,由罗常培主持实验室研究工作,仍旧利用这套仪器,做了不少研究。现在语音乐律实验室已经发展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逐步添置了许多现代化仪器,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刘复先生那套仪器,现在看来已然陈旧,但却见证了刘复先生在实验语音学上卓越功绩,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刘复先生创业的艰辛!

二 《中国文法通论》之文法观

1919至1920年度第一学期,刘复先生任北京大学文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文法课,当时的讲义后来整理为《中国文法通论》,1920年由上海群益书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理论著作,有很多精彩论述,不少观点和方法,即使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理论价值,不过很多人都主观地认为刘复先生是诗人,少数知道刘复先生是语音专家,知道他有文法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鲜有人提及。只有几部语法学史著作会提一下刘复,但也是一笔带过,没有更多介绍。所以关于《中国文法通论》研究,资料非常之少。

全书包括三讲,另加一篇四版附言。第一讲:文法究竟是什么、文法范围、理论文法与实际文法、文法研究法;第二讲:本讲之目的与区别、理论状况、文法状况;第三讲:言语历史、结论。

这部《中国文法通论》,刘复先生“自谓薄有新意”。刘复先生不满中国文法研究多因袭马氏成说,模仿外国语法。希望能“推翻马氏的旧格局,另外创起一个新格局来”,希望能更新马氏语法观念,改变《马氏文通》语法格局。1.刘复认为“文法是一种具体的科学”,“研究文法,要用归纳法,不能用演绎法”,“重在实证,不能依凭臆测”;2.对文法研究本身必须区分理论和实际两种。《通论》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一套有别于《马氏文通》的语法观念和研究方法,它立足于“语言研究注重个性论”,通过比较异同,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和描写,其间充满着刘复先生的理论意识与方法论,体现着刘复先生改革决心与创新勇气。这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3.《通论》中刘复先生还提出:汉语语法结构受制于节律、汉语语法与西方语法貌合神离、汉语语法单位具有多功能性。我们从这三个观点可以发现他已经根据汉语事实来归纳描写汉语“文法的状况”了。只可惜,有学者认为,刘复先生文法理论还是没有真正跳脱西方语言理论,他虽推翻了马氏旧格局,却构建了一个更西化语法体系。

然而,《中国文法通论》还是以其振聋发聩“革新”之态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刘复先生语法研究在二十年代中国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他能够站在那个时代看到如此远的未来,能够甘愿冒着迷路危险,以自己“迷路史”,做后人“引路灯”,这般勇气和精神让人敬佩!

三 《宋元以来俗字谱》之文字观

1920年八月,刘复先生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发表了《“她”字问题》一文,首创“她”字,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的字,但其字形形象鲜明,字义确凿无误,作用不可取代,浑然天成,令人不得不佩服刘复先生语言文字学造诣。

随着“她”字的创造、运用及逐渐被大家接受,刘复先生治学信心倍增。从法国留学回来后,即与国内几位语言学家联名成立了以研究和改革中国语言文字为宗旨的“数人会”。会名中“数人”二字,取自隋朝语言学家陆法言的《切韵·序》:“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此会名充分显示了这一批语言学家要在中国语言文字改革中大干一场宏伟气魄。一年后,“数人会”制定出《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大力提倡拼音制,作为拼音制过渡,他们还积极推广简化字。

1930年,刘复和李家瑞共同编纂《宋元以来俗字谱》,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俗字谱》在序言后说到该谱是从宋元明清12种民间通俗文学刻本(2种宋刊、4种元刊、3种明刊、3种清刊)中收集当时所用俗字(基本上都是简体字)编辑而成。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统计共有6240个,合繁体字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3.9个不同的俗字。

这部俗字谱是文字学史上第一次直接以“俗字”为名的字汇,是第一部较系统较大规模地收集近代汉字,特别是隶楷成熟阶段汉字的专书。刘复自己也在自序中说:“这十二种书,当然未必能将宋元以来所有的俗字完全包括,但就大体说,要借此看一看八九百年以来俗字的演进和变化过程,也就十不离九了。”

刘复先生《宋元以来俗字谱》与推广简化字工作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俗字谱中基本记录了宋元明清时期汉字和俗字留存现状,俗字谱中所收的字,目前我们所使用简化字当中有很多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源头或雏形。如:辦-办、幚-帮等。二十世纪开始人们对汉字改革呼声日益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汉字字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朝着减省方向演进,但是简化演变作为一种趋势只是在民间流行,并没有取得官方认同。陆费逵、胡适等人都先后发表文章倡导俗体字,积极推动汉字简化运动。《俗字谱》当中所收汉字发展演变对于汉字简化工作有重大意义,既可以为汉字进一步简化提供字样和成功经验,又可以为汉字简化从反面提供经验和教训。《俗字谱》中汉字发展演变,告诉我们:文字基本特性是约定俗成,进行文字改革一定要从这一基本特性出发,否则只能失败。

四 综述

赵元任在为刘复写的悼念文章《刘半农先生》里回忆说:“刘半农,我起初只认为是新诗人当中对于音调上写得特别流利的作家。在民国十年,我正在注意中国单字声调的实验法,……忽然听到有人大规模的《四声实验录》出世,于是才知道风趣文人的刘半农,也是卖力气硬干的语音实验家的刘复。”的确,很多人都熟知他诗人、文学家身份,其实刘复先生多才多艺,他还是语言、文字方面专家,以上三部著作在中国语言文字的历史上有着开拓性地位,不论是语言观还是文字观,刘复都是引领时代的、是务实的,他静心地收集、听辨语音当中的四声,耐心地整理、分析宋元明清文学刻本当中的俗字。他只上过中学,任教北京大学时他26岁,没有学历,29岁才到欧洲学语音学。但是他的知识结构很好,兴趣广泛,有相当好的数学基础。语言文字研究分分合合,从刘复先生身上我们看到,要成就大学问,学术基础要宽一些。语言学、文字学研究还是要和文学、数学有密切联系,各个学科要合作、打通,而不是分家,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刘复先生留给我们的经验。

[1]刘复.中国文法通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2.

[2]朱洪.刘半农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3]刘复.四声实验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0.

[4]刘小惠.父亲刘半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赵元任.刘半农先生[J].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1934(4).

猜你喜欢
刘半农俗字文法
刘半农登广告“找骂”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教我如何不想她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释
西夏文铜镜的真言文法与四臂观音像研究
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找骂”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ethod of high-dimensional data based on normalized net lattice subspace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