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政治哲学教学效果

2014-08-15 00:55叶敏芳
当代教研论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诗词哲学

叶敏芳

(福建省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宁德市 352200)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然而,当今中学政治教学课堂,教师课堂讲授往往如催眠曲,学生也昏昏欲睡,二者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1]。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唤醒”学生,当然更别说“激励”和“鼓舞”了。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长此以往也影响教师教学的信心。其实,哲学自古以来被称为“爱智慧”的学问[2],教人逻辑和思辩,学习时应该是充满快乐和激情的,那又是什么遮盖了它本来的面目呢?如何还原教学和哲学的本质呢?我们中学政治教师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一、不断提高自身学术素养,有意识地扩展知识面特别是哲学背景知识

完备的知识体系是政治教师实现教学效能的前提条件。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瓢水。驾驭的知识多了,教学时才能表现出应有的自信,才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通过自己的“人格影响力”,而不是靠“权力影响力”来掌控课堂[3]。简单说就是这样才能让学生“佩服”教师。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对老师“水平”高低是非常敏感的。“水平”高的教师上的课对学生具有无形的吸引力,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提高素养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绝不能教什么就只会什么,要大量吸收哲学背景知识,知道课本知识是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样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具有课堂上的“绝对统治力”。

很多哲学经典著作对提高我们政治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哲学教材是流,哲学经典著作则是源,只有经常不断的回溯到思想的源头,才能真正理解哲学的真正含义,并运用哲学基本观点和立场分析解决问题,实现课程目标。比如,在讲授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个矛盾运动时,不免会提起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最终发展到共产主义。有些学生就会提问:我国怎么不是这样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啊?当然,作为教师可以一笔带过,不予回答,或者说“中国特色”之类云云。但如果你知道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回答起来就轻松多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指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以古代农村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亚细亚社会,可以走不同于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而进入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一层次的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4]。可以认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补充,也为中国为什么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当然能回答上学生钻牛角尖的提问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课本的知识不是权威,任何伟人和伟大理论都有缺陷。而且可以树立教师博学的形象,有利于引起学生效仿和钦佩,对提高课堂学生注意力帮助很大。

二、平时注重收集富有哲学意义的寓言和诗词,使哲学知识融会贯通

哲学理论在教学时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如何变抽象为形象呢?马克思就很喜欢用哲学小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他曾经对大女儿讲了一个寓言: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的:“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这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非常生动地道出了实践出真知、价值因所处环境差异而改变的道理。

其实,我们在考题中也是经常遇到很多寓言和诗词,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富有思辩的哲理。教师平时应注重收集这些资料,并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帮助很大,比如同样是《卜算子·咏梅》,陆游和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完全不同,充分说明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且会影响着人们对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我们知道,哲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哲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寓言、诗词来解释哲学原理,除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哲学知识,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纵观历年高考,这些题材往往也很受青睐。当然,要提高故事、诗词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必须避免哗众取宠,为用诗词而用诗词,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使用这些素材时要紧扣教材,围绕中心,目的明确,真正改善哲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适当引入文学形态的哲学理论,讲述哲学名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很多学生直言:“我们喜欢哲学,但不喜欢政治的哲学课”。他们希望的哲学不应该是概念加事例分析,他们认为课本的理论过于枯燥,缺乏对他们有用的人生启示和引导。诚然,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我们以考试为本的教学体制和教科书的编制方式有关。其实我们政治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是适当引入文学形态的哲学理论,可以不局限于课本内容。因为有些课本让人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放在更大的维度可能就变得那么显而易见了。而且,现代教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其人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讲授“矛盾分析法”时,可以讲讲关于“苏格拉底”的知识:人们认为苏格拉底最聪明是因为他认为他自己“一无所知”。他曾经去请教一位政治家,这位政治家“被许多人认为是有智慧的,可是他却自认为还更有智慧。”苏格拉底很快就发见这个人是没有智慧的,并且和蔼地而坚定地向他说明了这一点;“然而结果是他恨上了我”。故事十分诙谐,哲学道理也十分深刻。再比如还可以讲述一些苏格拉底“思考”的故事:有一天早晨苏格拉底在想着一件他不能解决的事;他又不愿意放下这件事,所以他不断地从清早想到中午,他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在想着;他就站在这里一直站到第二天早晨;天亮起来,他向太阳做了祈祷,才走开了。通过这个故事激励学生:巨大的成功是和个人超出常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苏格拉底十分善于引导学生,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在平时备课时,应该结合知识点多收集相关的具有文学形态的哲学知识,上课时利用这些内容作为发散点诱导学生进行讨论,不仅能够增强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他们的人生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当然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必须把握好“度”,很多时候必须“点到为此”。

四、结语

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政治哲学教学效果,首先要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入手,“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做好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准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学术素养,建立自身完备的知识体系,才能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教学瓶颈产生的原因和寻找解决之道。而不是舍本逐末,仅仅追求课堂生动化,甚至为“生动化”故意讨好学生。当然,根据教材需要,可以适时引入文学形态的哲学理论和哲学名人故事去引导和教育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使之得到良好的哲学思维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哲学教学的效果,推动哲学教学实效性的顺利进行[6]。

[1]王恒富.谈哲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2006,11.

[2]秦璞.以人为本,改进中学哲学教学(一).2011,2.

[3]张晓红.中学政治教师个人魅力与政治教学的实效性.2009,11.

[4]李微,王玉,任爱.浅析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涵义及启示.2011,03.

[5]钟美炎.浅谈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的诗词渗透.2009,6.

[6]蔡成效.论制约哲学教学实效性的内在因素.2008,2.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诗词哲学
苏格拉底的信仰
菱的哲学
苏格拉底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苏格拉底的幽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诗词之页
苏格拉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