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 杭州市 31140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鲁迅先生也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习作者在长期评改过程中,才能渐渐地领悟到作文之道,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必须把“评改习作的优先权还给学生”。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传统习作评改一般都提倡老师精批细改。“深夜,头发花白,伏案批改作文”似乎早已成了语文教师的缩影。教师这般费心劳神地精批细改,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许多学生拿到批改过的作文本后只瞟一眼老师打的分数,就把它塞进抽屉,打进冷宫。教师则苦不堪言,甚至因害怕评改学生习作而减少学生习作的次数。这种无视学生习作评改的主动作用,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少、慢、差、费”的评改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分享习作,把学生当作习作评改的主体,尊重学生习作表达的成果,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评改氛围,从而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实现自我表达与自我习作反思和评改。
2.有利于创设和营造学生习作的共享性
分享习作,扩大了读者群,营造了习作交流、共享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学生怕作文,学生为作文而苦恼,只是一种表象,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实质上是学生没有表达与抒发的“需要”。依托案例式分享习作的交流与分享,共享了习作的快乐与乐趣,交流了习作的方法与心得。
3.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习作的实效性
分享习作,目的在于通过同伴合作、共享、互助式的学习,能够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另外,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
所谓分享习作的习作评改方式,即学生们在完成一篇习作后,不署名呈现在同学面前,教师组织学生就当前的这篇习作讨论评改的中心议题,就一个或几个中心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而后全班同学交流:就这篇习作,就这个中心议题,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总结出人手一份的习作技能宝典,并以此为依据,修改自己的习作。相关类型的习作,总结出相对集中的中心议题及习作技能宝典。
与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相比,有以下几个转变:同传统的习作讲评课相比,突破对习作主体和评改方式的限定,使合作习作成为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一种习作方式;第二,突破对习作阅读与欣赏人员的限定,使广泛分享习作的快乐及习作蕴涵的思想情感、信息财富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权利;第三,突破对习作功能的限定,使习作真正成为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使习作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合作分享的成长过程;第四,突破对习作评改过程的限定,使习作评析、修改成为由教师主持开展的“精神聚餐”活动。
1.改变习作评改现状
传统的作文修改始终把教师凸现在重要位置。教师耗费心血的精批细改,对于学生来说无动于衷,学生只留心自己的终结性评价——得了什么等级,对于教师的批改意图漠不关心或一窍不通,结果是劳而无功。传统的作文评讲课中也往往是老师选一篇或几篇较好的作文,念给学生听,念完后再讲评文章的优缺点,全是老师讲评学生听,一言堂,尽管老师把学生习作的优点加以肯定、赞许,收效还是不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是熟悉的,对伙伴的习作更是感兴趣的,何不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
2.回归作文本真状态
学生习作是以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为核心的一种生命活动,也是学生生命存在的另一种精神形式。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真切体验,用语言文字真诚表白,这是学生习作的“本真状态”。所以,习作应该成为交际的需要,成为宣泄的需要。习作训练应该成为充满人性美和个性美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作文评改也应该回归到“本真”的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就是尊重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对学生的生命不加扭曲和约束,也不加遮掩和伪装,不以文学的眼光苛求学生,不以教化的重任压迫学生,给学生的习作创造一个充满民主、自由的氛围。因此,追求“本真”,是作文评改本身的生命所在。
3.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合作分享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合作。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合作。从而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品赏成功的喜悦,提高作文评改能力,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分享式的习作评改方式,搭建了一个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从写作的素材,到谋篇布局,到语言的表达;从形形色色的自由命题呈现,到同题异构,到不同主题的表达,到不同体裁的处理;评改语言的交流、呈现,无不是习作点滴的宝贵财富,没有指令、没有界限,俯拾即可。智慧在共享中碰撞,方法在共享中习得,快乐在共享中获取,习作水平在共享中逐渐提高,达到共赢的效果。
1.全员全程参与:一篇习作从出炉到评改过程,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从独立写作、讨论中心议题、点击案例、梳理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总结写作技能宝典,各自修改习作,集结成册,再次点评,全员全过程参与。
2.全体智慧:评改习作的中心议题的确立,点击案例,分享习作,在交流中互相碰撞,聚焦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总结最最草根的写作技能宝典,作为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行下一次习作的白皮书。
3.全员提高:无论是四人小组里评改,还是全班共同鉴赏习作,优劣得失在一次次讨论中,互相启发,彼此影响。最终全班草拟写作技能宝典,据此修改自己的习作,习作评改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