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对话“三度” 构建有效互动课堂

2014-08-15 00:55殷玉艳
当代教研论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设置深度文本

殷玉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常州市 213165)

教学时构建有价值的阅读对话场,有利于师生展开讨论,探究课文内容,打开一个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搭建一个个生动的互动平台,从而使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燃烧,信息在交流中汇聚,心智在对话中充实,能力在互动中提高……“阅读对话”的设置可以异彩纷呈,或侧重于目标、或侧重于情感、或侧重于结构,但我觉得,阅读对话的设置更要注意“度”的把握,让对话推动对话不断向纵深发展。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要把握好三个维度。

一、把握对话“向度”,实现教学目标

所谓“向度”,顾名思义就是问题的方向。首先,我们的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确立,了然于心。其次,教师在设置对话的问题时,要着眼于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让教学目标成为阅读对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确定的方向,使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活跃的学习动机。同时,阅读对话的确定也要恰当地体现出教材所传递的信息,为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使有效对话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保证。

如我在教学《生命桥》一课时,对话的设置是指向“读中感悟”,指向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老羚羊的勇于献身,体验到群羚羊的团结一心。于是我就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词“奇迹”这个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质疑:“奇迹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奇迹?”由此展开讨论,在故事的逐步展示中入情入境,并加以联想求证,然后思维作适度的拓展。通过读中感悟,学生不得不叹服于羚羊的智慧与精神,通过朗读我感受到同学们的心灵被羚羊精神所震撼了……由此教学目标水到渠成。所以找准课文的“穴”,并有力“点”下去,就会达到教学目标,收到既定的效果。

如果无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目标,一任学生胡思乱想,不问其是否脱离文本,一味赞赏学生的“独特感受”其结果必然离题万里。因此,课堂对话要始终紧扣目标为依据,服从并服务于目标,切不可旁逸斜出,随意而为。

二、开拓对话“广度”,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高质量的阅读对话,应该注重对话的“广度”,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要给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多方位对话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读出新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人生经历、知识储备、感悟能力去理解文本的内涵,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建构一个好的对话场,就如推开一扇门。门的后面,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天地。在这样的天地里,学生的思维可以尽情驰骋。这就需要我们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如我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学完课文,可抓住“第二天,小骆驼又去照镜子,又遇见小红马……”,抓住文章的延伸点,让学生想象第二次走进沙漠的经过,并学用文本构篇方式来练笔“它们又走进了茫茫的沙漠……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把旅行经过写下来。通过想象写话,学生对小骆驼的各部分器官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语言文字的应用也得到扎实的训练。

三、把握对话“深度”,引领深入思考

在设置阅读对话时要注意“深度”的把握,问题设置难度过高,学生无从回答;难度过低又不能引发思考,学生在交流对话时会原地踏步,“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设置对话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上位性的问题,以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励学生思维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当然这深度是相对而言的,是大多数同学经过思考、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能够解决的,这是合适的深度,就是所谓“儿童的难度”。好的课堂一定要有紧张的智力活动,当新知有挑战时,学生大脑就处于兴奋状态,脑细胞被激活,思维就得到了发展。

如王松舟老师教学《一夜的工作》他先感知“极其简单”一词;然后挖掘文本,创设想象的空间,体会“极其简单”;再掀起高潮对话:这“极其简单”背后有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啊!是什么?在王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中,有意的设计学生却无意地接受。一句“这极其简单背后有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巧妙点拨了学生的内心感悟,从而使学生在“极其简单”一词中感悟出了文本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不仅如此,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在对语文言语的诵读,分析,感受,品味的过程中,学会了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得到思维的训练、思想的启迪、精神的陶冶和人格的完善。语文课也由此变得丰富深刻、本色鲜明、味道深厚。让听者不得不佩服这别有用心的对话引导,真是独具匠心!

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挖掘点”,进行精心设计,挖出问题的深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置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富有挑战性的对话,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深层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久而久之,阅读时学生也会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就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使他们思维向纵深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对话“三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既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又提升学习能力,真正体现师生在有效互动中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设置深度文本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深度观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