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业腾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倾向于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互动和理解,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方向,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忽略了对中职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致课程教学脱离现实,造成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学生厌学逃课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中职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德育课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感受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或技能,从中获得真切的感受,提升道德认识,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的一种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提升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德育来源于生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中职德育教师首先要做一名有心人,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教材内容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场景、人物、事件、活动,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中职德育课的兴趣,让学生乐学。
如,教学《政治经济与社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时,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列举实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列举了诸如“三鹿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转基因食品”等等,并用“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网络流行语道出了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通过引入学生亲身体验或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在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情境的逐步推进中,让学生增进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中职德育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绪论”知识时,学生对教材中“中职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观点提出了质疑:“我们没有升入普通高中而进了中职学校,我们还有前途吗?”这个问题揭示了刚进校的中职新生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对前景缺乏信心的消极情绪。对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问题导入,围绕“读职业学校有前途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上网查找美国、日本、德国三大经济强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资料,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及国家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学生摆脱了自卑心理,确信中职生也有广阔的前途,也切实感受到德育课程对自己的帮助。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正如从字形上看“学习”的“习”字繁体的下半部分表征一个鸟巢,上半部分是两只飞出的小鸟。蕴含的意义是,小鸟从鸟巢中飞出,在探索和跌倒中学习飞行。“习”字重视的是实践和探究。中职德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采用调查访问、实地参观考察、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方法,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实践之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探究,获得相应的体验,提升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如,教学《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知识时,笔者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感觉新奇,会感到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以后的生活很有用,所以很愿意参加。同时,也在快乐中让学生知道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及如何依法行使。
陶行知指出对教育要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课堂是学生表演的舞台,中职德育教师应结合教材目标、内容及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创设角色情境,为学生施展才能搭建舞台,让每个学生成为情境角色,使他们在一定的角色体验中去牢固把握知识,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模拟应聘、辩论赛等训练,还可以模拟各专业所对应职业的工作场景,学生可以在课前收集资料,自主编排小品等,由于演员就是学生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既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及团结协作能力。
如,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知识时,笔者组织举办了“观摩法庭审判,解析审判程度”活动。课前带领学生深入人民法院旁听审判,回来后组织一次学生模拟法庭,其中的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证人、法警、被告人都是由学生担任。剧本取材于当地法院少年法庭的真实案例,讲述的是一名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交友不慎,最终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台上演的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看得全神贯注,同学们兴趣盎然,拍手叫绝。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方式加深了对教材中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受到了一次特别的法制教育,受益匪浅。
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从而产生说话的欲望。多媒体技术突出特点是把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生动、形象、逼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如,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恪守职业道德”知识时,播放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当异物像炮弹一样击穿腹部,他只本能地捂了一下肚子,然后紧紧握着方向盘,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然后站起来,面向乘客说出最后的话语……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用自己76秒的坚守和生命完成了保证乘客安全的神圣使命的英雄壮举。看了这段视频,看看他被重创后的一个个坚强动作,学生们禁不住热泪盈眶。吴斌的英雄之举,感染着学生,令学生肃然起敬,成为学生的行为标杆。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实现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但运用情境教学法必须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教师设置情境时,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和目标,选准切入点,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会使所学更易于理解,同时在习得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之中,更易获得情感的体验,切忌“滥化”情境。
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同样应遵循“三贴近”原则,但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因学生的参与、对话的展开,可能使课堂教学随时出现超出原来的预设。这时,教师应审时度势,及时做出调整,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创设新的情境,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焕发中职德育课堂的生命力。
教师应设计并运用好创设的情境,加强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这对于学生深化认知、培养认同、巩固价值观以及提高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切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情境中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从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焕发中职德育的魅力。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方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姜越主编.学习力:在学习中提升正能量[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46.
[3]钱可铭.论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优化[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4]陈丽.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学周刊,2011(8).
[5]刘宝民.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6]孙由体.关于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情境的设计[J].职教论坛,2013(2).
[7]张广斌.教学情境研究:反思与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8]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中职德育课情境教学法的实施途径[OL].(2013-06-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743e9c010 1dj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