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学忠
(重庆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1331)
2011年重庆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开始出现了同一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样化教科书。重庆高中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三个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简称一“标”多“本”。2013年则为实施新课改后重庆第一次高考历史试卷命题。本文试图在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探讨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的相关问题。
新课改实施前,重庆高中历史教科书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个版本,高考历史试卷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命题,强调回归教材,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兼顾知识的覆盖面,适当体现能力考查。选择题虽然会以材料形式出现,但考点必须属于考试大纲的范围,而且四个选项一般均在教科书中出现。非选择题的材料选择,也往往与教科书的知识密切相关,往往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完善或深化,而且往往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角度进行命题。
新课改实施后,重庆高中历史教科书出现了一“标”多“本”,并且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与新课改前完全不同。课改前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是以编年体的形式编排,而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是以专题的形式编排。重庆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范围,除了必修一(政治)、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外,还有三门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为重庆高考历史命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分析新课改实施后重庆高考历史试卷的变化,具体的试题举例为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卷,以下只注明题号。
1.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现实关怀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1]3。因此,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卷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现实关怀。试卷尊重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情感和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如第12题,“世界史·中国梦”这一试题,以世界多极化格局为切入点,巧妙地考查“中国梦”,在强调整体史观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3题,通过对新疆的战略地位和建省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实中的边疆问题和领土争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第14题则通过古今中外服饰的变迁,反映了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2.兼顾不同教材版本,确保试题公平、公正
试题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重庆卷考试说明》为依据,以重庆市现行使用的三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为依托,在注重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兼顾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确保试题的公平、公正。换而言之,本试卷的考点如果涉及教科书中相关的内容,往往是三个版本教科书之间共有的内容。
重庆市是二元结构的直辖市,重庆考生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说来,主城区考生与边远山区农村的考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汉族考生与渝东南少数民族考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重庆高考历史实行的一“标”多“本”,同一课标要求的考点,不同版本的教材侧重点不一,详略不一,甚至有的教材你有我无,因此,历史试卷的命制,兼顾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才能体现公平、公正。重庆卷自主命题自然会考虑这些因素,尽可能让考生的能力正常发挥出来,避免人为地制造不公平。
本卷第5题以选择题的形式主要考查明代内阁。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有对明代内阁的内容,但是对明代内阁设置的过程,详略不一,有的版本甚至连明代内阁的“票拟”也没有提及。为了避免因为教科书版本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试卷在题干上将明代内阁的形成过程,从太祖、成祖、仁宗后的过程进行呈现,尽可能让三个版本教科书的学生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即使对明代内阁讲述最简略的教科书,学生也能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做出正确的选项,因为四个选项都是依据题干的理解而设计的。
又如,第13题的依据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关于沙俄侵略新疆,重庆三个版本的教科书详略不一,尤其对新疆建省问题,有的教科书内容很简略,有的教科书几乎没有涉及。为了命题的公平、公正,试题也在材料上下了功夫。先是本材料题的主题“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及材料二“绥边辑民”,可得出新疆建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据材料1及材料2中的“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新疆底定有年”等,可分析得出新疆建省“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据材料2中的“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等,可分析得出新疆建省“有利于加强对新疆的管辖”。由本题材料中就能够分析归纳出来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由于学生主要通过材料进行解读而得出结论,而无关于不同版本教科书之间论述的详略,因而这道题目的命制,体现出了公平、公正的态度。
3.命题尝试不拘泥于教科书,强调能力立意
由于新课改造成的一“标”多“本”,主要强调学习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能达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所谓“殊途同归”。因此,试卷力图以能力立意,通过创设新情景、引用材料与教科书的结论相印证,引导学生根据史料进行探究,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引导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对考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能力目标的考查。
前述考查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考生不仅可以通过材料进行解读,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正确的知识迁移。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有关于清朝设置台湾府及其意义的内容,这与新疆建省相类似。台湾与新疆都是边疆地区,都涉及少数民族,都是中央设立的新地方行政机构,因此在解题思路上可以将台湾府设置及意义的相关内容迁移到解答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此试题可以适当体现试卷的能力立意。
还有14题的材料一设问,也是需要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其材料选择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这是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均未涉及的内容。但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均有《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的选修模块,其中有战国商鞅变法的内容,都对战国时期改革的历史背景有明确的叙述。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此选修模块,能够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有一些通识性的认识,对战国时期各国变革有总体的认识,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即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一次别具一格的改革。考生通过解读材料,理解和归纳,并且将战国时期改革相关的内容进行正确的知识迁移,即可解答“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14题的第3小问“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让学生综合材料,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不仅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结论和论证所使用的史料证据,而且在评价时采用SOLO分层评价法进行评价,将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思维能力及学习历史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此一设问的能力立意更为突出。
又如第4题,以材料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宋朝的“便钱”,而宋朝的“便钱”,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均无相关内容,此题立意完全脱离教科书,仅有选项B“中国最早的纸币”,教科书在叙述“交子”时提及,可以帮助考生否定选项。而其他选项考生完全要通过解读文献,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4.试卷强调基础性,兼顾人文性与综合性
总观新课程重庆高考历史试卷,试题内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中国史从先秦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史从古代雅典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涉及领域宽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国际关系、民族关系等,涵盖了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考查范围覆盖了必修1、2、3和选修的1、3、4六本教科书,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与掌握、理解和运用的情况。各知识板块的分值分布较为合理,具体比例为: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36%,世界史30%,开放式问答4%。从“课标”分类来看,必修教科书所占比例为80%,选修所占比例为20%,符合重庆考试说明的规定。这体现了试卷的全面性与基础性。
试卷素材选取来源丰富,有柱状图、表格、权威文献、原始史料等;情境设置灵活多样,新颖别致,有学习探究、节目竞赛、陶片放逐等。文字精练整齐,卷面相对活跃美观。这些均使试卷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
试卷的命制还注意兼顾综合性,试卷呈现为融汇古今中外,并注意考查考生的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这是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更高要求。如第6、12、13题,以英国政府的蓝皮书相关记载来编制试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以世界多极化的知识来考核“中国梦”、中外历史知识相结合来考查新疆的战略地位和服饰的变迁,体现了以全球史观审视中外历史的新视野。
5.继续强调试卷的选拔功能,又注重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
作为重庆实施新课改的第一次高考历史命题,试卷总体上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较强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符合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功能要求,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同时,试卷的命制也对中学的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1)突出主干知识,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覆盖面,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重视对基础知识模块的掌握,而不是去猜题、押题。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史料解读和史实分析的全面能力,避免呆板的死记硬背。
(2)试卷突出了综合能力考查的立意,强化对高中历史课程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按照大纲的规定,高中历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为:“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讨论问题”等,每项目标与要求下面各有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2]194-201重庆历史试卷在高中历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等各方面做了积极而努力的尝试。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设置了探究性的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另外,本试卷在编排方式上与往年的试卷有很大的变化。往年的重庆文综卷的编排,往往是将地理、历史、政治的选择题全部集中,作为第一部分;而在非选择题中,也是将地理综合题列前,历史综合题居中,政治综合题居后,最后一道39题60分,往往是地理、历史与政治的大综合,三门课程各占20分。这种大综合题,拼凑的痕迹很浓,实际上各考各的内容,彼此没有太多的关联。新课程改革后,文综试卷全部将三门课程分开集中编排。如历史试卷100分,先排列12道选择题48分,再排2道非选择题52分。完全取消了以往39题的三个学科拼盘的60分大综合题。这种试题的编排方式,更强调各门学科的独立性,更符合考生的实际。
凡事均是利弊兼备,得失共存,高考命题也不例外。由于2013年是重庆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命题,一方面命题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平稳过渡、稳中有变的考虑,因此在命题时,带着枷锁跳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另外,命题本身也是一门永远存有遗憾的艺术。因此,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卷仍存在一些不足与遗憾。
1.命题与初中历史知识脱节
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2]194而重庆高考历史试卷的设计,基本与初中历史知识脱节,命题缺少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构建与衔接。比如,第14题,赵武灵王后面专门作了注释“前325~前299年在位”,其实在初中教科书中,有三家分晋和战国七雄的知识点,如果与初中知识很好地衔接,考生应该知道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赵王即可,完全不用作注释的。
2.过分注重不同版本之间的内容差异。
虽然本着命题的公平、公正,试卷注重不同版本之间的内容差异,即将考点主要集中在三个版本教科书共有的内容。这必然导致忽视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课标”本身提倡的是一“标”多“本”,凡是能达到“课标”要求的教科书,都提倡使用。现在为了公平公正而过分注重不同版本之间的内容差异,必须会导致削足适履,会对高中历史教学形成误导。高中历史教师会想当然地给学生讲授三个版本共有的内容即可,而会忽略新课改的理念,忽视对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会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疑惑与彷徨。同时,对历史命题者而言,也是苦不堪言,考点只集中在三个版本共有的内容里,最后只会让命题工作走向死胡同。
3.命题似有拘泥于教科书之嫌
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194。这是要求高考历史试卷要以能力立意为主,不拘泥于教科书,虽然材料是学生没有学过或见过的,但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正确解读信息,正确的知识迁移,是能达到考核目标与要求的。总观重庆历史试卷,除了上述举例的几道脱离教科书的题目外,其他试题的命制,几乎都与教科书密切相关,似有拘泥于教科书之嫌。
4.平稳过渡,创新性不足
从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卷实测的效果来看,不温不火,试卷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适当搭配一些较易和难度稍高的试题,点缀少量高难度的题目,考生、家长及社会没有激烈的反响,达到了从非课标卷到课程标准卷的平稳过渡。
但是从整卷来看,试题过于遵守传统,追求平稳,而使试卷的创新性似乎有待提高,以能力立意的试题有待增加。试卷重感知而理性不足,专注知识基础,重视教科书知识与经验,知识与能力结合也略嫌不足。对一些历史问题的探讨也不够深入,在运用逻辑思维的路线、途径和方法上往往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
高考命题需要命题者的高度智慧。重庆四十个区县,各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存在差距。重庆如何在全国分省命题中,探索出具有“渝派”特色的命题风格,值得关注与思考。
1.强化命题创新,以能力立意为主
重庆高考历史试卷从2006年开始自主命题,有多年的命题经验,新课改后的重庆高考命题应当注意吸取重庆卷往年命题的经验,总结命题的亲身感受,扬长避短,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强化命题创新。还要借鉴高考历史全国卷和兄弟省份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的命题经验教训,毕竟重庆是全国最后一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市,而全国卷与兄弟省份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这样会让重庆卷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增加成功。同时,借鉴国内外教育测量学的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重庆高考命题创新服务,使重庆历史命题更加进步,尽快迈入分省命题的前沿。
历史命题以能力立意,要求情境创设应具有典型性与拓展性。这对命题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按照现代教育测量学理论,“任何一道试题要求考生完成的思维任务或操作活动都是置于一定的背景材料之中的,考生对背景材料的理解,对其完成试题要求的任务至关重要”[3]91。具体来说,情境创设典型性主要指情境创设在调动学生历史知识方面具有代表性,情境与历史知识之间有必然内在的关联,避免情境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貌合神离甚至脱节。情境创设还应具有拓展性。当情境创设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时,它同时应该具有向前或向后延伸的拓展空间,构成一部小的专门史或专题史,而不能用枯燥呆板的情境创设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这种拓展性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不仅知其一,更要知其二。命题时,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防止机械记忆。试题的新材料新情境,一般不主张脱离学生生活、实习的实际,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还要求材料引入创设的情境要与试题的关联度较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巧妙结合,效果最佳。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历史命题及分层评价,将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学习历史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这类命题设计大多以开放式问题为主,能力立意更为突出,命题创新性更强,可以加强此类题目的份量及分值。而加强命制这类自主、合作、探究性方面的试题,既可增加试卷的灵活性,又能更好地区分考生的思维层次和能力水平。
2.严格以课标要求为主,分类考试目标,科学命题。
按课标要求,强调高考测量目标的分类。重庆的考试目标,完全按照国家考试中心的目标体系。新课标规定的目标,应该是考试测量目标的重要依据。“命题人员也要依据课程标准,看看学生学了些什么,由此判断学生的知识基础,否则,命题无从下手。命题人以课程标准的要求浏览教材时,应该形成一些看法,即:哪些知识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重要的知识不仅支持对专题的认识,同时也是综合分析问题必备的基础。同样,新课标高考如果描述考试范围,无论用粗线条的写法,还是抽象性的写法,注重的也应是必要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虑教学的适应性。”[4]针对重庆高中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一“标”多“本”的现状,命题应摆脱多种版本教科书的束缚,要宏观把握,化繁为简,取舍合理,严格以课标要求为主命题。因此,重庆高考历史命题应在制订考试说明时,严格依据课标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多种版本教科书的问题,真正做到“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强调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构建与衔接。正如有学者指出:“为了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高考除了加紧研发有效的测量方式和技术并创造条件实施外,还必须在制定高考目标和说明时,研究和做好课程标准的‘补台’工作。”[5]制订适合重庆实际的高考目标和说明,是科学命题的前提。命题时,还要尽可能满足新课标要求的高中历史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四种能力十二个层次的要求[2]194-201,分类考试目标。
科学命题,一方面要强调命题要规范,不能出现有争议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在重庆高考历史自主命题的过程中,这一点做得比较好,但仍要注意与警惕,2012年重庆历史卷关于秦朝灭亡的选择题,即引起了商榷。[6]今后命题时,这方面要引起更多的重视,避免类似问题的再现。
科学命题,还要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历史课程的情感教学可以分为三类:显性情感,基本培养目标为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坚强与宽容的人生态度、理智感;隐性情感,基本培养目标为道德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远大抱负和公民意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念、开放性的意识;中性情感,基本培养目标为审美感等。[7]今后命题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有意识地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以便更好地符合新课标的考核要求。
科学命题,还要强调高考的选拔能力。高考命题的选拔功能,不直接考查具体史实的记忆,而要注重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实现体现高考命题的选拔功能,要求试卷要有适当的难度,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在试卷的难度上要注意整体控制,在此基础上,确保良好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命题时,追求单个试题的合理区分度,坚持公平合理地面对城乡各地、各个社会背景的考生及各个版本教科书的考生,以考试大纲和课标为本,注重选材的公平性。
科学命题,还要有利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高考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教育考试,对学校教学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顺序;影响教师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态度;影响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教学效果。考试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顺序;影响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表现。考试利害关系越大,对学校教学产生的影响越大。考试会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产生影响。考试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的程度各有不同。考试影响教学创新和改革。[3]306因此,高考历史命题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说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一点也不过分。命题如何源于教科书又超越教科书,结合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则是考试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命题会促使中学教学脱离题海战术,避免猜题、押题,重视学生历史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改革提供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加强命题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考命题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强有力而稳定的高水平命题人才队伍。重庆需要集中高水平的命题专家,使命题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骨干力量相对传承。如果命题队伍松散,年年换新手,则使命题工作具有不固定性,会导致命题质量的不确定性。
而打造一支高水平命题人才队伍,重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高考命题的专家大多是高校的专业教师,需要对命题队伍进行多方位的教育测量学的培训,使专家精通教育测量学,没有成熟的教育测量学理论支撑,是很难提高命题质量与水平的。同时,又要使专家们熟悉中学历史教科书和中学教学实际,可作命题时的参考。创设有价值的情境,需要命题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命题教师需要对教科书深刻理解与挖掘,对相关知识与内容进行深度整合。试题的考查,尽可能结合中学历史教科书和中学教学实际,尽可能注重事实知识与能力的思维结合,尽可能将知识考查放在课标和《考试说明》的主题脉络上。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更新教科书观念,创造性地处理教科书。教科书是师生面对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考试命题要善于利用教科书资源又不唯教科书,将教科书融入到试题中,命题要合理构建教科书的新体系。在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时,试题适度放开视野,在材料中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能力。这些都是专家在命题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专家们成为既具有学术水平,又具有灵活头脑的优秀命题队伍。
而要稳定一支高水平命题人才队伍,则要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做到待遇留人,要提高命题专家的酬劳,使命题工作更有吸引力。做到感情留人,要尊重命题专家的工作,多与命题专家进行感情沟通与交流,多与命题专家所在的高校进行协商,解决一些命题工作时的困难,解决后顾之忧。做到事业留人,使命题专家将高考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而不是临时打工的态度。
由于“高考命题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活动。命题与相关教育活动联系紧密,命题与社会利益分配联系紧密,命题与考试实践活动联系紧密”[8],因此,重庆需要更重视高考的命题工作。基于高考历史命题的一些基本理念与原则,对创建重庆高考历史命题“渝派”的风格总体思考为:坚持新课改理念与精神,凸显创新,兼具重庆地方特色,符合重庆的教育现状。
[1]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任世江.研究新课标,推进新课程改革[J].历史教学(上半月),2005,(12).
[5]聂幼犁.高考必须从实际出发,完善和推进课程改革—— 一“标”多“本”下高考改革的思考[J].历史教学(上半月),2005,(10).
[6]赵冠锋.浅析如何保持选择题的客观性——以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2,(19).
[7]李君岗,冒兵.历史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分类与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2,(17).
[8]陈畅.高考命题的封闭与开放——台湾指考命题开放性借鉴[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