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涓
上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教学改革都把课堂改革作为主要阵地。我国许多地区在推行新课程中也非常强调师生、生生间的课堂交流,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文化的命题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但长久以来,中等职校的课堂文化,尤其是中职英语课堂文化构建始终得不到根本性的进展。因此,笔者拟就中职英语课堂文化的构建试作探讨。
探讨“中职英语课堂文化”,首先应简要讨论“课堂”以及“文化”的概念。课堂,众所周知,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和发展技能、升华感情并树立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而对于“文化”概念的界定,却见仁见智。笔者试将各家之言进行研习和比较,发现《辞海》中对“文化”一词的诠释,对于笔者研究中职英语课堂文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可见,“文化”所涉及的价值与意义发生在所有社会活动领域,自然也包括教育,以及中职教育。且由于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使其具有了行业特征。因此,英语课堂文化可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利用英语课堂这个主阵地,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共同创生并共享的课堂生活方式、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1]而中等职业教育在其课堂设置、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与普教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中等职校的英语课堂文化也具有自己的内涵。笔者认为可以解释为,中等职校英语教师与学生长期在课堂这个特定时空中,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目标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氛围、课堂精神、制度规范、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因素的总和。
强大、积极、合作的课堂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文氛围,它饱含凝聚人心、促进交流协作的向心力,让师生处于勇于探究、善于反思、敢于创新的积极状态。[2]但长久以来中职英语课堂文化构建却始终得不到根本性进展。笔者曾就某中职校幼教、汽修、机电班150名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关于“学生思考习惯培养”“课堂情感因素”“师生角色转换”等角度所提问题上,学生们满意度较低,普遍认为得不到“成功感”。而这一结果正反映了,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英语课堂并未呈现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课堂文化。
笔者认为,构建中职英语新型课堂文化的意义可分为两个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从教师层面看,构建新型的中职英语课堂文化利于推进职校英语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然而中职课堂,尤其是作为文化基础课的中职英语课堂却有其特殊性。生源素质差,作为文化基础课老师的教学难度大,英语教师普遍缺乏自我认同感。此种氛围之下,教师对课堂教学采取被动完成的态度,久而久之,中职英语教师通过课堂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也逐年减退。此种现象阻碍了职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并且与健康的课堂文化所提倡的“教师要以高尚人格感染学生,以优化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以高超的课堂艺术培养学生”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习得跨文化知识,提升英语交际能力,抓好中职英语课堂文化建设,重新激发教师热爱课堂、创新课堂的热情,是提升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从学生层面来看,构建中职英语新型课堂文化有助于培养职校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就业能力。职校生英语学习内驱力不足,这是普遍共识。很多中职的英语课堂没有热情也没有能力吸引情绪低迷的学生去拥抱课堂、展现自我。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彼此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而要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在课堂中创设一种令职校生普遍认同,利于职校生这个特殊群体放下自卑、修正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培养职场所需基本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文化机制。
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课堂文化有两个关键词:和谐、民主。笔者的理解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对话与交流。它不只是言语上的应答,而是师生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并共同创造有意义的活动。而事实上,中职英语课堂文化又是怎样一种现状呢?
笔者在中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职英语课堂文化,主要呈现的意象仍是“统治”与“反抗”。
多数中职生由于前期知识积累有限,语言能力普遍较低,书面和口语表达时常词不达意,使用非母语来表达时情况则更糟。这使得身为文化先行者的教师在中职英语课堂生活中更有机会占据绝对地位。具体有以下几类情况。
第一,有些中职英语教师仍沿用着“传递-接受”的模式来剥夺学生的话语权。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当比例的中职生认为,英语老师最常做的就是解释单词、翻译课文。他们习惯于使用陈述性的语言来解释所教授的内容。
第二,有些中职英语课堂上的“互动”,实际上是伪互动。笔者所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约93%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说得最溜儿的就是 “Next!Next!...”(示意学生依次发言)这样的课堂活动,看似互动,但究其实质,仍由教师所操纵。
第三,有些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师评价,看似“鼓励”,实为“赏赐”。依照赏识教育的原则,教师用 “Good”来给予学生“肯定”,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机械性的赞赏,重复多次之后,即使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体味其随意性。缺乏真诚,缺少针对性,新意不足的评价,导致的是学生对于赏识的麻木。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下位,时常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权力意志”,一旦教师的权力给学生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压力,学生的反抗性就会产生。[3]尽管更多时候这种反抗只体现为隐忍和沉默,并未有语言或肢体冲突,但对抗的存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不容小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成的学生曾因发音不标准或对英语课堂指令反应迟缓甚至判断错误而遭受嘲笑,致使自尊心受损。更有少数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正面激励,索性自暴自弃,用麻木、用不予理睬来“平静”接受来自权威的强力。
令人担忧的中职英语课堂文化现状,呼唤新型课堂文化机制的出现。新型课堂文化的构建,笔者认为其核心应该是取消强权、缓解对抗。而在构建中职英语课堂文化时,又必须体现职教的特征,要突出“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适当结合”的功能,突出基础课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结合职教特点,通过凸显职校英语课堂特有的文化品质,真正落实“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达到培养学生基本语言使用能力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的目标。这里,为区别“一言堂”式的传统课堂文化,强调课堂对话的重要性,笔者将理想的中职英语新型课堂文化概括为You&Me型(将“生”置于首位)的课堂文化。中职英语新型课堂文化应具备下面品质。
笔者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对英语课堂呈现方式的一成不变感到厌倦。而健康的课堂文化应该具有情境性品质。它表现为课堂文化所蕴含的教学价值规范、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等内容。它是隐性的,并非如英语教科书的知识那样容易被学生认识到。教师想让学生感知和接受,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到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体验。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环境。[4]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提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小小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比如,服装专业的学生应有机会在学习Fashion单元时,通过用英文简要阐述设计理念,在锻炼口语的同时,施展专业特长。又比如掌握了绘画折纸等基本技能的幼教专业学生,为一家国际幼儿园设计布置圣诞晚会现场,应该会是件乐此不疲的美事。You能够在课堂生活中获得快乐,那份成功感同样会关照Me。
新课标提倡对话性互动。真正的互动要突破教师向学生单向、线性传递语言知识的局限,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重视采用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5]比如,英语教师应充分信任计算机专业学生制作PPT的能力,发动他们参与英语课件开发,在师生协作中真正实现You&Me角色转换,从而改善课堂教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过:“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英语教学中,教师善用激励性语言,不失时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其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英语教师最常用的激励语言有,“Very good”“We1l done”“Wonderful” 等。 这些语句虽鼓舞人心,但泛泛的赞美长久使用,略显乏味的同时也会因为缺乏真诚而受到漠视。倒不如有针对性的具体化激励,比如 “Your pronunciation is good.” “Make a little more effort! ” “You’re almost there!”等。这样,学生更清楚自己究竟“好”在哪儿,是否抬腿一跃就可以更好。接受赞美时,You是唯一。赠人玫瑰,余香留Me。
课堂文化作为师生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总和,影响着职校培养目标实现的程度。构建中职英语新型课堂文化,涉及英语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方面,很难规范、统一。笔者旨在通过对中职英语课堂文化重要性和现状的阐述,以及对构建的展望,唤醒人们的英语课堂文化意识,进而从课堂文化角度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问题,加快课改步伐,把真正美好的课堂献给学生。
[1]季云.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文化的和谐建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40-42.
[2]孙德芳.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论[J].教育科学论坛,2006(5):9-11.
[3]王乐.教育不平等:课堂文化霸权性和反抗性[J].学园,2008(2):48-52.
[4]徐晓媛.试论英语课堂文化的构建[J].韶关学院学报,2009(10):159-161.
[5]余德英.新课程英语有效教学课堂文化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2(6):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