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2014-08-15 00:45:05郑燕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观念素质教育小学生

郑燕琳

郑燕琳/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甘肃天水74100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这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音乐教学一般都是讲一些音乐的基本概念、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歌曲等,忽略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和灌输式学习,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另外,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着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分数成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心理不健康,容易成为学校、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由此,以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改革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建议》文件精神,这些标志着中国21世纪的教育将进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个案调查

2013年笔者在天水部分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的方式,设计了《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调查问卷》。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196份,尽管这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客观上其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整体状况。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学生对音乐和音乐课的兴趣都是很浓厚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在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着很牢固的基础。学生们通过音乐课、看电视、听磁带或CD的途径学唱歌曲,他们从很多途径接触音乐。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我们还应重视与社会、家庭的结合。

在学生喜欢的上课方式中,听赏音乐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唱歌、做音乐游戏或戏剧表演、演奏乐器、观看录像。聆听作为音乐学习的基本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像唱歌、游戏、表演、演奏等都属于音乐实践的范畴。音乐教育实践观在音乐教育中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相反学生并不喜欢乐理、视唱练耳等基础理论的学习,这也为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提供了参考,以审美、实践的观念用于教学,同时贯穿着理论知识的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审美观念的提倡以及实践,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更新,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通过问卷我们看到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注重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小学生喜欢音乐,也都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转化为对音乐课的兴趣,是音乐教育者不懈努力的结果。“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去体验音乐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是音乐教育教学中一直应该遵循和保持的观念。

其次是审美观念的加强。在学生喜欢的上课方式和音乐活动中,欣赏音乐是首选方式,其次还有唱歌、做音乐游戏或戏剧表演等。打破传统的以基础知识教授或者简单的歌唱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新世纪音乐教育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欣赏音乐、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将欣赏音乐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说明了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困境

小学音乐教育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缺乏自信心。小学生虽然愿意当众表演,但也会害羞。这一方面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小学生的情绪表现形式从外显转向内隐”,害羞属于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教师在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引导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学生长期得不到鼓励和引导,自然也不太愿意表现。长期下去,学生的表现欲会降低,参与度会下降。失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不利于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2.缺乏课外音乐实践的参与。绝大多数小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合唱队、学校乐队、音乐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也体现出学校对课外音乐活动的落实不到位。主要原因在观念上,学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作为一种形式,认为举办了就是素质教育,却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参与。以实践为主的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口号,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并未得到落实。强调以实践为主的观念缺乏具体实践的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音乐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家庭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环境等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小学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课外音乐活动的缺失,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缺失,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音乐教材以及课本中的歌曲安排。音乐教师对目前使用的教材只是一般满意,学生对曲目也只是一般喜欢,这样的结果对于从事教材和歌曲编写的工作者来说,是件伤心的事情。原因包括歌曲旋律不够优美,无法吸引学生;歌曲本身欣赏、理解和分析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没有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来理解歌曲。有小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希望多一些流行音乐”。然而,是否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一直是音乐教育界争议的话题。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流行音乐。多样的音乐当然应包含流行音乐。听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歌曲。教师对教材的看法也主要源于学生不感兴趣,无法参与和体验歌曲,无法开展教学;歌曲所涉范围较广,涉及世界音乐、国外特色民族音乐等,由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有限,无法深入开展教学,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特色音乐及所处的音乐文化。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来源于音乐教育不同理念的结合,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4.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面临很大的困境。在小学生喜欢的上课方式和音乐活动中,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受学生的欢迎。原因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通常枯燥乏味,没有生机,不像听歌那样自在、动听。除此之外,双基的不受欢迎,也说明音乐教育的观念在改变,不再局限于双基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以及实践观念的树立。然而一味地放弃双基也是不对的,一味地追求审美,导致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双基就是违背审美,然而双基与审美教育并不是矛盾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没有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作为理论支撑,对音乐的理解和作品的诠释都无法到达一定境界,也无法完成审美教育从观察、反映到体验的全过程。根基的不牢固,音乐教育就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观念上并未完全改变。国家提及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开办各种课外活动,然而参加的学生很少,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实践的观念、创造的观念、多元的观念也都并未真正地深入到具体音乐教育教学中。为此,更新和落实音乐教育观念应是我们持之以恒发展的方向。

三、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出路

(一)素质教育的弊端分析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观念和思想,一经提出,就一直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也被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上。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值得我们深思。

1.素质教育与教育的矛盾。教育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根本目的就是既要使受教育者拥有获得幸福生活的素质,同时又要保证整个人类社会群体协调发展。前者其实也是素质教育的追求。在教育中就已经体现了素质,那么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就显得多此一举。好的教育就应该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存在说明目前很多教育都存在问题。

2.素质教育限于学校的教育。提到教育,大家立刻会想到学校教育,学校似乎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因为学校教育具有强制性,而社会、家庭教育却没有,使得素质教育推行更依赖于学校教育的施行,然而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家长却抱着功利主义的心理教育孩子,社会更以学历为切割线选择性就业,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学校的素质教育只会成为空口号,只停留在学术理论研究上,却无法很好地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教育是个复杂而巨大的体系,包含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相互依赖,互相补充。因此,素质教育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教育。其中,学校是主体,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基础,社会起导向作用,任何一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

3.素质教育等同于音乐教育。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本身并不是针对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通过音乐教育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其他教育展现。“音乐不等于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涵盖不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很多,也了解到素质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各种可能关系,那我们还能笼统地说“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素质”吗?的确,感性素质的培养只能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这也是艺术在人类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所在,但这也只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音乐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因素之一,不能单纯地将音乐教育视为素质教育。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转变的可行性

在笔者调研的数据中发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从听觉上体验不同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视觉上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不同音乐的演绎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多元文化的观念运用于音乐教育,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歌曲,同时拓宽视野,认识和理解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多元文化的观念在慢慢地渗透进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让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不同的音乐,从中也能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

新世纪,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势不可挡,我国应加快脚步,努力营造一种全面地、文化层面的新视野,在世界文化的潮流中,创造属于我国特有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

[1] 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 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观念素质教育小学生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健康观念治疗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我是小学生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