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青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他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1]三维动画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物体的方式,因其真实性、准确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在影视广告制作、电视片头等图像处理的表现等方面,这项技术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目前,三维动画凭借其独特优势大规模占领媒体市场,相比于传统的实拍广告,三维动画以更真实准确的立体呈现感染人心。
随着3D技术的提升与创作手法的多元化,三维动画从脚本创作到精良的模型制作、后期的电影剪辑手法以及原创音乐音效、情感式的表现方法等都有所提升,制作出的三维动画综合水准越来越高。另外,三维动画能拍摄出实拍所不能达到的镜头效果,其超现实性往往让人难以分辨。目前的三维动画软件在专业的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效、游戏美术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已成为三维动画专业人才的必备条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动画专业,为动画市场输送了大量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三维动画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来看,动画人才的滞后仍是制约动画事业发展的瓶颈。高校对动画人才的培养大都以教授maya和3dmax等具有代表性的三维软件知识为主。开设课程的选择也大多以软件模块的分类为准。另外,很多学校将与软件教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纳入三维动画教学体系。毋庸置疑,在动漫人才的培养中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着,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首先,三维动画理论教材缺乏。从专业教材来看,几乎都是对软件使用方式的解说,浏览市场上关于三维动画方面的书籍,大多是以介绍软件使用为主。三维动画虽在市场各领域应用广泛,但理论界对三维动画的研究未成体系。市场上甚至一本比较完整的动画理论教材都很难寻觅。教材的匮乏使学生对动画专业的理解难免偏颇,不能对三维动画理论体系全面的理解与吸收,已成为动画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的首要原因。
其次,三维动画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的不成熟决定了高校在动画专业的课程安排上也未统一。实践中。各高校往往根据软件模块以模型与材质、动画与特效等课程安排教学,或者按照应用领域不同以建筑漫游、角色动画、游戏等课程安排教学。三维动画作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科学地划分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传授。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对动画专业学科的划分明显是以对软件的使用方式为标准。从课程设计来看,高校在以培养应用型的动画人才为目标的理念指导下偏重于动画软件的教学,而忽视三维动画制作能力的培养,缺乏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等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学生疲于追求新软件和新功能,却忽视了对审美能力和创作意识的培养,最终学生对待作品态度冷淡。诚然,软件操作是三维动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它只是工具,动画创作才是目的。”[2]
再次,三维动画师资力量不够,学校改革力度不明显。师资队伍过硬是保证学生坚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三维动画作为外来技术,制作理念也多引自外国。就国内而言尚属于一种新鲜事物。在动漫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下,作为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为学生传授前沿理论。就各高校的师资队伍来看,有些教师专业知识有待更新,教学方法因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从各企业特聘教师。这些教师实践能力强且对动漫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深入。但是作为兼职老师,他们投入到教学方面的精力非常有限。另外,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也不够完善,如“动画工作室”“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都有待加强。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素质全面的三维动画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探索动画课程改革的合理路径既是理论要求也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针对高职院校三维动画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科学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突破传统的“圈养”教学模式,改革“以灌输知识为主,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的弊端。探索市场与高校的快速对接,建立一整套科学理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在教材的选定上,因动画专业尚属前沿性技术,国内还未发现有完整的理论研究教材。教材的匮乏将影响到动画人才的培养,亦会制约动画产业的发展。教材的编写必须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动画教材一方面要编入动画专业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也要编入行业内最新技术知识,使学生由浅入深、系统地掌握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另外,教材要注重制作流程、制作技巧的引导,避免空洞、乏味的纯理论阐述。这样的教材可由行业一线的骨干应用型人才结合高校专业教师的理论型人才共同编定,行业骨干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最前沿的行业技术,了解市场需求,掌握专业人士制作动画的奥秘;而高校教师理论素养高,专业基础扎实,对知识间的逻辑把握能力强。两者结合各自优势编写的教材更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能满足推进“高校与市场的对接”的需求。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把握动画专业是“技艺”并重的学科,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较高的人文素养,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备这些综合素质的人才方能在市场上展现活力。借马克思的话来说“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生存方式”。[3]没有艺术理念的作品,肯定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同样,动画创作的灵感一定会以自己的人文背景为基础。较高的人文素养也将是自己动画创作的源泉。因此,动画人才实际是将生活中具体的事物经过技术化的处理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动画作品的创作实际又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开设艺术鉴赏类课程。另外,在对动画人才表演、绘制能力的培养上可设置相应的表演课程,脚本的绘制及剧本写作等课程。
再次,在课程学习阶段的设定方面。因三维动画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领域广泛,三维动画软件过于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磨炼才能达到专业水准。如果让学生做到面面俱到却可能造成学生的无一精通。另外,学生的才能各有千秋,对动画制作会表现出自己独有的兴趣方向。全面性的学习可能扼杀学生的创作才能。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设计阶段性的教学课程。第一阶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三维动画的基础理论,在软件方面上也先让学生全面了解动画制作的整个流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与把握。第二阶段,在教学中,通过集体的创作与实验,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而选择更专业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确定学习重点也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
2.优化教师队伍,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良好的硬件设施和专业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必要保障。也是三维动画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力度的关键之处。
首先,完备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高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设施的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理论上,学者对教学方法多有关注,但对学校在设施的完善上少有强调,而恰恰这些硬件设施可以在无形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乐于享受学习生活,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其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教学改革能否落实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培训常态制度。同时,多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另一方面,支持教师科研工作,设计科研奖励基金,对于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再者,从企业队伍中引进应用型人才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为实现学生与社会的对接创造条件。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机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学校要拿出改革的决心,加大硬软件配套设施的投入,保障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1]http://www.4dwork.com/ask/answer/201307/ask_8158.html.
[2]贺宏福.三维动画的教学改革研究[M].美术教育研究,2010.
[3]转引自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