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思考

2014-08-15 00:45郑雪花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院学校课程

郑雪花

在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和就业备受关注的形势下,独立学院需将提高就业质量当作促进战略发展和品牌经营的关键任务,在工作中需不断突破旧观念、改革体制、创新制度、探究方法,挖掘和探索出自身的就业工作优势和特色,构建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完成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和社会品牌效应。

一、采用“用、养、奖”相结合的模式来激发队伍活力

队伍建设是组织发挥效能的关键。独立学院要凸显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在就业工作队伍采用使用、培养、奖惩相结合的运转模式。既要在日常工作中采用目标考核责任制,也要在员工培训、进修和鼓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提高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成就感,更要在工作效果上采用有效的奖励机制来激发活力。培养、造就一支稳定、高素质、高水平的就业教学、管理队伍,是独立学院就业工作质量的生命线。

(一)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组织和个人的考核体系

诸多的公办高校已推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效果。独立学院拥有更多的体制创新优势,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学院、院系、辅导员三级就业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就业目标责任制的督促下,形成各级领导重视,教职工同心协力的就业工作局面,毕业生就一定能在就业关键时期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就业指导、咨询和心理辅导,必定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必须将就业质量摆在第一位,在组织和个人年终考核中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提高就业目标责任制的科学性,不断激发队伍的工作热情,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保证就业工作质量,促进学院就业工作的良性高效循环。

(二)开展系统工作培训和工作研究,提升队伍业务能力和成就感

重视和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不仅能使个人不断获取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防止职业倦怠,更能增强岗位效能,提高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学校应积极收集各级就业交流和就业培训的信息,推荐和支持就业工作者参加,建立专项人才业务能力提升计划。从组织的角度帮助和推动个人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和能力,同时增强队伍的忠诚度和责任感,激发个人成长的动力,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的工作氛围,是就业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保障。

开展定期的就业论文评比和年度表彰,逐渐建立较完备校本就业调研体系,如开展“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就业中期调查”“新生职业规划调查”等校本应用型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充分掌握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动态,了解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适时调整学校人才培养和完善管理的制度和政策。

(三)设立年度就业工作业绩表彰,进行经验交流和资料汇编

对于先进业绩的表彰是学校软实力建设和开展教职工爱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建立年度就业工作表彰制度,设立就业工作先进组织、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奖等奖项,在学校层面上对先进的组织和个人事迹进行表彰和学习,营造讲先进、讲学习、讲进步的工作竞争局面。鼓励全校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就业工作中来,同时可将教职工的就业推荐成效纳入课时工作量和岗位津贴中。如,教师通过推荐工作帮助学生就业,引进单位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帮助联系并签约建立见习和实践基地,以课时量或津贴的形式给予回馈。

定期召开校内就业精细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运用校内资源加强各院系的联系,共同分析学校学生就业的特点和规律,掌握适合本校和本校学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克服就业工作困难,共同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在召开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和摸索出学校的精细化就业工作模式,鼓励和引导就业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扎实工作、探索创新,如制作《就业进展一览表》,每周更新数据,动态反映辅导员、院系、学院的就业状况实时追踪系统。在此类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纂年度就业资料,每年分发给各院系作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借鉴材料,进行经验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避免学院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的浪费。

二、采用“课程、活动、基地”相配套的机制来加强理念引导和能力培养

真正的学校教育体现在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综合素质训练中。就业教育以符合学生思想特点与现实需要的第一、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对于学生就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就业能力的开发,职业规划与发展,人生的发展和成功都有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就业文化氛围,是高校就业工作的灵魂和真正动力源所在。

(一)改革旧课程,开设新课程,塑造学生的就业力

就业力是个人利用可得到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来获得和保持就业,在企业内部晋升和应对环境变化的可携带的资本和能力。英国学者Knight和Yorke共同提出了包括责任心、自信心、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在内的十项就业力核心要素[1]。这就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说教式就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开设就业力开发的新概念课程,在创新的基础上塑造学生全面的就业力。

改革传统的就业课程。高校目前开设的就业相关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创业指导课。这些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年轻的教师或者一线辅导员,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难免出现理论知识的填鸭式灌输,整体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突破传统的授课观念和方法,摆脱纯粹多媒体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巧妙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认知,促进学生实践。如运用启发游戏、理论联想、观点辩论、节点互动、角色模拟、角色转换、案例探讨等开发学生主动性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

鼓励开设就业力辅助性开发课程。就业力是包括责任心、自信心、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在内的十项就业力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可以设计为多项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情商训练课程、职场礼仪课程、职场商数训练课程等等,这些课程既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实际需要,也能够很好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师的个人职业成长。

(二)举办校园就业文化节,树立就业理念和培养就业自觉性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比较强[2]。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就业文化节是站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的视角下,因“材”施教的一种教育模式。由就业指导中心的牵头,在各个院系的配合下,依托学生组织,如职业发展协会、就业促进会、各专业协会共同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就业文化节,如利用学校、政府、企业、专家、校友等各方力量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和实践指导,如创业就业大课堂、知名企业家面对面沙龙。在学生当中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职场礼仪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校园文化节系列活动,逐步形成多方合作,第一、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就业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理念和就业自觉性,营造浓厚的“人人讲就业,人人懂就业,人人能就业”的校园就业文化氛围。

(三)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专业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综合性技能的培养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创业则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培养创业型、经营型、商务型、应用型人才服务[3]。

作为校企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拥有独特的机制优势、人才优势、成本优势等,应积极发掘企业的社会资源,明确创业孵化园的创建目标,健全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要求各院系与大学生创业园入园企业“结队”,建立专业建设与企业建设融合机制,将人才培养过程融入企业经营过程,实现各类教学资源对接,大力倡导产业文化进学校,行业文化进专业,企业文化进课堂,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平台,建设一个能孵化微型企业、多种人才培养基地、办学特色展示平台、校企合作示范园的大学生创业园,从人才培养和学院发展的角度,实现更高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原因,其中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独立学院的学生一方面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强,另一方面思想活跃,但学习动力不足[4]。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不仅能够促进独立学院学生本身不足的改进,也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含专业技能培训在内的多项综合性教育。通过学期见习、暑期实习两种模式结合的方式开展的专业实训模式,提升专业应用性技能的培养,增加工作经验,也是对学生的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处理、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对于创业园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效果要以考核表彰的形式加以督促,比如设置优秀组织奖、个人奖,不断促进创业园和专业实训基地的发展。

三、“网络、咨询、援助”相配合的服务平台,提升就业工作的服务效能

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质是服务。在构建基本就业工作格局的基础上,搭建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建设综合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开办个性化就业咨询服务,设立就业困难援助项目,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建设具有鲜明服务特色的工作机制,对就业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建设综合性信息化平台,推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搭建就业工作各类信息化平台,不断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学校建设一体化的校园就业信息网,集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就业管理工作平台、职业辅导员资源平台和就业工作交流平台为一体的就业信息系统。发布就业相关信息的数量、质量、时效性和针对性等方面都是衡量就业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开办就业创业咨询服务,解决学生个性化心理困惑

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还不够全面、客观和理性,通过打造学生职业发展导师、生涯发展辅导师和职业发展志愿者三支力量,开设集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为方面为一体的咨询室、咨询热线,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实际困难进行个性化的技能指导和心理辅导,通过一对一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学业、职业规划、创业发展、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设立就业援助项目,重点解决就业难毕业生的困难

就业困难学生是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能直接提升学校的整体就业率水平。同时也能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关怀的氛围,提高社会的满意度。如利用学校丰富的社区资源,建立专项的就业援助项目,为品学兼优的贫困毕业生提供就业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难、身体困难、学业困难的毕业生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库,采取“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提供一次就业信息、实施一次组织推荐、报销一次求职费用”等“四个一次”的工作办法,提前和及时做好特殊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

[1]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10):129-134.

[2][4]李韶山.论信息时代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其学生管理对策[J].电子商务,2012(8):85.

[3]周龙军,李冬华.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与策略[J].中国校外,2013(10):6.

猜你喜欢
学院学校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海盗学院(7)
学校推介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