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李瑞杰
(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实践教学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历史知识、理论为依托,通过对读书、研讨、参观调查及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由此,历史实践教学实施要以学生具备系统知识结构体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分析、解决问题为能力目标,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情感价值观。通过历史教学课内外的“三个结合”,使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奠定历史实践教学实施的知识基础;运用历史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历史实践教学实施的能力目标;塑造健全道德人格,树立历史实践教学实施的情感价值观。
课堂教材内容的系统学习与课外阅读的自主学习密切结合起来,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为历史实践教学实施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历史的一般理论和原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授课内容要使学生在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巨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点,用多种史观构建历史体系,形成看待事物的独特历史思维。科学讲授教材内容对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体系、把握历史理论原则、提升抽象思维能力都是必需的,然而单纯的课堂讲授也有局限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信息量毕竟是有限度的,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往往拘泥于老师的见解,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传授必须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积极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行之有效的方式。
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对完善知识结构,而且对培养个人品位和批判精神,提升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都很有帮助。[1]24就历史专业而言,课外阅读的书籍范畴主要包括三类:1、对教材内容延伸、深化的书籍。像《美国史》这类的国别史著作主要是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而《苏联大清洗内幕》这样针对教材某一个问题深入探讨的书则是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培养他们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经典的历史学名著。如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等,阅读此类著作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理论和方法,学习史学大家们的历史思维角度,以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见解。3、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取的其他学科书籍。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知识的各领域,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储备外,还需涉猎不同的学科知识,通过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旨在培养学生用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做到三点:1、根据学生兴趣、能力由易到难的选择书籍。2、针对一些晦涩难读的书目,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导读。3、以读书报告、小论文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历史实践教学实施的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学就是要调动教学环节的各要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首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有效教学的载体。大学历史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传授——接受式,即系统讲解历史一般理论原则。自学——辅导式,选取一些难度适宜,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经过学生自学、讨论、老师启发、学生总结的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生根据自己知识水平选取感兴趣的问题,由学生设计探究环节、安排探究活动,自主得出结论。多种教学方式交替运用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都大有助益。其次,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积极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教学效果评估由教师自评及学生评价组成。教师自评主要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学生评价则是让学生评价整个教学流程并对改进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由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构成,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课堂上知识、能力是否提高的一个总体把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以考试、撰写学年论文等形式获取。总之,构建积极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有助于增强师生感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趋向。
学生课外自主实践是出于兴趣爱好的一种自觉行为,对提升实践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课外实践的形式很多:1、在学生中间组织科研兴趣小组。荣尼克尔和麦考马克在其著作中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科研并对其进行科研训练[2]86。教师要培养学生查找、筛选、组织、运用历史资料撰写规范历史论文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历史科研活动打下坚实基础。2、微格教学。师范类历史专业必须对学生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微格教学,采用微型课堂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在短时间内训练一两个教学技能,有利于受训者明确学习目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受训者教学活动进行记录,也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率。总之,微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教学技能为主线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通过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历史主题辩论赛、主题征文、历史小剧目等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历史的独特魅力,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此外,创办历史报刊,刊登学生历史论文、随笔、感想;举办学生历史讲座;观摩历史影片、参观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课外活动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这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得到锻炼,也让历史专业走下理论的圣殿变得鲜活起来。
课堂贯彻道德教育与课外参与社会结合起来,使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树立历史实践教学实施的情感价值观。
历史具有以史为鉴、提升道德修养的双重功能,能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养成健全的人格。大学历史教育所承载的使命,一方面是通过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另一方面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熏陶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鉴于此,课堂历史教学要围绕以史为鉴、锤炼学生道德品质展开。1、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对中国史和创造了不同于中国的思想、制度及生活方式的其他许多文明国度进行全面了解。中国史是构成中国民族精神特点的学科,通过它学生深刻认识到了古代中国的灿烂、近代中国的落后、现代中国的成就与挑战及仁人志士为中国进步不断奋斗的历程,很好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使命感。世界历史是描绘人类天才和风尚的学科,通过它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多种文化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对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学生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精神。2、教学方法则要使学生真切体验历史、融入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积极有效的方法是:语言表述要赋有历史场景感,能调动学生的思绪;适时播放影像资料,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触动学生的情感;以历史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在亲历历史中感悟历史等。
大学生要走出象牙塔,融入到社会中去,和公共生活及现实环境保持接触[3]12。历史专业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性的历史活动。学校应积极在地方博物馆、史志办等文博机构为历史专业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民俗文化、历史、考古等知识,参与到诸如文物保护宣传、普查,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旅游文化业发展,地方志编撰等工作中来。此外还可围绕地方史问题设立学生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活动中来。学生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像文物保护协会的志愿性、公益性质的俱乐部[4]。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历史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塑造了他们的道德人格,使其成为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
历史实践教学是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
[1][美]罗伯特·M·赫钦斯.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美]伯顿·克拉克.王承绪,译.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美]德里克·博克.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2):52-56.
(责任编辑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