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璐
媒介素养是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文化艺术学院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是将来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自身的媒介素养将对他们即将从事的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全民科学健康媒介素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民是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公民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需要以及响应中国梦的时代的召唤。思想品德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负责对公民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文化艺术学院的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拥有健康而积极的生活态度;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则要求大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提高自我公民意识。主题体验教学在培养公民意识上具有非常好的成效,是进行公民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如何立足主题教学,从而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开展媒介素质教育,提升高校文化建设水平,是建设高校文化的重要工作。目前,文化艺术学院的思想政治课程是专门用来培养公民意识的课程,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理论知识在此时已经成形。故而,课程的老师应当要在教材中归纳出对公民意识的培养,要以大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时事为教学的主题,巧妙地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把教材中散落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公民意识。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电视多媒体平台,设置“舌尖上的中国”、“我的中国梦”、“中国好声音”等时事热点作为教学的主题,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激活课程氛围,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有利于使得学生们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生活发展,从而建立与培养公民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思想品德与政治课程的本质目的。只有在现实中的公民意识教育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感情,打开学生们的心灵,从而使得教学更有可信度与说服力。所以,政治老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网络平台,丰富教学内容。要确保教学主题来源于生活,能够体现生活,使得教学主题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比如在校园中开展以“舌尖上的浪费”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把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教学主题中去,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感触深刻。
立足于主题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把握好课程背后的整体设计。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分析,在教学中就会显得内容单薄、缺乏说服力,从而不能够在多个层次上体现出教学内容。鉴于此,课程老师应当要充分理解主题含义,探究主题材料中对于公民意识培养的深层次空间的教学价值,并以此为主题教学的中心点,积极进行多方面的联系,从而丰富教学主题内容,扩展学生们的眼界。在文化艺术学院,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学院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大学生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媒介的认识,正确理解媒介的性质和功能,从而有效地利用信息为个人成长服务,成为主动且具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的教育。例如,以“让夕阳更红”为教学主题时,将政府的职能、公司的经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政治知识点与这一教学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与应用,使得学生关注国家老龄化问题,从而敬老爱老,提高自我公民意识。
一个好的教学主题情景一定要有其所要阐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问题互动与讨论,让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而一个好的问题要根据课程教程、课堂情境去进行巧妙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心理认知,使得学生们在教学情境中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探析问题、解决问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艺术学院教学主题情景中的问题更加具有新颖性、情感性与真实性。新颖性是指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觉得生动奇特,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情感性是指问题的提出具有震撼效果,能够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真实性是指问题的提出具有现实性,能够让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觉得知识的学习具有现实作用。
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过程中,需要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亲眼目睹课堂的主题教学情景,从而使得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与探究者。
在进行公民培养的课程中,要把大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最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大学生们意识到主体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以及权力意识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信自强具有重要的作用。故而在实际的主题教学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民主、平等地进行问题探讨与合作研究等。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够使得大学生们能够自由健康地发展,成为一名拥有自由思想与创造精神的大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当将主题活动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去充分发挥大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老师在营造出公民意识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后,要给大学生们一些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们去感悟、去思考,然后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最后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尊重他人,并敢于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公民在社会中要能够对社会中发生的不合理现象或行为进行思考与自我反省。政治课程的教学同样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的冲击,存在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老师应当勇于面对,不要回避,也不要一味地照本宣科,要善于引导大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进行讨论与分析,在比较与探讨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认清观点,在自我探究中明确观点。
数字时代高校大学生每天都被来自各种媒介的大量信息所包围,文化艺术学院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拥有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强烈要求,也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的需要,文化艺术学院政治老师要善于选取与公民意识相联系的主题进行情景设置,引导大学生体验公民生活,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公民意识。
[1]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
[2]张再兴.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J].高校理论战线,2011(2).
[3]吴小华.媒介素养教育:高校文化建设的新举措[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4]张海芳.从班集体建设谈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