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出版编辑必须具备的几项技能

2014-08-15 00:54□林
传播与版权 2014年5期
关键词:书稿选题出版社

□林 欢

随着出版形式的变化和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版单位的改企、战略的调整愈加重要。而编辑工作是出版社整个经营活动的龙头,是图书创意和质量把关的先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面对互联网及电子阅读挑战的今天,对编辑来说,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的要求,即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语言功底、娴熟的文字技巧,以及较好的社交能力外,还要有与新的产业形势相适应的技能。

一、新的出版形势下编辑人员面临的现状

各家出版社管理模式不同,确实一些出版社内部充斥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诸如选题追风,内容低俗,门类分散;编辑室各自为政,没有从全社图书结构优化的高度去理清出书的思路;低层次出版,重复品种频频出现,社会接受程度低;把开放搞活变成放任自流,对“三审三校制”的执行流于形式,缺乏权威性等。而编辑人员自身原有的那种墨守成规、不求发展,仅满足于低层次生存需要的意识也只能使路越走越窄。互联网及电子阅读终端的普及,使我国的新闻出版不仅面临全球性一体化的竞争,也面临着读者对纸质出版物的疏离。中国出版业正面临着四大挑战:(1)多种社会资本的挑战;(2)知识经济的挑战;(3)全球出版物流通的挑战;(4)网络时代的挑战。

外国人虽然不能在我国开办出版社,但由于在印刷、发行方面允许外资进入,国外的大型图书出版企业已把目光瞄准了庞大的中国图书市场。前些年贝塔斯曼在中国不惜工本的投入,深谋远虑地谋求发展,预示着外国出版集团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日子已不远。而这一切又都与编辑人员的发展意识、综合能力密切相关,这就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编辑人员应具备的技能

(一)建立有效信息渠道

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基于印刷品的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正受到冲击,出版社和发行商也无法像以往一样继续作为选题及内容方向的绝对控制者。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编辑、发行商和印刷厂不再是中心,而主导者是千千万万的读者。而有效的信息渠道是出版产品生产者成功的基础。目前很多出版社都没有建立起信息的采集、整理、统计等功能的部门,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自己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只有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出版的图书才能是适应市场、适应读者、适应社会需求的,也只有这样的图书才能提高出版社的利润,推动出版社的发展,增强出版社的知名度。

传统图书信息的渠道有报纸、新闻、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市、书店等,随着时代变迁、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不断影响及渗透,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逐渐成为一个将世界上千百万人联系在一起的全球性网络信息传输系统。报纸、新闻的信息量比较有限,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市很多编辑都参加过,庞大的场面,厚重的订单,有时让人无所适从,而且事后的信息统计工作也是难以独自进行的。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和与图书相关的各个网站会提供相对成型的统计资料,虽说人人都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得到这些信息,但对信息的筛选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此用好互联网这个现成的信息通道,辅以书店、书市等信息资源,畅通有效的信息渠道是完全可以独自建立起来的,善加利用将会受益良多。

(二)拓展选题出路

目前还有很多出版社处于维持的状态,自费书及与二渠道合作的图书还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出版社的生存是被动的,编辑的工作也是被动的。转变思路,拓展选题出路刻不容缓。编辑人员应在合作出书完成原始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的信息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拉近与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从而得出下一步的选题定位。一个好的选题可以使出版社长久受益,这种收益不仅仅是利润上的数字,还有无形的收益——出版社的影响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编辑没有忧患意识,出版社的发展无从谈起,生存亦可能成为将要面临的问题。出版社没有撑门面的精品图书将何以自保?说到底,这已不是我们选择何种生存方式,而是客观环境许可我们以何种方式生存。

(三)品牌建立及维护

选题定位时,要注重创建本社图书选题特色,形成本社自己的风格。孤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竖立起集体意识、全局意识,用整体的力量才能形成出版社的特色,建立起出版社的品牌。可以尝试打破以往的各自为政,在保持编辑室乃至全社统一调度的前提下,把原有分散的编辑人员组织起来通力合作;可以在淡化专业分工的同时,在整个编辑内实行有策划、有审稿的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新世界出版社就把策划编辑与案头加工编辑分离,应对不同方向的选题类型,按不同的专业与取向策划选题,而案头编辑统一归到文字编辑,分别承担不同类型与专业要求的书稿。品牌的形成是出版社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事实证明只要形成自己的品牌,书稿便会不招自来,编辑工作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出版社也将摆脱被动的局面,变“有什么”为“要什么”。

(四)版权代理

版权代理对许多出版社来说涉及的数量较少,很多出版社甚至没有相关部门及运行机制,只有极少数的项目引进和输出。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版权产业正成为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在我国,国家版权局批准的版权代理公司有二十几家,主要代理图书版权。在近年来图书版权引进的热潮中,一些民营工作室也参与其中,同时活跃的还有一批国外出版公司的国内联络人员。版权代理更多的功用是通过版权贸易促进出版业的发展,提升出版社的水平。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近几年成长迅速便是得益于对外合作的开展。1996年开始,版权产业超过汽车、飞机制造、农业等支柱性产业,成为美国出口份额最大的门类。可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版权产业的兴起,版权贸易大有可为。编辑可以与国外版权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引进有利于出版发展,有利于出版社品牌建设的图书版权,同时将出版社自己的优秀图书输送到世界各地,扩大出版社的影响,形成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品牌营销、开拓市场

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已进入系列营销时代。远可以见“穷爸爸富爸爸系列”,近年可以闻三联书店的“二十讲系列”,在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二十讲》出版后,市场上有跟风书,由于市场的推动,三联书店有计划地策划了《中国建筑二十讲》、《外国建筑二十讲》等图书,形成“二十讲”系列图书。

什么叫图书营销?具体到出版实践中,就是要首先考虑目标读者是谁,其是否有这样的需求,同类读物的竞争情况,根据目标人群的年龄、社会心理和经济能力确立价格和装帧;然后考虑通过什么渠道让读者获知图书信息,用什么办法引导购买;如何根据读者需求添货和修订完善图书,维持读者对出版社长远的信任。这些都是营销的一部分。

制造新闻在营销中是门艺术。J.K.罗林的《哈里·波特》在英国出过3本,基本上无声无息,到美国之后就变成了誉满全球的香饽饽,其中有一个变数就是营销。他们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深夜12点,在全国的各家书店点着蜡烛,穿着黑斗篷,戴着小眼镜同时销售《哈里·波特》,这在宁静的夜晚制造出了节日的气氛,小孩当然趋之若鹜。这一新闻事件又引起了全美媒体的爆炒浪潮,既而向全球媒体蔓延。最后哈里·波特无人不晓,全球图书销量超过3000万册。

(六)规避风险

当下的图书市场图书种类繁多,同类图书更多,编辑对来稿的甄别有时难以尽善尽美,所以随之出现了诸多的著作权纠纷。如何合理规避出版风险的问题摆在了编辑和出版社的面前。

侵权纠纷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图书的生产周期缩短了,在同类书频频出现的同时,互相抄袭不可避免;另一种是出版商利用出版社急于满足生产、生存需求的迫切心理,恶意地设圈套使出版社就范,以达到其无本获利的最终目的。加之工作室出书也大多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方法,编辑在纷繁冗杂的书海中找寻相同内容的图书,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工作时间也是不允许的。当然这里有的是出版社的相关工作环节的缺失造成的,有的是编辑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但无论形成的原因如何,其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从出版社的角度讲,应该严格把住三审关,控制好图书的编印发等工作流程,使作者不至钻空子,蒙混过关。作为编辑,应该从对出版社、对自身负责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审稿工作,尽力查寻同类书籍的相关内容,对作者的身份予以核实把关,把书稿关控制在工作流程之初。除此之外,出版社和编辑还需使图书合同更为严密合理,把发生书稿纠纷的罚则制定在出书前、出书期间及出书后,加大作者违规的风险压力,迫使其自觉遵守出版规则。尽管如此,纠纷一旦发生,出版社举证也相当艰难,在法庭上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基于此,编辑要针对不同书稿采取不同措施,对风险性大且有价值的书稿应该委托律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协助调查书稿的内容,取得相关证明,以备不时之需。

编辑工作往小了说决定着图书质量优劣,往大了说主导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方向,关系文化历史的传承。新时代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信息时代中,没有新的技能就是死亡,出版界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生存,只有不断地熟练掌握相应的编辑技能,才不会被形势万变的出版行业所摒弃,始终走在出版业的前沿。

猜你喜欢
书稿选题出版社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我等待……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