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丹卉
随着时代变迁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轻松地从电脑、手机和iPad等电子类产品处获取所需的新闻和信息,众多的网络新闻用户大量分流了报纸媒体的受众,原本悠闲从容的报纸阅读也变成了快捷仓促的浅阅读,使传统报媒受到不小的冲击。在关乎发展兴衰的关键时刻,如何规避短板、提升自身优势以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各家报纸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新媒体势力来势凶猛,若报媒只是盲目悲观或不思变革是决然不可取的。诚然,新媒体有它明显独特的优势,但就像泰勒·布鲁尔认为的,纸媒体还有空间,或许就是在切中新的媒介时代脉动的基础上提供网络不能提供的东西,或者是颠覆性的视觉形式,或者是纸张质感的触觉,或者是报道内容的超级深度。因此,报媒只要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在新闻内容、版面编排、语言锤炼等方面积极进行研究探索并切实践行,以此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仍有可能拓开新的生存发展之路。
当今社会,网络实际上已成为新闻信息的一个集散地,源源不断地给报纸提供新鲜、海量的网络信息。可以说,报纸与网媒之间已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生相克的关系,使得难以解决的新闻版权之争不了了之。在此情况下,报纸版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整合,合理、充分且带有创造性地将之登载于自家版面,成为报纸丰富自身内容的重要形式之一。正如《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所说:“只有掌握更多的内容资源,成为强大的内容提供者,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看来,对于网络信息,有几种整合形式可以值得借鉴:其一,直接转载网络上的信息内容。人民网、新华网以及中新网等网站每天都发布许多文章,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报纸可以对其进行转载,丰富自身内容。其二,也可将网站上那些点击率较高的帖子作为自己报道的题材。例如《人民日报》就不定期地把《强国论坛》上的帖子搬到报纸上,《南方周末》也经常摘引各大网络社区的板砖排行榜。其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内容来丰富、补充报道或节目内容。在报道某一事件或有关话题时,报纸可以将来自网络上的相关报道和评论进行转载作为补充,例如网友在评论区的留言、相关的帖子以及博客内的言论等,既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又可以引发更广泛的讨论。
网络新闻虽然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浏览者众多,但它也存在一个短板——缺乏地域特色。报纸的地方性特色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强化报纸的地域特色,报道贴近民生贴近基层,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是许多都市类报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保持稳定发行量、拥有固定读者的法宝之一。比如,4年一届的奥运赛事万众瞩目,民众对冠军背后的故事尤为好奇。在此情况下,对于夺冠选手的家乡、亲属、成长经历的报道方面,地方报纸有独特的优势,网络的力量尚难以触及。2012年伦敦奥运广西籍选手何姿一举夺得跳水女子单人3米跳板银牌、跳水女子双人3米跳板金牌,引起轰动,广西的《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国早报》等强势报纸均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对她的亲属以及她的成长经历进行了采访报道,在广西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也因此得以共享。
由于新闻争夺战日益激烈,重大事件一出现几乎所有媒体都争相报道,使得“人无我有”的重大独家新闻几乎不存在了。要想吸引读者,就必须向“人有我新”、“人有我深”方向进行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网络媒体在报道相应事件时,为追求时效性往往只作表面报道,这恰好给报纸进行深度追踪报道提供了空间。报纸可以通过找准新闻点,多侧面、多角度地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意义,让读者通过报纸全方位地了解事件真相,引发其对于同类事件的深入思考,办出报纸的个性特色和内涵,有效避免报纸的同质化现象。例如2011年5月31日,上海《东方早报》史无前例推出12个版特别报道《三峡再调查》,“希望全国人民继续讨论三峡”——声音震动寰宇,报道力透纸背,引发各方关注。2013年11月9日,山东《齐鲁晚报》推出8个整版特别报道“习李这一年”。报道分为正心风、打老虎、放市场、保障包、礼大邦、睦友邻、在路上(图片)等板块,并同时配发了社评《定力与从容》。这样的深度与广度,是网络难以企及的,也正是报纸打赢市场争夺战的法宝之一。
品牌是报社核心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仅有利于报纸的推广和发行,还能够提升报纸在受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打造独特的办报风格,首先要从报道内容和栏目视点入手,例如可开设独具一格的专栏,使之成为报纸的名片。如《武汉晚报》著名的“范春歌工作室”,就是利用女记者范春歌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在国内率先推出的一个命名专栏,并很快成为该报的一道亮丽风景。其次在版面设计上要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排版模式,将图、文进行巧妙混搭,力求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例如《深圳晚报》十分重视头版图形处理,经常采用大幅照片、图形,特色明显。再次就是发展专业性报纸,针对某一行业做专业报纸,向普通大众或该行业的专业人士传播该行业最新动态,努力做成行业权威。例如提供及时、全面、专业的电子和计算机类资讯的《电脑报》,为全国电子和计算机类报纸中发行量最大之一,荣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证券报》——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全国性证券专业日报,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最后就是着力培养名牌记者编辑。中国媒体发展过程表明,大众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有没有一批同本媒体地位和作用相称的、有较高造诣和社会知名度的名记者和名编辑。可以说,名记者和名编辑也是报纸品牌传播和塑造的载体之一。如南方报业集团被誉为培养报业人才的“黄埔军校”,名记者和名编辑的成长,不但提高了南方报业集团报纸的质量,更增强了南方报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受众阅读习惯、阅读需求的变化以及新媒体的冲击影响,传统报纸要想吸引读者眼光,就必须在版面编辑手段上有所创新。现代报纸版面设计不是新闻加艺术的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化和装饰版面,而是建立在视觉承载、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现代人学习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往的慢阅读已经变成快浏览,所以一份报纸不管是版面的设计、图片的处理、图片说明的制作,还是题目内容的拟定、标题形式的处理,都应力求达到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效果。比如2013年5月10日,《东方早报》推出了7个整版汶川地震5周年纪念报道。该报用漫画形式呈现出极强的写实效果,与严肃行文相得益彰,是图文高度匹配升华的佳作。“春殇疼痛中国,暴徒必须严惩”,2014年3月3日,《深圳晚报》在报道昆明事件之外,还以图表的形式分析了事件发生后的舆论情况。头版设计运用文字黑与红的对比带来视觉震撼,前一秒他还是鲜活的生命,下一秒便和我们生死相隔,“此刻,让我们对那些失去亲人至爱的人说,正义终将得到伸张”。视觉设计和文本相得益彰,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作为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报纸,在所有媒体中,在文字的表现功能和审美功能上具有独特优势。网媒以综合表现形式见长,加上对信息数量的无限需求以及信息发布时间的快速追求,很难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和吸引力上投入过多精力进行精心锤炼。有些网媒为了增加点击率,喜欢制造噱头,“标题党”大行其道,用一些容易引发歧义或是粗俗、低级的新闻标题来吸引用户点击,或是抓住部分人的猎奇心理,热衷于发布渲染色情、秘闻轶事、暴力的文章,大大破坏了整个社会的阅读环境。网媒的这些劣势,恰好给报纸留下了可以更好发挥的空间。可以看到,报纸除了语言文字的说明叙述功能之外,还能通过强化语言文字的内在审美功能,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除了写作方式和风格,报纸版面在包括肩题和副题在内的标题制作、图片说明、旁白提示、字号字体变化以及语言本身的多义性、引申义及其各种修辞功能上大做文章,使得读者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蕴含的独特美感,获得精神的愉悦。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身处信息爆炸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传统报媒要想与新媒体一争高下,争夺市场,必须在丰富自身内容、强化深度报道、大胆创新版面设计、精心锤炼文字等方面下工夫,花大力气提升报纸质量,使其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生机,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1]冯丽.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报纸编辑[J].今传媒,2010(12).
[2]赵林云.网络时代报纸版面编辑策略初探[J].编辑之友,2010(3).
[3]孙松梅.把握时代脉搏 做好新时代编辑[J].青年记者,2012(8).
[4]朱家慧.浅谈如何当好新时期的报纸编辑[J].科学经济社会,2012(9).
[5]李佳莲.报纸如何迎接“网媒”挑战[J].中国传媒科技,2012(8).
[6]聂颖.浅谈新闻媒体时代的报纸编辑角色定位[J].华章,2013(7).
[7]王笑.如何做好报纸编辑[N].山西科技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