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的脂肪液化分析

2014-08-15 00:55:35陈淑丽方梅远王双群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渗液换药乙组

陈淑丽 方梅远 王双群

(重庆市涪陵区中山医院 408000)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造成了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多发,其中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也是常见并发症,对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和治疗应该在临床治疗上加以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实行剖宫产手术病例30例,其中孕妇肥胖率较高,达到98%,孕妇腹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平均6CM。实行剖宫产手术之后,病人在术后几天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具体表现为切口处渗出较多的黄色渗液。对渗液进行制片后镜检发现,渗液中主要成分为脂肪滴,还含有部分的坏死组织。根据定期的护理发现,术后切口的红肿情况不明显,但切口愈合情况不佳,并没有出现感染的现象。

1.2 治疗方法 对选取的30例临床剖宫产手术病例进行分组,其中有18例术后出现的渗液较多,愈合情况为部分愈合不良;另外一组12例,有大量的脂肪渗液,愈合情况较差。两组采用不同的术后治疗和护理干预,其中针对甲组的剖宫产术后渗液以及愈合情况较乙组更为良好,只拆除部分缝线,每天换药一次到两次直至切口完全愈合。对于乙组,则要拆除全部的缝线,在挤出脂肪渗液的同时要用无菌纱条进行盐水引流来冲洗创面,每日做到换药两次。在护理干预当中还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以防止病情恶化。

2 结果

经过治疗以后,甲组的18例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12天;而乙组则需要在多次换药的情况下完成愈合,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8天,同时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的现象。

3 讨论

在剖宫产术顺利实行之后,切口最容易发生脂肪液化的现象。对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后,要及时处理才能做到限制脂肪液化的进一步加重和扩大。切口脂肪液化会延缓切口的愈合情况,同时使得伤口的感染几率上升。对于期待康复的患者来说,对出现脂肪液化的情况十分担忧和困扰。

3.1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肥胖是引起脂肪不良氧化的原因,肥胖病人血液循环情况较差。在术中因局部血管损伤,而使得组织供血能力下降从而发生脂肪液化现象。同时肥胖患者常伴随这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病症,妊娠合并糖尿病使得病人的血液循环能力很差,切口愈合较慢。另外,细菌感染后,细菌无氧呼吸直接导致了切口脂肪的不良氧化,从而使脂肪发生液化。所以在术中及术后护理中,要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此外,不正当的手术操作如缝合不良和术中暴露时间过长等等,都可能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3.2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重点是术后切口的愈合,以及预防感染和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做好心理方面的护理措施。在切口愈合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切口的理化性质变化,如出现黄色渗液时要做到及时处理以防止脂肪液化的进一步扩大。在预防切口感染上,主要是使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能除去使脂肪氧化的细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同时对血象的检测要及时,注意观察血液白细胞比率的变化以观察感染炎症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渗液换药乙组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4
PICC导管穿刺点防渗液装置研制与使用1)
护理研究(2015年1期)2015-01-18 03: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