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艳
(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医院 15421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1 用药护理及观察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降压药物应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防止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持续升高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位和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如血压控制不好则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嘱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休息2-3小时,必要时协助患者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在变化体位时动作应缓慢,以免发生意外。
1.2 坚持锻炼 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身心休息,提高机体活动能力,轻度高血压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而恢复正常。故高血压初期可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
1.3 合理饮食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1.4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以润滑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上厕所应注意大便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家属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护士应教会患者家属一些基本护理常识,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康复。
1.5 心理护理
1.5.1 心理指导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5.2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1.5.3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1.5.4 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防止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血压稳定。
2.1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处理半卧位 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开放静脉通路:血压高时首选硝普钠静点治疗。
2.2 发生心力衰竭时处理吸氧,4~6L/min,急性肺水肿时乙醇湿化吸氧,6~8L/min。
2.3 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数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应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得自行增减和撤换药物。一般患者需长期服药;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因可减少组织血液供应,尤其老年人,可因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供血;某些降压药物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