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李希贵校长更多问题,请告诉我们:wljyj910@163.com
冯元成(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教育局局长):众所周知,十一学校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那么,十一学校的这一套改革模式在其他学校可以复制吗?
李希贵: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复制,但是可以嫁接。盲目地去复制,存在很大的风险。校长一定要研究自己学校的文化、环境以及现有的基础,在研究的基础上,再来研究十一学校这种育人模式的可取之处有哪些。
在我看来,如果说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还有一些可供大家研究借鉴的,第一,用“选择性”顺应“人性”。“选择性”是十一学校改革的一个起点。有了选择性就比较容易顺应人性。其实,任何改革都必须顺应人性,如果在改革中你抑制人性,即使用很大的力量,你也一定会失败。如果顺应人性,那么,尽管开始的时候会难一些,散一些,但正是基于此,你可以分析,出现了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调动各种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而顺应人性的方向并没有改变,那你离成功就不远了。第二,朝着“个别化”的方向。有些校长一拍脑袋就冒出来一个“模式”,语文课使用,物理课也使用;讲评课使用,复习课也使用。这样高度统一的“模式”肯定走不远。就算今天再热闹,明天也会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不是“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是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所以,“选择性”与“个别化”这两个方面一定要把握好,至于其他,我认为不同的学校可以不一样。
张云飞(湖北省麻城县教育局局长):请问李校长,在十一学校的字典里,学生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有什么区别?十一学校是如何通过 “个别化”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呢?
李希贵:“个别化”是一个初步的、表面的、基础的过程——把学生区分开,就是一个“个别化”的过程。在这项工作之前,你可能无法发现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有多大。而一旦这样做以后,慢慢地,你会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会让你惊讶。
在十一学校也是这样。过去,我们没有发现学生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异,但今天,这些差异出现了。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在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以最大的努力把学生分开做工作,分开做研究,分开做评价。这样分开后,两年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正在基于这些问题认真研究,认真对待。所以,现在还不敢提到“个性化”这样一个高度。我们也在不停地思考,学生分开后产生的那种完全不一样的潜能潜质、发展方向、个性需要,我们如何去满足?这些在我看来,我们今天的课程还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