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秋风习习,又到了九月时节,不知不觉间,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了。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育领域更是如此。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我们的教师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社会大众定位教师、评判教师的眼光,也必然要发生改变。这个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什么样,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又将是什么样?对这些,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标准和思路去看待。也就是说,要重新认识教师。
其实,“重新认识教师”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三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对于所提倡的教师价值和教师素质,其内涵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前,我们对于优秀教师的普遍认识是“奉献者”,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园丁”,是把爱源源不断地献给学生的人;而在当今时代,大家发现,教师不仅要充满爱心、无私付出,还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是什么,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当然,应对21 世纪的挑战,教师还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还需要具备更多的素质和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去摸索。
当前,在课程改革理念和政策的引领下,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逐渐改变了沿袭已久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不断革新自我,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重塑师生关系,尽力为学生架设出一片并不功利的知识的天空。我们的教师,正是这样在通往现代化教育、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跋涉着,尽管艰辛,却充满着动力。
而我们的校长的任务,就是去重新发现他们、理解他们,为他们撑开一片蓝天。只有重新认识了教师,明晓了每位教师的潜能、个性和基本诉求,学校管理者才能正确地对待教师,才能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贡献聪明才智。
今天,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引领教育家成长,推进教育家办学”已经成为一个深刻而引起广泛回响的时代命题。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说:只有当一所学校的大批优秀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教育艺术,来推动学校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时候,这所学校才真正实现了“教育家办学”。是的,推动教育家办学,就是需要管理者来发现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引领者和先进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重新发现教师、重新定位教师,需要我们的校长去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比如,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是其自主性、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校长应该信任不同个性的教师,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充满潜力、充满智慧,能够用自己的个性演化出独特而各异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个性,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如果学校能将规章制度落实的硬性化,和教师个性风格的多样化平衡好,让教师拥有更宽广的创新、发展空间,教师就会更加认同自身的价值,努力而快乐地工作,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又如,体现人文精神的制度建设。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在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给教师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师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这对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都是一种释放。在学校管理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化考核、低效劳动,减轻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同时,还要保证教师的物质待遇,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发挥创新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参与、监督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给他们发表意见提供畅通的渠道。再如,尊重教师的选择。师范院校毕业生“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年代早已过去了,我们应当尊重教师对职业岗位的自我选择,鼓励教师进行自主的个人发展规划,给予教师更高远的个人发展空间。允许教师合理的流动,鼓励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重新认识教师”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自第一个教师节以来的三十年间,我们的社会对于所提倡的教师价值和教师素质,其内涵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的焦点。教育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创新去攻克、去化解。“重新发现教师”就是我们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而重要一步。当我们开始重新发现教师、重新认识教师、重新定位教师时,其效应也会生发在教师们身上,并影响到我们的亿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