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2014-08-15 00:46朴英花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西藏师生目标

朴英花

(延吉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延吉 133000)

2001年音乐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有了扎扎实实的进展。但是在十年的探究实践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指出了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角度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过分注重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联系

很多老师认为一节音乐课没有体现综合,就不符合课改潮流。有些音乐教学盲目地进行学科综合,过度地进行学科综合,造成音乐课往往偏离音乐本体,变异为其他学科的附属,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凌驾于音乐内容之上,喧宾夺主。再者因提倡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使老师们迷失在相关文化中走不出来,设计教学过分关注相关文化,使有些知识根本没有与音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联系。

课例:《走进西藏》

重点:通过欣赏《走进西藏》让学生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

难点:通过欣赏和演唱《走进西藏》,让学生掌握西藏音乐的特点。

教师在导入的时候首先去欣赏西藏风景,课件展示了西藏的布达拉宫,然后与学生交流西藏在中国的哪里?西藏有什么世界之最?多大?人口、气候、特产、生活习惯、宗教、饮食、服饰、西藏歌曲舞蹈的特点等,每个内容都有视频课件的衬托,准备得特别多,但是这些内容与学生交流展示完,真正进入本课的主题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一大半,那时候才开始欣赏、聆听讨论歌曲情感,最后因为没有时间无法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这说明这位教师无疑,在音乐课程理念的理解上有错误。学科综合应是音乐为主适当地为音乐服务的综合,而不是过度地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凌驾于音乐内容之上,过于宽泛的文化讲解不仅会占用课堂的大量的时间,还会冲淡音乐本体的学习。

改进策略:2011音乐课程标准对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把原有的《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修改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走进西藏》应该是以西藏的音乐为主体,使学生感受西藏音乐的特点,通过音乐了解到西藏的风土人情,而不是要通过西藏的风土人情去了解音乐。所以教师应把握住与作品关系最密切的文化内容,以最为简洁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与理解。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情境、情感的教育的培养去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音乐的美,感悟音乐的特点,最后通过音乐了解相关文化知识,需要关注的是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应融合蕴会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二、三维目标没有有机地统一起来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是,在教学当中教师们往往过于注重或忽略掉某一项,从而产生教学偏重于某一目标的现象。

(一)过于注重过程与方法而忽视内容重教轻学

1.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过于泛化

在很多常态教学当中存在教师过于注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歌唱课在学生还没把歌曲掌握好就急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歌曲情绪,应该怎么唱等问题,再让学生表演,使歌唱课变成一节讨论探究课,表演课,导致歌曲旋律、曲调跟着学生的讨论产生变化,失去了原有的美,教师也无法更正,完全忽视了音乐的基本要素。

2.华丽的教具、课件脱离了现实教学

课例: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师在初听、复听音乐的时候分别拿出大鼓、小鼓与学生打节奏,第三次听的时候拿出装饰华丽的节奏棒,去打节奏。介绍彝家风俗的时候又一件一件的穿上彝族衣服,最后又戴上头饰,还用多媒体展示彝族的服装,跳舞的情景。初唱歌曲的时候还把每句歌词都用一个图片来衬托,导致教师一个劲地忙于把课件翻来覆去的展示,而忽视了教师的示范唱以及用钢琴为学生找音调,找准音高,这样学生对彝族服饰和歌曲内容是了解的很透彻,但是学生到最后还没能把歌曲旋律正确地唱出来。

(二)忽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被搁置一边

音乐课程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很多老师误以为音乐课只要去实现情感目标就达成了音乐教育的目的,所以把知识与技能排除在外,忽视了学习的完整性。

改进策略:2011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

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时刻要铭记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有机地融入到知识技能教学中,不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对立起来,两者之间要有机联系,教师要不断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多样化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摒弃一些不必要的形式,不必要的创编,与教学内容脱节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紧密围绕三维目标来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

三、缺乏细致有效的手段,使评价实践泛化无为

音乐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强调建立完善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但是因对发展性、激励性评价理解错误,对音乐学习评价缺乏细致、具体、有效的操作手段,毫无保留地表扬类似于“满堂赞”现象,特别在小学教学中更为严重,比如:“你说的真好”、“嘿

嘿你真棒”、“你们都是音乐小天才”、“你真聪明”等,这种不管学生回答的正不正确,唱出来的音准不准确,情感表达的好不好,无意义的盲目称赞,从长远来说,容易把学生给夸坏了,很难培养起学生对音乐的真正兴趣,造成许多评价实践的泛化与无为,弱化音乐教学评价的改进功能和发展作用。

改进策略:2011新课标要求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实践,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对音乐学习进行细致、具体、有效的评价手段,强化音乐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四、师生互动方式不合理

师生互动是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实现预期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学互动的方式有很多种,较为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但是很多教师在互动的认识上有偏误,

1.以为热闹的活动就是互动

在课堂上经常会有教师与学生的声音超过音乐,甚至听不见音乐的,特别是编创舞蹈或师生做音乐游戏的时候,更是完全忽视掉了音乐的存在,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当中,有的学生喧闹嬉笑热闹无比。

2.以为越多的问答就是互动

课堂上少不了师生问答,但是有的教师认为越多的问答越能显示师生互动,所以整堂课下来问答内容和时间多过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那么,这些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吗?教学的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包括问题的设计也一样,言语的巧妙问答,对课堂内容起到推动作用,反之,一些无价值的问答,只会拖延上课时间,对课堂内容不会有任何意义。

解决措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给学生民主、平等、轻松愉快、气氛活跃的课堂,学生心情舒畅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要在互动当中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情境中,随着音乐游戏,随着音乐编创,有效地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并达到欣赏和掌握音乐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当中还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提问要紧紧围绕着本堂内容的教学目标,紧扣着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实效性的提问,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力求“精”,还要得当。还要通过提问要引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为提问的着重点,科学地设计和创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质量,真正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走出种种误区,克服种种困难,要根据音乐学科特点,本着“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原则,要为学生设计出方向正、方法对、进步快的教学方式,以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音乐素养为目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从而做到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最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西藏师生目标
都是西藏的“错”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