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洁
(延边晨报社,吉林 延吉 133002)
新闻职业的性质认定,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即新闻职业是公器,它必须时时刻刻维护媒体的公信力,这种维护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新闻职业道德的构建。
在现实社会的分工中,公器有着公器担当的独特的责任和独特的使命,这种独特的责任和独特的使命的表现形式,就是分分秒秒要向社会传递着各种社会新闻和大量五花八门的服务信息,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就是根据这些新闻和信息,调整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从民众的角度讲,新闻和信息,是受众调整自身的言论和行为最直接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可以对受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起到一定的校正作用。从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层面讲,这些新闻和信息可以成为舆情引导和社会调控的最直接参照,这种参照直接关乎着社会发展及稳定的成败。
在中国,新闻事业除了公器的名称外,它还有一个称谓,即“喉舌”,真确地表述便是,它是党和人民政府以及人民大众的耳目喉舌,是社会最敏感的触觉神经。社会与公众的服务、社会新闻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喉舌起着十分基础和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功不可没,也可以引来社会灾祸。喉舌的特征和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她的神圣性。喉舌的特征和性质,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二要具备非常好的职业素质。这种职业道德精神有两个明确的指向:一、新闻工作者要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作为新闻事业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二、新闻工作者要把满足公众与社会的各种新闻需求和信息需求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
随着国内当下媒介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白热化,它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新闻事业的最大冲击便是,新闻工作者的队伍一度出现速度异常的发展壮大,这种发展壮大常常免不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社会的各种诱惑面前,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为数不少的新闻从业人员打了败仗,频频违背职业道德,顷刻丧失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沦丧的集中体现便是假新闻层出不穷,屡见报端,整治多年,鲜有成效。
那么,我们对上述种种严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整治呢?
传媒呼唤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缺失究竟原因何在?总体来说,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政治因素。任何国家的新闻行业都和所在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相关联。可以说,政治因素永远是一个国家新闻行业的主导因素,不同的政治体制会导演出不同的新闻面貌。当某种政治体制下行业缺乏法制的环节,假新闻便在所难免。
经济因素。许多媒体,由于每个部室和个人都有经济指标,并且这些指标跟个人工资收入挂钩,因此,记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首先要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当前我国媒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带来的最大弊端便是催生出了新闻炒作。新闻炒作给新闻媒体的最大伤害是,伤害了甚至牺牲了新闻的命脉——真实性原则。新闻炒作的特点业内人士皆烂熟,一是无中生有,二是小题大做。炒作高手们甚至将以上两种写得活灵活现,受众真假难辨。
媒介竞争因素。中国近年来,国人目睹的事实是,各种媒体的数量激增,它带来了两个非正常的现实,便是同城媒体竞争和同质媒体的竞争,这种竞争常常出现白热化和非正常花,独家、首发以及可读性较强的新闻成了人人想切割的蛋糕,假新闻便在这种切割中应运粉墨登场了。
管理缺陷因素。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壮大自己实力的招数统统选择了“招兵买马”,兵马中不甚有熟习新闻媒体的属性以及操作规范者有之,缺乏新闻基本常识者有之。招收的新队伍中,没占编制的“聘工”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承担相当数额的发稿量和发行量,这与他们的经济收入直接相连,他们需要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下完成另一些繁重的工作任务。心神有压,这些人最容易自愿或不自愿地扩充到造假新闻的队伍中去,从而使得新闻新闻工作者队伍更加庞杂而混乱,推动新闻工作者无职业道德水准呈现整体和快速性下滑。
社会、文化因素。任何国家的新闻信息,都自觉不自觉地符合所在国的社会价值标准,也要自觉不自觉地跟随于受众的文化取向。新闻传播信息有两条生命线,一是真实。二是受众愿意接受。这种接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与新闻舆论导向互动。当新闻第二条生命线被新闻从业人员人为地拔高或加重,就势必会伤害新闻第一条生命线,这时,假新闻的出现,同样在所难免。最大的危害是,腐蚀新闻工作队伍,影响了新闻工作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应对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招法是,下大力气抓新闻专业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先做人,再作文。”这是新闻工作者耳熟能详的行话,但要落实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尚有难度。新闻事业应该牢牢守住真实性这条生命线,避免新闻侵权,避免新闻炒作,尤其是要避免制作假新闻。
专业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从当下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实际水平来看,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水平过硬、人品过硬的新闻队伍还是应对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不二选择,这支队伍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其二、这支队伍还要品格端正,具有良知和正义感,如此才能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取信于民。其三、这支队伍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职业的宗旨:忠诚于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这一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对于现代社会的新闻记者而言,“富贵不能淫”同样是一条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突破了这条底线,就是对记者职业的亵渎,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对人民的犯罪。
中国有句古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新闻队伍要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新闻工作者要时时刻刻明白,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其道德规范,而新闻记者作为人民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党执政的舆论工具,应该时时刻刻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新闻记者应用职业道德规范时刻警醒自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