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照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学生的阅读水平关乎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只有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更加开放,更加深刻的理解语文的深刻含义。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探究,现提出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现代语文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阻碍了学生对阅读问题的处理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将现代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相统一,构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其更加先进科学,更加符合阅读教学规律,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构建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以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定向灌输的方法,通过教授答题模板让学生死记硬背、搬记硬套地回答问题。如教学古诗词鉴赏类题型,一般教师会先分析题干,然后要求学生背诵阅读答案,从而强化理解。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直接灌输知识会阻碍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其阅读思维,就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授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指引者”,而不是成为一个“代劳者”。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分析文章,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会带领着学生逐段逐句的分析文章,然后一起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句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系统的理解整篇文章,但是不利于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阅读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不紧密,这直接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同时,教学内容中缺少生活元素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显得艰涩而无味,这一方面阻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老师与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
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学习语文的意义的认识,很多学生对语文都不够重视,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语文学习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此外,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量也不够,没有量上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越,这直接造成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足。在教师方面,很多教师在授教的过程中只重视教学大纲的内容,对于中考不考的内容则不理不睬,这种单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教学行为直接阻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阅读问题的答案,而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好奇心,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阅读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生、教师、教材三者间有机结合、共同配合的过程。因此,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遇到一篇陌生的文章时,出于本能会对文章的内容、思想、背景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采取得力的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例如,在讲解《杨修之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罗列一些杨修的出色事迹,多方面表现杨修超常的才干,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好奇心。接触事例以后,学生一般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的人物为何会被曹操所弑?带着这个疑惑进行文章的阅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找学生复述文章内容,以此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把握。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全班讨论或者采用小组议论的形式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为丰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带着问号和探索心理的,这不但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有机结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因此,在对待同一篇文章时,不同学生往往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理解。在众多的理解当中,必定会有一些偏差。对此,教师要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量换位思考,关注他们的思考方式。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方位看待问题,积极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进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理解与共通,这种理解和共通很难说是对是错。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很多看似错误的答案其实未必是不准确的。其实,每篇文章都不是在固定表达一方面的主题,作者写出文章来也是希望引起读者更深刻的思考。因此,在面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时,教师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其进行理解,并鼓励学生更多地以发散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哈姆雷特》的课外阅读时,就要告诉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至理名言,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资源仅限于课本,学生课外阅读资料贫乏,阅读范围狭窄,这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极大延伸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达到一个更深层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如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大多思想深刻而复杂,因此,在学完《孔乙己》之后,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然后对这些文章进行归类分析,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意识,确保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因此,教师应积极实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