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亮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只要一提写作文,学生便愁眉苦脸,而学生苦苦思索、搜肠刮肚完成的作文却又问题颇多,难以批改。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做了如下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便是审题,只有准确审题,学生才能了解习作要求,开拓思路,写出好文章。
审清写作对象。小学阶段的作文一般以记叙文为主,审题时我们要区分出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只有审清写作对象,写作时才能有的放矢。由于写作对象不同,作文题目的表述也会不同。如《我的同桌》等与人物相关的文题,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像《童年趣事》等以事为主的文题,是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再如《美丽的校园》、《秋天的落叶》等,是写景、状物的文章。
审清写作范围。在审清写作对象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写作范围。例如《难忘的一件事》,通过审题我们知道它是以写事为主的习作,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限定呢?我们进一步分析便不难发现,“难忘”一词是从时间方面作了限定,它要求写的是以前所发生的事情,而“一件事”是从数量上作了限定,不能写成“两件事”或“三件事”。
审清写作体裁。在作文题目中,有些是对写作体裁作出要求的,如《给某某的一封信》、《____倡议书》和“新闻报道”等。关于这类应用文,我们便要做好相关体裁的写作指导,使学生按要求完成习作。
小学生写作,往往是想到哪就写到哪,对要写的材料不做安排,这样就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详略不当,有时会忘了某些重要的内容,有时会中途“卡壳”。而编写作文提纲则能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作文提纲的编写,并且要长期坚持。
编写提纲时要做到简明扼要:一是习作材料要围绕“题目”和“中心”安排;二是各段段意清楚、层次分明;三是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当学生能熟练编写作文提纲时,我们便不再担心学生的作文没有条理了。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词语贫乏,描写简单,不能写出事物的特点或事情发展的具体情况,换句话说,缺少相应的细节描写。我们应该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细微处去描写。
一次校运动会后,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让学生描写跳远比赛的一个片段,200 字左右。第二天我批改时发现学生的小练笔篇幅太短,没有话写。于是我便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某某同学在做准备时神态怎样? 动作怎样? 他会想些什么?
某某同学助跑时动作怎样? 他的跑动有变化吗?是什么变化?
某某同学是怎样起跳的? 在空中呈什么姿势? 像什么? 他是怎样落地的?
当某某同学获得冠军时,他的表情怎样? 你当时在做什么? 心情怎样? 其他同学呢?
围绕以上四点,我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要求他们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天,学生上交作文时,我发现学生的习作已有明显进步,学生不仅能描写人物的动作,还能从神态、心理活动及比赛场面进行描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文章不厌百回改,虽然有些好文章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我要求学生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修改:第一步,默读作文,检查内容。主要看事情交代是否完整,叙述顺序是否恰当,文章结构是否合理等等;第二步,朗读作文,深入修改。主要解决字、词、句以及标点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大声朗读,学生能很快找出用错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和表述不完整的地方,并加以改正,使文章文通字顺,内容具体;第三步,相互修改,共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不应各改各的,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修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对自己写出的文章往往很满意,他们不能看出其中的问题,当学生相互阅读时,就能发现其中的不足。要注意的是互改应本着共同进步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互改后,同学之间要真诚地交换看法,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对方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我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习作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定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