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的学生互动策略浅探

2014-08-15 00:51李洪英
语文天地 2014年3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的文本

李洪英

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语文教学活动更需要学生的高度自主。语文教学的诸多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自主创新阅读必须依赖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而课堂学习又建立在有效互动的基础上。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是必须追求的理想目标。笔者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感到为了实现语文课堂上的学生互动,我们必须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必须生动活泼

我们都知道,语言文字属于比较抽象的符号,但它们却来自于生活。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言的源泉是生活,一个个词语在大千世界的生活中闪烁。小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愉悦地置身于周围世界的生活情境。江苏省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是情境教育的创始人,她说:“周围世界是孩子认识的源泉。越是年级低的孩子,阅历越浅,就越是需要老师带领他们去认识周围世界。富有美感和生趣的大自然,便是首选的空间。”通俗的语言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比较深刻的,我们不能因为小学生就放弃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不能因为是小学生就摒弃了接触周围世界的可能。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篇目都有便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的情境教学因素。哪怕是一篇小诗,哪怕是一段小景,哪怕是一件小事都有我们可以挖掘的情境教育资源,让我们的小学生能够置身于快乐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语文。

譬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最后的姿势》一文时,笔者就根据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多的情境性的特点,努力去挖掘对学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深刻影响的情境资源,去寻求一定意义上的高效性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突破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是让学生观看唐山、汶川、玉树等大地震的影视片断,学生进入一定的境界时,无论是读文还是感悟都显得非常投入,而在读课文时,笔者又让学生聆听和自读,思考应当怎样读才能读出味道来,才能把一个平凡教师的伟大心灵读出来。有了这些情境的铺设和营造,真正达到了以音感耳、以形感目、以意感心的良好效果。也完全可以从一定意义上去说明这样的道理:我们所设计的生动活泼教学情境,就是在开垦学生那干涸的土地,就是在为学生创设诗意而又富饶的土地,保护小学生好奇求知的天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渠道必须开阔通畅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多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是从语文学科课程特点去界定的。小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已不再是过去的那种简单机械的读读写写,而应当是开阔通畅渠道下的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语文素养形成的训练。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理想智育的实现,必须是学生在开阔流畅渠道意义上的高级层面上的互动,就其小学语文课堂和课程教学而言,需要去创新阅读教材文本,需要去接受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的熏陶感染,需要去进行更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从文本内容看,教材文本有记述古代人物的课文《负荆请罪》;有记述现代人物的课文《最后的姿势》、《钱学森》等;有体现当代思想观念的课文《学与问》;也有生动地赞美动物的课文《麋鹿》;有的课文还热情讴歌了人间的亲情,比如《船长》。教材文本可谓思想内涵丰富,小学生该怎样去阅读这些文本内容?还依照过去的老样子?应当是否定的。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必须努力应用现代教育媒体,链接时代精神,形成学生创新阅读鉴赏的活力。

譬如苏教版六年级的课文《最后的姿势》,课文讲述的是2008 年5 月12 日发生在四川汶川8.0 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篇体现“人间真情”的课文,是歌颂爱岗敬业伟大精神的优秀作品。六年级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存在什么问题,但从创新阅读角度看,从六年级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看,我们则必须去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文本所褒扬的是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但仅这样的理解还没有达成创新阅读的目的,还必须去链接我们当今人们所必须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精神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学时,笔者将谭千秋老师的行为既从雄壮美的角度,又从柔情美的角度让小学生进行互动感悟。使其能够从朦胧向着清晰的方向感悟:雄壮美是柔情美的基础,新的发展时期既要有柔情美,也还需要雄壮美,柔情美离开了雄壮美的支撑,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良性循环

笔者所谈及的小学生互动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主要是从学生自主互动探究的角度去说的。即让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再进入自主互动探究的角色,再形成超越知识的创新精彩。也就是说,成就一切精彩的主人都是学生,作为教师其作用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的活动该如何推进,我们又如何使小学生保持正常的互动探究状态?答案是让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让所有学生也都能够友好交流。要保证学生互动的良性运行,朱永新的看法对我们还是具有启迪意义的:“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摒弃对对所有学生的偏见,确立小学生能探究的理念;其次,是摒弃对一部分学生的偏见,确立让所有学生都去探究的理念。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目的阅读理解,我们应当尊重小学生的思想,不宜强求学生必须做出怎样的感悟,把对文本解读答案的高度标准化。我们也应当尊重所有学生的思想,也在我们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始而又尽快地形成这样的局面:几十个学生就必须有几十个哈姆雷特出现。小学生思维的能力总是有的,也可以说,所有学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创造潜能。如果我们平时注意把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那么,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则完全可以处于良性的推进过程中。所以对于每篇课文的教学或者说是每堂语文课的教学,都要善于挖掘和整合文本以及与文本有着相关联系的资源因素,使得小学生能够真正互动起来。

曾经听过一堂课外阅读课,这堂课,教师运作自如,且十分得心应手,令听课者肯定,他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选择了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去阅读,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交流中,我发现,首先教者带给学生的问题富有包容性、可选择性以及延展性。这堂课外阅读课让我感到,教者把小学生带进了一个相当广阔的陌生而颇具探究色彩的领域,学生思维的空间是宽敞的,互动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美的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