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的知人论世诗歌教学

2014-08-15 00:51吴敏莉
语文天地 2014年34期
关键词:南渡诗风境遇

吴敏莉

所谓比较,就是既要探究事物之间的共性,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差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学生在比较中知人论世,不但可以体会差异,把握特点,还可以拓宽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一、比较生平境遇,梳理诗情变化

刘勰认为,文学受现实制约。不同时期的作品由于作者生活境遇的改变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史传材料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经历,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弄清创作的具体时间。通过比较诗人不同时期的境遇,学生可以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情感诱因,从而梳理出诗人的诗情发展脉络,提高鉴赏能力。

李清照是中学课本中的一位重要诗人。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时选入了其两首词《醉花阴》和《声声慢》,而这两首词正是李清照“南渡”前后很具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以她的“人生境遇”为比较点来进行教学。为此,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并做成资料卡片,以备课堂交流。由于学生课前功课做得充分,因而在课堂上学生对李清照的生平能够畅所欲言,当体会到李清照一生的巨大落差时,学生都唏嘘不已,在这种情感基础上学生容易形成共识,即李清照的一生境遇分为南渡前后两个重要阶段。南渡前,李清照与丈夫生活安定优裕;南渡后,李清照则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人生剧变。

在比较了李清照人生境遇的差异后,教师还可提出三个问题:一是这两首诗各自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二是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三是这两首诗各自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讨论回答完第一个问题时就触类旁通地意识到了后面两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了。《醉花阴》体现了南渡前的特点。作品通过描绘与丈夫分别后的孤单生活,表达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文词缠绵,情致婉转。通过学习南渡前这首词,学生认识到李清照前期的诗歌带有生活情趣,清丽柔婉,真挚细腻。而《声声慢》为后期作品,其中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是一扫早期的清新明丽,体现了一种无处不在的伤时悼亡的凄苦处境。此时她的作品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情感抒发了,而是更多地融入了沉重的人生之悲、家国之痛。总之,李清照的诗歌创作因她“南渡”前后人生际遇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截然不同的特点。

二、比较诗人个性,把握诗风差异

诗人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思想志趣等都各不相同,因而作品内容、诗歌风格也就大相径庭。南齐刘勰远承“知人论世”的传统说诗方法,论述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认为把握诗人的个性特点就基本把握了诗歌的风格。

中国诗坛上矗立着两座高峰,他们分别是代表浪漫主义的李白和代表现实主义的杜甫。比较两人的个性气质和思想志趣,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这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

在教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李白的《蜀道难》时,教师可以结合下一课杜甫的《秋兴八首》,尝试从比较两人迥异而鲜明的性格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不同的诗风。课堂上教师可以把黑板一分为二请学生分别板书两人的性格,以便通过直观地“知人”一目了然地比较出两人之间的诗风差别。由于李白、杜甫是高中生耳熟能详的诗人,所以板书出两人典型的性格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

李白自信,豪放乐观,豁达不羁,恃才傲物,热情,天真浪漫,主观性强等,不一而足。比较之下,杜甫忧国忧民,内敛,沉郁,刚毅,忧愤。当两位诗人性格鲜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笔者请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不同性格和不同诗风。《蜀道难》,李白极度夸张,一唱三叹,尤其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代表的强烈咏叹,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李白豪迈洒脱的浪漫性格造就其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而杜甫一生贫病漂泊,尝尽辛酸凄苦,《秋兴八首》以秋风起兴,描写了凄凉暗淡的秋景,抒发了无奈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凄凉冷寂,而这种典型的现实主义诗风正是杜甫性格的真实写照。

这种比较有助于学生体会正是由于李白和杜甫两人迥异的性情,两人的诗歌风格才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像这样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知人”的比较法,就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之间的差别,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把握诗歌风格。

三、比较时代差别,感受精神不同

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因而,时代精神亦成为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主要因素。相同风格的作品在不同时代表现出来的精神也是有差异的。比较不同时代特征有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旨。

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引进山水田园诗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以二人生活的时代即“论世”为切入点,分析因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而体现出的不尽相同的诗歌精神。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即“同为山水田园诗,这两首中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诗人所处时代来比较说明。

课堂上学生争辩质疑,各抒己见。现把学生课堂分析收集整理如下:

陶渊明生活在魏晋时期,当时政治黑暗,受门阀制度的影响,土地被极少数士族垄断,加之政治迫害残酷,陶渊明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注定破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体现的就是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和退隐田园的洁身自好。带有无可奈何的色彩。

而王维生活在盛唐,社会长期安定、政治相对开明、佛教思想盛行,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主动亲近田园,他的田园诗诗风平和安适,透露着满足感。《山居秋暝》营造了闲适美好的意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读王维的诗,没有了陶潜的无奈和愁怨,感觉清新恬适,自然高远。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时代的精神差异在陶潜和王维诗歌中的烙印。也正是因此,同为田园诗的两者才表现出不同的精神内涵。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学生知人论世的知识得到了运用,比较品读诗歌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积极性也提高了。

像这样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寻找规律,就能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梳理起来,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若能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灵活多样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相关“人”或“世”进行多方面比较,就可以在全面了解诗人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逐步提高鉴赏和评价古典诗词的能力。而这也正是高中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南渡诗风境遇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境遇与对策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境遇与挑战
盛唐精神的缩影
学苑诗风
境遇与作为
论贾岛与唐宋清苦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