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忌
(延边大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吉林 延吉 133002)
为了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美国《纽约时报》曾经刊登了一篇专栏文章《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这篇短文虽然只有440多个英文单词,却语言精练、铿锵有力,读后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令读者对 60年前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捐躯的盟军将士与反法西斯战士们的英雄壮举肃然起敬。该文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的叶子南先生译出,登载于《中国翻译》杂志 2005年 2期上。总的看来,叶先生的译作忠实于原文的语言与文体风格,译笔流畅,足见其源语与译语的造诣颇深。然而,笔者对照原文细读之后,仍觉得译文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下面笔者愿不揣陋见,就译文中某些译法进行探讨,略抒管见。
1.原文:In America, daily life paused almost completely, subdued by the news that the invasion of Europe---D-Day---had begun.
叶译:在美国,诺曼底登陆的消息传来,日常生活几乎完全停止了。
试析:subdue 意为 “to calm one’s emotion”(克制情绪),在此处应引申为“牵挂、担忧”。由于美军是盟军的主要军事力量,作为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力量之一的美国人民为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战场的消息所牵挂,这是很自然的。笔者觉得“subdue”一词不应该略去不译。
试译:在美国,日常生活几乎完全停顿下来,人们为诺曼底登陆的消息所挂虑。
2.原文:From the 21stcentury, we try to image the scale of what went forward in that gray dawn after years of preparation---the ships and men and materiel, the reserves of willpower and determination.
叶译:今天,我们站在21世纪去想象发生在那个灰暗的黎明,经过多年准备的进攻,战船、战士、作战物资,还有储备已久的意志和决心,规模气势之宏大令人难以想象。
试析:众所周知,自纳粹德国1939年进攻波兰起到盟军1944年在诺曼底登陆,战火已在欧洲燃烧了5年,旨在欧洲登陆的“霸王行动”也已准备了 3年之久。因此,将“years”译作“数年或几年”为宜。此外,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打响之前已在英国集结了约300万军队、7,000多艘战船、1万多架飞机和大量的军用物资,仅抵达英国的美军已超过175万,对这些事实只译作“战船、战士、作战物资,还有储备已久的意志和决心”,似乎过于平淡。在英汉翻译中必须考虑到词语的语境意义与潜在意义,同时考虑译文的表达习惯,在一些词语的前后增加适当的修饰性词语。否则,译文就会欠忠实,欠通顺。
试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尽力去想象一下当年那灰蒙蒙的拂晓时分爆发的大战的恢弘场面,这一切经过了数年的精心准备:数千艘战舰、百万大军、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以及盟军将士钢铁般的意志与必胜的决心早都蓄势待发。
3.原文:What we sometimes forget to image is the almost prayerful nature of the day, the profound investment of hope and fear it entailed.
叶译:可是我们有时却忘了,那一天也是在祈祷中度过的,人们对登陆投入了极大的希望,同时也心存极大的恐惧。
试析:笔者认为,按照汉语的词语搭配习惯,用“寄托希望”为好。
试译:我们有时几乎难以想象到,那一天人们是在祈祷中度过的,他们对这场登陆战既寄托着殷殷厚望,又充满着极大的恐惧。
4.原文:It was a day in America and in Europe when civilians as surely as soldiers felt the whole of their lives concentrated on the outcome of a few hours.There has not been another time like it, when we knew that history was about to turn before our eyes.
叶译:那一天,在美国和欧洲,平民和士兵一样,感到他们全部的生命都维系在那几个小时战斗的结局上。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样的时刻,因为人们知道历史即将在他们眼前变化。
试析:将“their lives”译为“生命”,则有点具体化,笔者认为还是译成“命运”好。另外,历史能否发生变化,维系于战局的变化。笔者认为,此处应译作“历史将在他们面前翻开崭新的一页”。
试译:那一天,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平民与士兵一样确定无疑地将他们的命运系于数小时间的生死搏斗上。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时刻,因为人们十分清楚,人类历史将在他们面前翻开崭新的一页。
5.原文:It was the front clash of two ideas, a collision between the possibility of human freedom and its nullification.
叶译:这是两种观念的正面冲突,是自由和奴役之间的生死决战。
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邪恶两种势力之间的对垒,“idea”在此应译作“意识形态”,而不应译为“观念”。
试译:这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一次正面交锋,是能否实现人类自由的一场生死较量。
6.原 文 : It’s tempting to politicize the memory of a day so full of personal and national honor, too easy to allude to the wars of our times as if they naturally mirrored World War II.
叶译:今天我们回忆这一天,很容易将其政治化,因为那一天充满了个人的光荣和国家的荣耀,我们很容易将它和今天的战争联系起来,仿佛我们今天进行的战争自然可以和二战同日而语。
试析:“wars”应译作“历次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参加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试译:这一天充满了个人的光荣和国家的荣耀,因此我们回忆起这一天,很容易使其政治化,我们也易于拿它同当代爆发的历次战争相对比,仿佛今天的战争自然可以与二次大战相提并论。
7.原文:American civilians, in turn, had willingly made enormous material sacrifices to sustain the war effort.There was no pretense that ordinary life would go on uninterrupted and no assumption that America could go it alone.
叶译:美国的平民为了支持这场战争,也心甘情愿地做出了巨大的物质牺牲。当时人们已经不能无视战争而一如往常地生活,人们也不能相信美国可以独自行动。
试析:前一句中已提到,5年的战争使欧洲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牺牲,结合上下文 “material sacrifices”译作“物资援助”为宜,而“go it alone”在此处应译作“独自生存下去”。
试译:同样,美国人民也心甘情愿地为打赢这场战争提供了巨大的物资援助。没有任何托词可以说正常的生活可以不受冲击,也绝不能断言美国可以独自生存下去。
8.原文:We may struggle to imagine the special hell of those beaches, the almost despairing lurch of the landing craft as they motored toward France.
叶译:我们简直可能无法想象当年海滩上地狱般的激战,无法想象冲向法国海岸的登陆艇是如何在波涛中绝望地颠簸前行的。
试析:从二战回忆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些登陆艇在距法国海岸不远的地方遭到德军海岸炮火的拦截阻击,中弹的登陆艇与艇上幸存的士兵在滔滔海水中漂浮,许多士兵为大海吞噬.。“despairing”在此处应译为“陷入绝境的”,指那些被德军炮火击中的登陆艇上的士兵。
试译:我们可以尽力去想象当年在诺曼底海滩上曾经发生过的惨烈激战,想象那些被炮火击中而陷入绝境的登陆艇与艇上的士兵,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向法国海岸漂浮的悲壮景象。
评价译文的优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为有多少位译者便有多少种译文。然而,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评析译文的目的在于使译文臻于完善。以上评论与分析纯属笔者一孔之见,难免有班门弄斧之嫌,仅供读者批评斧正。
[1]叶子南.英汉翻译对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叶子南译.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J].中国翻译,2005,(2).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附:笔者拙译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整个自由世界都屏住了呼吸。在美国,日常生活几乎完全停顿下来,因为人们为诺曼底登陆的消息所挂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尽力去想象一下当年那灰蒙蒙的拂晓时分爆发的大战的恢弘场面,而这一切经过了数年的精心准备:数千艘战舰、百万大军、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以及盟军将士钢铁般的意志与必胜的决心早都蓄势待发。我们有时几乎难以想象到,那一天人们是在祈祷中度过的,他们对这场登陆战既寄托着殷殷厚望,又充满着极大的恐惧。那一天,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平民与士兵一样确定无疑地将他们的命运系于数小时的生死搏斗上。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时刻,因为人们十分清楚,人类历史将在他们面前翻开崭新的一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诺曼底登陆让我们为二次大战做出了精辟的总结。这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一次正面交锋,是能否实现人类自由的一场生死较量。即使现在,我们仍然在研究这场大战,从中汲取真谛:与这场气势磅礴的战争规模相比,我们是否变得渺小,还是那一天所发生的一切是否使我们变得高大起来。那一天发生的一切的的确确使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老兵们以及他们牺牲在各个战区的战友们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
这一天充满着个人的光荣与国家的荣耀,因此我们回忆起这一天,很容易使其政治化,我们也易于拿它与当代爆发的历次战争相对比,仿佛今天的战争自然可以与二次大战相提并论。在诺曼底海滩上善恶两种势力惊心动魄的血战加大了人们探求的诱惑力,但是除了战死在沙场上的年轻士兵模样相似之外,二战与60年后进行的战争之间毫无相同之处。这也正是我们至今必须始终铭记的。盟军在欧洲登陆是广泛国际同盟的产物。时至彼时,整个欧洲都处于战火之中,5年的战争使欧洲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牺牲。同样,美国人民也心甘情愿地为打赢这场战争提供了巨大的物资援助。没有任何托词可以说正常的生活可以不受冲击,也绝不能断言美国可以独自生存下去。
今天,我们会觉得诺曼底登陆时涌现的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令人激动不已,我们可以尽力去想象当年在诺曼底海滩上曾发生过的惨烈激战,想象那些被炮火击中而陷入绝境的登陆艇与艇上的士兵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向法国海岸漂浮的悲壮景象。那是个英勇献身的时代,然而那是一种同仇敌忾的英勇献身,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而每个人都在祈祷,这样的时刻不要重现。今天,我们缅怀60年前牺牲的英烈,或许还要深思,假如我们受到召唤,能否也会挺身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