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014-08-15 00:51高玉红
语文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学文本素养

高玉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单纯教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提高文学审美素养,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具有代表性文章去感染学生,去理解文中的内涵与美感,这需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文学审美素养的培养,能够让提升学生独特的审美认知力,想象力,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开阔心胸与视野。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探索,创新,充分开发并利用好课堂资源,有效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能力。

一、巧妙的导入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形象美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声音、图片、故事、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动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调动审美兴趣,使学生激情高涨,帮助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更能提高教师的组织课堂效率,进而意外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参透美学知识,感受情感美.

作为现代的语文老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创造一种生机勃勃的课堂,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让文章真正打动学生心灵,与作者情感进行交融。在学生产生愉悦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知识,深入文中意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逻辑,从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1.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诗,宋词,在背诵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语言魅力,提高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增强审美意识,积累文学审美经验,提升文学审美素养。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秋天》通过朗读,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把握作者寄予文中的思想感情,充满童趣的语言表达,把学生带到了秋天的情景中,去体会秋天的美好,产生热爱向往和追求,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达成共鸣,从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审美情趣,促进自己的感情观和价值观的提升,净化自己的心灵。

2.善于挖掘文本诗意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解读课文,这需要教师善于搭建自由沟通平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多元化文本解读,集思广益,文本是对话的媒介,老师是引导者,学生主角,抓住文本语言,丰富人物形象,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相互感染,准确把握文中人文内涵,共同体验文本中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情思美。

3.重视空白,展开联想

许多课文中,作者也是很巧妙的留有空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这时候需要教师去引导,利用课文空白的结尾或者文字模糊空白,让学生去展开联想,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想象,创建空间,除了引导学生适当填补文章空白,同时也要学会欲擒故纵,巧留空白,对于一些问题,故意不说清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品位文字

小学教材课本中,许多文章都是一字千金,教师应引领学生细心品味,揣摩字里行间所浓缩了丰富的情感,感受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特色中的人文美、内涵美。

三、拓展审美情感,感受情意美

除了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在课外也应该鼓励学生去参与,去感受文学的魅力。

1.鼓励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

博览群书,才能博识,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积累知识,开阔思维,也能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该推荐比较好的作品给学生,鼓励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得到乐趣。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陶冶了学生情操。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2.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起来,“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写作是一个很好的输出途径,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循循渐进,长期训练,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对学生写作加以指导,批改和讲评,对于积极正确的写作加以鼓励,消极的错误的加以修正完善。

总之,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语文老师要重视对文学审美素养的提高,首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作品思想感情,然后不断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把美育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享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丰富学生的感情,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有益于社会。

猜你喜欢
文学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们需要文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