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跃东
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可以对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给以鼓励,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是教学的立足点。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学生有自己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
一位教师教学《捞月亮》时问:“猴子捞月亮的做法好不好?”当学生说到猴子不好时,老师高兴地评价:“对,小猴子不好,遇到事情一点不动脑筋,我们可不能像它们一样。”当学生说到小猴子“好”时,老师的脸一下子拉长了,显然不同意这种观点。试想一下,小猴子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值得肯定吗?这位老师的做法无疑扼杀了学生的灵性,长此以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从谈起。
一位教师教学《狐假虎威》时问:“你认为狐狸的主意是好是坏?”大多数学生说狐狸的主意坏,因为它在说谎。极个别学生认为狐狸的主意好,它虽然说谎,但巧妙地保护了自己。教师评价说:“大家讲得都有道理,特别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是了不起。”这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还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很多特级教师在课堂是总是自始至终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鼓励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要使学生发展,得宽容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学生把文中的一句话读错了,我说:“不要紧,第一次读错了是正常的。”读了第二遍还错,我又说:“这遍没读好,还有第三遍,第四遍。”第三遍仍错,我说:“面对困难别怕,你一定会克服的。”后来,他更紧张了,我不断地安慰:“别紧张,慢一点儿。”“大家都不急,都在耐心地等待你。”直到第七遍他终于读对了,我迫不及待地说:“了不起,你成功了!”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宽容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使幼小的心灵得到呵护。
面对学生的错误,是严厉地训斥,还是委婉地批评?大凡高明的教师都采取后者。一位教师执教《游园不值》一课时,忽然一个学生踢门而入,教师没有立即评价,而在理解“小扣柴扉久不开”时特地组织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小扣柴扉”?在“久不开”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小扣”?全班交流发言时,踢门的那位学生脸红了。这种无声的评价,委婉的评价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动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最大的麦穗》,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认识到“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也应该注重现实”,并表示自己的目标是考上清华。这时孙老师取出一片从清华园摘的树叶,并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想到了什么?”“我想考上清华,成为国家的栋梁!”孙老师主动走上前和其拥抱,说:“我希望六年后,能读到一封来自清华园的信,而这封信正是你写的。”孙老师的言行举止会永远留在这位同学的心中,学生也许会因此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有成就的人。
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地评价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注,是对学生生命的关爱。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地使用评价,让所有的同学都增强自信心,让所有的同学都敞开心扉,提高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