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清
(中共党史出版社,北京 100080)
中共十八大报告,作为一个纲领性的文献,其中的新提法极具指导意义。
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报告,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增加了新的内容。中共十四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党章,但还没有确定为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但没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报告中,明确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目前,在中共党史年鉴、第一卷、第二卷、大事记等书稿中,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表述有三种:一种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前是准确的,但在中共十八大之后,党的指导思想在内容上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书稿上还用原有的提法就不准确了。一种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本就没提科学发展观。一种是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前就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显然是不对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一新提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的提升虽然只有一字之应对,但其结果截然不同。从“小康”概念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1979年12月5日至9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12月6日上午,邓小平会见大平正芳,在回答大平首相关于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问题时,提出“小康”的概念。此后,小康、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概念不断被使用。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五大召开,在报告中,用“小康社会”概念时表述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种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2000年10月9日至11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召开,11日,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样“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开始使用。2002年11月18日,中共十六大召开,报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写进其中,并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想,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有了时间表。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召开,报告指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小康”概念提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写进十六大报告,历时23年时间,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从起步到平稳发展的过程。从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历时10年,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平稳发展到高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中共十八大将奋斗目标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宏伟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还有近8年的时间,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和决心。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只有一字之差,字面上看很简单,但它的意义、本质、任务是完全不同的。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五大建设的提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到了五大建设问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而中共十八大报告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正式写进报告,而且用了较大篇幅将生态建设单列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个建设又称“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样十八大报告就将“四位一体”发展到了“五位一体”,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三个总”:“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积累的结果。这一提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三步走”战略思想的新发展,认识这一问题需要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高度深刻领会。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三个自信”。中共十八大报告在讲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时,提出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背后,有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的深厚基础,有着理论成熟和制度不断完善的强大支撑,更有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着8260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有着402.7万个党的基层组织的强大后盾,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性创造。这“三个自信”的首次提出,对于深入研究、思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强国的含义,是指在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等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概念。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因为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海岸线1.8万多公里,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沿海分布5000多个岛屿,另据2012年统计,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初步估算超过5万亿元。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色和经济发展已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这样一来,我国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因此,2013年,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方面采取四大举措:一是不断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深入开展大洋极地科考、继续拓展海洋国际合作、着力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等。二是加快实施渤海溢油事故的生态修复项目,在渤海实施最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三是推进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四是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打出以法理、行政、海上行动、舆论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维权等。我国将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动海洋强国的建成,力争在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建设海洋强国”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概念,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制度将“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文化方面的三个倡导。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倡导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三个倡导”是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倡导”对舆论界、学界、出版业和新闻业在当前要宣传什么、弘扬什么给予了客观的、全面的回答,并且指明了方向。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的上述新提法及其由来,对于人们深刻认识、理解、进行全面改革开放是十分有益的。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梅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