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作品复调性与断连性演绎的探析

2014-08-15 00:50邓佳丽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复调音乐巴洛克触键

邓佳丽

(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

巴赫家族是西洋音乐史上一个庞大而重要的家族,其中最为著名的音乐大师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他是这个音乐世家的第四代人,也是音乐界公认的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欧洲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一提到巴洛克风格或是复调音乐,首先想到的就是巴赫。巴赫的音乐是整个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顶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他虽出生于音乐世家,生前却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才被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将他的伟大公之于世,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价值,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

一、巴赫风格及其作品

巴赫是德国的管风琴演奏家、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教堂音乐、管弦乐、室内乐,多种乐器的独奏曲及键盘乐器曲等200多部作品,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被后人尊称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两卷,这部作品集是一个极其有价值的艺术瑰宝,不仅在音乐技巧上无与伦比,而且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和内涵。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温文尔雅,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巴赫信奉宗教,却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体现了18世纪初德国普通市民的新先进思想和坚强意志,充满了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点。音乐内容既有深刻的哲学理论,也有抒情与写景相结合。器乐创作的复调音乐风格与和声风格的紧密统一使他的音乐具有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复调性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现在好多钢琴培训学校或是钢琴教师,认为主调音乐旋律动听,学生们比较喜欢,而认为学生们对巴赫复调音乐不好理解,枯燥不生动,因此,忽略复调音乐的基础训练,少弹或是干脆不弹,往往会拔苗助长地让学生们尽早多弹出一些主调乐曲,甚至不是他们这个程度所能胜任的作品。目的是让家长听到,钢琴之路收获多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能是空中楼阁,摇摇欲坠。也许仅仅是在识谱方面得到一些进步而已,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钢琴的演奏技巧提高不了,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更是天方夜谭。这样的学习方式无论从经济的投入还是辛勤的付出,都是不可取的,在音乐修养方面得不到良好的熏陶,孩子们自身的艺术品味和鉴赏力也提高甚微。因此正确制定学习钢琴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巴赫作品是十分有意义的。复调性、断连性、歌唱性、装饰性、即兴性等是学习巴赫音乐所应该解决的问题。

任何一名钢琴演奏者都应踏踏实实地对巴赫的音乐有彻底的了解,只有认真而细致地聆听巴赫,深入阅读和研究巴赫的作品,才能理解和领会到德国音乐严谨而深邃的风格;只有透过巴赫纯朴的音乐形式、精练的技巧,才能慢慢体验到巴赫音乐中所蕴藏的思想情感,才能透彻地认识到巴赫音乐的本质。

我们先简单提一下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一开始会有一个慢慢熟悉与掌握的过程,应由浅入深,涉及教材依次为《安娜·玛格达琳娜·巴赫的键盘小曲集》(俗称“小巴赫”或“初级钢琴曲集”)、《小型序曲与赋格》《15首二部创意曲与15首三部创意曲》、《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第一部分《6首帕蒂塔(1731)》;第二部分《法国风格的序曲(1735)》;第三部分《4首二重奏曲(1739)》;第四部分《戈登堡变奏曲(1742)》、《平均律键盘曲级》(即48首前奏曲与赋格)、《7首托卡塔曲》、《半音阶幻想曲及赋格》等。

二、巴赫音乐的复调性

人们一提及巴洛克音乐特点,首先想到的便是复调性,这是巴赫作品最为明显的风格特征。这样的音乐内部充满着让人欣赏的平衡与美感。复调乐曲与主调乐曲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主调音乐是由主旋律与和声背景构成,即旋律线条为红花,伴奏背景为绿叶,有主从关系;而复调音乐则由几个并行不悖的线条构成,一般没有主次之分,要十分清楚地呈现出不同声部的旋律线条,如果需要某个声部有突出,也应当保持其他声部的独立进行。复调思维相对于主调思维会层次多、线条多,因此略显复杂。对于学琴者来说,复调音乐应贯穿钢琴学习的始终。

(一)强调每个音、每个线条的歌唱性

巴赫音乐的每一个音、每一个分句都要细心体会它的音色特点。复调音乐通常比主调音乐更独立、更集中。演奏复调音乐仿佛我们地球的经纬线,横向的旋律线条是纬,纵向穿插交织的音乐织体为经。经纬以一定原则设计组织起来,就是音乐的内在结构。每弹一个音符之前心里要有一个充分而准确的音响准备,很重视地完成一个音符触键之后,要仔细倾听这个音符的音质,与自己想象的是否一致,因此要获得这种良好音质,第一指关节指触部位要十分敏锐,触键要快但不要发硬发僵,把握好手指重心,指尖以极快速度弹下去,惯性自动沉到琴键键底,而后立即放松。另外,演奏复调音乐,歌唱性是至关重要的,涉及到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甚至每一个声部。内心的歌唱是贯穿全曲的,否则会失去它特有的复调魅力。即使巴洛克音乐连奏很少,也尽量使每个音符、每个旋律线条都有优美而清晰的歌唱性,让听众听到典雅高贵的音色。无论哪种奏法,都要表现出巴洛克音乐独有的艺术风格。

我们在学习巴赫的初级阶段时,就应学会有耐性,单手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一定要分手、分声部练习,或者可以再提高难度,弹一个声部而唱另一个声部,或在各声部间不断转换演奏与歌唱的方式,最后品味各声部结合在一起时的综合美感,细心体会复调音乐带给我们的另一番趣味。这样的练习无疑在培养我们的复调感方面意义是很大的,同时对声部处理上的清晰连贯以及歌唱性方面,帮助也是很大的。

(二)一般来讲不总突出主题,讲究声部间的均衡性

在学习巴洛克音乐中,有一些老师会对学生提出“这部分是主题,要突出它,强调它”的要求,对于类似这样的教导我们还是应该多加以分析与思考,若在主调音乐中,这句话出现太频繁了,也不必质疑它的准确性。但在复调中,必须谨慎,它可以稍稍突出一点旋律声部,但不要过于突出,而走极端。并且不要总突出主题,每一个声部同样重要,都有它独立的、动人的、富有内涵的声部意义。整齐而准确地演绎,要使人听清楚乐曲的结构,声部间的平衡。整体的动态略为收敛,时而听出主题,得到更清晰的效果。但也突出对句,弹一个声部,唱另一个声部。考虑全曲的动态,一定要有持续的方向感,时刻充满音乐感。既有对齐声部,也常常会有自由声部,甚至会有三个或更多不同类型的线条的穿插结合。因此无论哪个声部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很简单的音乐进行也如此,比如说三声部以上的赋格,其中必有一个是在充当类似通奏低音的角色,它的这种持续音响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它会揭示各种不协和与协和的力量与音色,展示另一种美感。

大多数音乐家会更加注重旋律的优美走向,及连绵不断的起伏变化,但巴赫的复调音乐则每个声部都是平等的,哪怕是模仿通奏的低音声部,也都有充当主角角色的机会,可以说每一个声部都能统领其他的声部。可见巴赫的作品,是立体的思维方式,也是独立而抽象的,如何把握住一个横向(旋律)与纵向(和声)的关系,如何能更准确地保持声部间的均衡性很重要。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对声部的运用,强调声部各自的独立性,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无时不刻都要强调复调音乐声部均衡的原则。复调音乐很有意义的价值与美感取决于它的内部织体,即前面所提及的经纬线般声部间的穿插结合、对比交融。但在声部关系的处理上,必须首先考虑到“平衡”,每条声部的力度水平对比性不能相差过大,不能像主调音乐一样片面强调某一个声部,需给听众感觉像弦乐四重奏似的立体音响效果。演奏复调作品时,首先应横向考虑每个声部清晰连贯的歌唱性、旋律性;再纵向考虑织体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不协和与协和之间的的音响效果,体会由对比到解决的音乐过程,也就是交织在一起的四声部均衡效果。最后谨慎考虑细节,包括略微强调其中某一层次的问题,以及揭示每一个音、每一个线条的独立意义。通过这些的掌握,我们会更好地把握住复调风格,更完整而准确地体现出复调音乐的纯净自然、温文尔雅以及神圣而深刻的抽象美。

(三)保持音符足够时值,支撑声部完美进行

巴赫作品时常有音符时值的保持,往往好多弹奏者会忽视它,手指早已离键,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如不充分保持足够拍子会使音乐线条突然中断,破坏线条美感;同时也会给需保留音构成的不协和音程时破坏不协和音响效果,影响整体声部的冲突矛盾。因此,复调音乐中音符的弹奏必须严格保持够乐谱所规定的足够时值,这样来获取巴赫风格的特殊音效。

三、巴赫音乐的断连性

(一)断奏或连奏的对比性与科学性

巴赫的键盘音乐作品通常很少标有连线、跳音、重音等提示演奏方式方法的记号,也不标明速度或力度,因此,巴赫的原稿几乎就像一张白纸,仿佛大海一般,学习者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即使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合理去大胆创造数种甚至数十种演奏方式。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作者本人已指明一条正确途径,但巴赫的作品则有着千百种不同解释的演奏方式,从这点上可以看到,巴赫的音乐是演奏家们发挥自身灵感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如“小巴赫”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开头的两小节,从断连的角度去对比演奏,可以有八种奏法,而且每一种奏法都包含着一定的内涵或特定的意义,都是可以成立的。至于哪种奏法最好,很难下结论。这里没有是非对错的问题,只有鉴别与品位的审美意识。不可以教条性,而是靠大量演奏,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给出答案。

现在有些出版的钢琴乐谱不太注重原版,反而出现一些擅自加了大量注解却又不太正确的版本,既不符合巴赫本人意图,也没遵循巴洛克音乐分句原则,或者同一首曲子,不同版本有不同标记,学生往往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得把乐谱上的连线全部涂掉,重新划分乐句,这对少儿钢琴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笔者建议每一个学习演奏钢琴的人,必须从一接触巴赫的初级作品开始,就充分注意并严格训练对“断连性”的理解与掌握,并逐步积累处理断奏与连奏的经验,掌握决定发音法的多重原则,认识到几乎巴赫的每一首作品都存在多种处理的可能性。要纯熟圆滑地处理好“断连性”问题,这就要靠自己不断积累的经验、敏锐的感觉以及正确而丰富的创造力。只有深入而透彻地研究巴赫的复调作品,才会对演奏者有所帮助,并从中获得无穷乐趣。

(二)巴赫演奏法的基本原则

在巴洛克音乐中,极少有弦乐器演奏连弓的。那么在钢琴演奏巴洛克音乐中,也少有类似浪漫派音乐那样延绵不断的连奏。但并不是巴洛克音乐中不存在连奏,而是连奏非常少,并且即使是连奏,其指触与音质音色也不同于其他派别音乐中的连奏奏法。

一般来讲,由于现代钢琴反应灵敏,表现力强,可以奏出尖锐短暂的跳音,但巴洛克时代的乐器是不行的,如果把巴赫作品的跳音弹得太短,很有弹性,就失去了那个时代的风格和审美,是不科学的,因此巴赫作品的断奏(跳音)一般要把时值弹得长一点,不能太轻巧,弹性不需要太好,而要庄重稳定一些。但他的作品数量惊人,因此他的断奏也绝不会是千篇一律的,要以具体作品,不同风格而定。比如说,十六分音符等速度较快的音流通常用断奏或非连音演奏;八分音符通常弹成断奏,彼此分开,其时值长短由乐曲性质决定,但不能短于一个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可以为连奏,也可以为断奏,但不能短于一个八分音符;四度包括超过四度的大跳音程一般都要用断奏;相邻的音可用连奏也可用断奏;连线大多情况下不可以过小节;弱起拍与强拍之间不能作连奏,必须用断奏;切分音一般情况要与前面的音分开,用断奏;需要强调的音符常用断奏表现。在巴洛克音乐中,作曲家亨德尔、巴赫运用的倒黑三角记号仅仅意味着与主调音乐中的圆点跳音相同,并不是要更短更尖锐。连音的奏法,声音要丰满而富有弹性,触键要有力,触键点清晰可见,突出音头。音质表现出集中明亮的特点,但不能像浪漫派的连音那样延绵不断,更不要像印象派的连音那样朦胧、虚无缥缈。在巴洛克风格中,每一个音都要求是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如同一弓一音的奏法,但气息也是要连贯畅通,一气呵成。演奏速度较慢的长音符时,我们一定正确而科学地根据音乐的性格决定,一般要表现出优雅宏大或悲伤忧郁等乐思时用连奏,而需要强调时,则需要运用力度深沉的断奏。另外强调,我们可以在不同主题之间换用不同的触键方法,这样有利于辨别更加清晰的声部进行以及呈现出更为鲜明的主题性格。

因此在准备弹奏一条新曲子时,要学会为乐曲作规划,全盘思考,整体布局,相同乐思应当使用相同触键,而后,再研究具体局部细节,这样周全缜密的思考与演奏才能更好地表达作曲家的意图,表现巴洛克音乐特有的风格。

(三)“断与连”的触键与音色

巴洛克时代的古钢琴、羽管键琴等键盘乐器,音量远不如现代钢琴那么洪亮,但对音色要求极高。清澈明亮,颗粒性强的音色需要指尖十分敏锐的指触,并以极快的下键速度弹奏。弹奏时,依靠自然放松的手指掌关节支撑力,通过手腕、手臂乃至全身的自然重量完全放松地集中到指尖上,不要再使用多余力量,这样就可获得优美而松弛的音色音质。这个弹奏动作中,手指第一指关节要起很大的作用,站稳的同时,积极主动,而且有较大韧性。

弹奏巴赫的音乐时,触键一定要符合音乐本身内容和分句的要求,以及巴洛克时代的特殊风格。手指应自然弯曲,用指尖直接触键,但触键要有所控制,多用力量转移的方法来弹奏,利用手腕带力,给它的力有所缓冲而不是用手指的爆发力。这种触键方法,能弹奏出非常清晰而且极具表现力的非连奏音响效果。如果乐曲没有特殊而明确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音乐内部结构的排列原则设计触键。脑中先确定一个整体概念有助于弹奏到位。具体细节中的每一个触键,既不能过于直接,也不能过于迟缓,要心里提前酝酿准备,脑海里已经形成音响效果。巴赫作品中无尖锐的跳音,即使有跳音也不能弹性过大地触键,而是把音与音之间用断奏的方法来弹奏,要表现出声断情不断的感觉,音乐平和稳定,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触键与别的音乐家对比各自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中,触键方式截然不同,触键不是太直接迅速,用连奏的方法较多,是“摸”着琴键来弹奏,这样的音色就比较柔和细腻,给人一种充满诗意而又流畅华丽的感觉。而在弹奏贝多芬的作品时,就要果断触键,大部分力度稍强,需要手指尖的爆发力,音色集中明亮、结实有力但不刺耳,给人一种振奋精神的感觉。当然弱奏部分也需缓慢触键处理。

在巴洛克音乐中,我们可以使用轻奏与非连奏这两种触键方法。轻奏,要求手指动作尽可能小,快速轻巧敏捷地把琴键击下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深度,随后马上放松,仅靠手指自然重心下落,以此获得比较均匀而透明的音色。那么巴赫的断奏怎样弹呢?它的奏法和主调音乐作品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不用手掌的跳动,不需要过好的弹性,提手不要过高,手指快速地弹下与抬起。它比轻奏下键速度稍快,依靠重心沉入键底,离键也稍快,音色干净明亮。断奏时,尽量把音弹得不要太短,演奏巴赫作品时注意歌唱性,触键要敏捷,颗粒均匀,自如表现,把握好音色与音量。非连奏,要比断奏稍长一些,通常占该时值的3/4;但音与音之间应清楚地分开,使音乐充满生动的活力。连奏,触键均匀,音色集中连贯。通常情况下,在速度较快乐曲中,用非连奏或断奏来模仿古钢琴上的清脆效果比较妥当,而在速度相对缓慢并且表达抒情性乐曲中,则要使用连奏,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手腕需平稳,这样才能保持音色的圆润柔和,来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

四、巴赫作品中的力度与踏板

一般来说,巴赫音乐作品的力度变化相对较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不会像古典派或浪漫派那样对比性很大。但是不排除某些音乐里的特殊要求,需划分层次,就要细致而贴切地加以力度变化。我们可以模仿古钢琴的音色但不必过分强求,演奏力度要收敛,不能毫无顾忌而夸张地表现出现代钢琴的全部震撼力。这种科学谨慎的控制力是更好保持巴洛克音乐特殊风格所必须强调的。否则,根本不是巴洛克音乐的纯正味道。另外,巴赫作品的力度运用也要严谨,要把力度总体放在较平静状态。正如著名德国钢琴家吉泽金所说:“所有的巴赫作品的力度记号都要按比例降低一级,绝不要超过中强,因为当时的乐器与现在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我们所使用的力度一般控制在pp~mf的范围内,如个别情况下必须奏“f”时,也要充分考虑保持音质的饱满柔和,不能出现尖锐或极强的音量音色,通常不会有“ff”的力度出现。我们可以总结:弹奏巴赫的音乐,内在含蓄而不夸张,严谨细腻而不失分寸,即使感情十分强烈与浓重时,也要保持典雅质朴而又庄重的风度。在力度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织体的形式来获得对比音色,假如谱面织体轻薄,它的音乐表现力度就稍弱一些,反之,织体厚重,那么此时音乐的表现力度就要稍稍加强了。

在演奏巴赫作品的连奏时,要不要使用踏板也是长期以来争论性很强的一个问题。有人会完全不用踏板,有人主张自由使用踏板,踏板运用多会使音色模糊混乱,运用少又会使声音干涩平淡,这样的极端都会严重破坏巴赫的整体风格。笔者认为最好根据乐思有节制地较少使用踏板。因为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如古钢琴、羽管键琴可以依靠音栓来对比力度,而现代钢琴没有音栓,适当使用延音踏板有助于更好地突出强弱对比和音色变化。我们应根据乐曲不同的情况来使用踏板,如在弹奏中遇到手指难以连接和迅速到达或演奏慢乐章部分时,为了突出连贯的线条,是可以谨慎而恰如其分地使用踏板的,会给以更好的连接。这时需要我们用耳朵仔细聆听,然后小心地进行,这样会使音质更丰满,气息更通畅。但在使用延音踏板时,注意不要将踏板踩得太深、时值太长,要注意根据和声进行来勤换踏板,保持声部的清晰干净。需要着重突出的音可以浅而短地加以延音踏板,当需要获得纯净弱奏的音量时大胆使用弱音踏板。因此我们最好能严格控制使用踏板,恰当、小心、及其节约地使用,避免音响的浑浊,不能打乱横向及纵向的线条。有些地方是不适宜使用踏板的,如果确实需使用踏板,只要不造成和声的浑浊和织体的模糊,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踏板。

巴赫的音乐是至高无上的,是超凡脱俗的。以上就是笔者个人对如何能更好地把握巴赫风格,以及正确而科学地演绎巴赫作品特点的浅显探析,也希望更多的音乐学习者来一起聆听巴赫,感受巴赫音乐的魅力。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林华.我爱巴赫[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吴元.跟名师学钢琴[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复调音乐巴洛克触键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暗调巴洛克之二》
小议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魅力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分析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作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复调音乐教学探讨
复调音乐形式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体现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