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姚翠翠
英语就是用语言规则把一连串的词汇连接起来,由此可见,语法和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语法学习问题更大。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多用传统的翻译方法来主导课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词汇量大,学生反映听不懂,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英语学习。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尝试把语言迁移理论引入高职英语语法学习,通过分析其语法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提出英语语法教学的建议。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是二语习得过程中都会遇到的语言现象。Odlin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性或者相异性而产生的影响”。它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叫语际迁移(inter-lingualtransfer),如英汉两种语言间的迁移;也包含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即语内迁移(intra-lingualtransfer)。在英语教学中提到的语言迁移主要是指语际迁移。语言迁移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或者相近时,母语会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如英汉两种语言都是SVO语序,因此学生在学习“IlikeEnglish”时感觉非常容易,因为汉语“我喜欢英语”和英语词序一一对应;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不同时,就会产生阻碍作用,叫负迁移。如“HelikesEnglish”,英语句子中,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在一般现在时中谓语动词要加后缀,而汉语中并没有这一规则,两者的差异使得中国英语初学者总是忘记动词末尾加“s”。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常常照搬母语的规则,迁移产出带有母语特征又不符合目的语语法的语言。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差别越大,这种负迁移就越大,因此研究语言迁移理论能够很好的指导外语的教与学,教师要根据语言迁移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正迁移,降低负迁移的发生。
在英语学习中,语言迁移发生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各个方面,本文从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角度来展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语法学习中出现的母语迁移现象。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会促进中国学生英语的习得,这点在很多层面都有体现。学生在爆破音 /b/、/p/、/t/、/d/、/k/、/g/的学习方面没有很大障碍,因为这些音标的发音规则和汉语的声母相似;在单词拼读方面,英语的一个音节是有一个元音和若干个辅音组成(也可没有辅音),拼读规则和汉语的声母韵母相近,这些正迁移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词汇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很多词汇功能词性都是一一对等的,如“China(中国)”,“beautiful(漂亮的)”等。句法方面除了上文说到的基本语序相同外,还有英语宾语从句、时间(when引导)状语从句、条件(if引导)状语从句等的习得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相对容易,这些类型的复合句也是中国学生掌握最好,最喜欢用的句子,因为这些类型的句子在母语中也经常用到,学生学习此类句子时,很容易提取母语规则,借用母语特点来学习。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时摸不着头脑,生搬照抄母语特点,产出带有汉语味道的英文,这就是负迁移在作怪。例如/s/、/z/掌握起来要比/θ/、//容易得多,因为汉语有前两个的发音而没有后面的两个,因此sank和thank这两个单词在很多学生那里并无不同。词汇层面,汉语中的“吃”用途很广,比如吃饭,吃药等,英语中我们可以说说“eatdinner”,但若说“eatmedicine”就很怪异,正确说法是“takemedicine”等。在句法层面最突出的是关系从句的学习,汉语的关系从句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而英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此外汉语只有一个标志词“的”,而英语选择关系词时有很多复杂的规则,这些都使得中国学生,尤其是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很难理解并产出正确的英语关系从句。再比如,汉语的副词多放在动词之前,如“我很喜欢你”,英语中的副词常放在动词后,学生往往会把这句话说成“Iverymuchlike you”。由此可见,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母语中没有,英语中有的语法现象,普遍让学生感觉很难。
综上所述,语言迁移在英语语法学习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应该根据迁移规律,合适安排教学内容,恰当选取教学方法,尽量促使正迁移的发生,降低负迁移带来的阻碍作用。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因为不同之处就是学生学习时面临的难点。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重点学习可能会产生负迁移的知识点;其次,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也要根据英汉语言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促进正迁移的发生,让其感觉学习英语不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再次,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个语法点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怎么把这些相似点和不同点用到英语语法学习上,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增强师生互动。最后,教材的编著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列举两种语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促进正迁移的发生,避免负迁移的出现。
[1]Odlin,Terence.Language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9.
[2]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