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颜 丛文娟 金 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并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尤其对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等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对新时期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视野下,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加快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为保障、以科学方法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任务,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落到实处,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前进,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凝聚强大力量。”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必须通过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部署了改革的目标,亦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而就目前我们的改革进程而言,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攻坚阶段,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都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尤其是对基层党的建设等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党作为改革的领导者,自身要强大起来。也就是说,“改革要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效果,很关键的因素是需要党的强有力领导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基层党的建设而言,一方面要求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要在总结过去基层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基层党的建设规律,作出正确的决策,明确下一步改革的任务;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准确有效地去实施这些任务。在此基础上,要努力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要确保和巩固群众路线教育的积极成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之下,着力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不仅有助于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执政根基,而且有助于解决当前基层党的建设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目标和要求的重要保障条件。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础所在、根基所在,当前只有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和建设规律,通过全面推进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才能把党真正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只有通过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才能使党的结构不断完善,作风不断纯正,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有效提高,也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强大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一方面,通过着力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强大的经济基础。基层党组织作为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既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推动基层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视察太行山深处全国扶贫重点县阜平县龙泉关镇的两个行政村,在与干部群众交谈过程中就特别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充分肯定了基层党支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治理创新既是党的十八大的最新要求,也是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对社会建设领域所提出的最新目标。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过程,也是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统领,以建设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为总目标,着力实现基层党建创新,既应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建科学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社会治理水平不断向前迈进,尤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重要引领。
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强大的党员队伍基础。然而,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而且,我们党目前所面临的这些考验和问题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临的各种执政风险也非常尖锐,并在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尤其是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党的先进性要求,经受不起考验、抵制不住危险的问题。总体而言,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包括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也是每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党员不可回避、必须经受的考验;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包括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也是摆在各个基层党组织、党员面前,为我们所不能忽视、必须高度警觉的危险。比如: 一些地方对基层党建规律的把握还不够,党建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党建工作的效率不高; 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考评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激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成为当前基层党建领域所面临的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形象的提升,更不利于基层党员队伍基础的壮大。
当前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以遏制、防止和解决,尤其是要通过基层党建科学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在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探索基层党的建设新规律,有助于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战斗力,有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壮大基层党员队伍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夯实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看做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也充分表明,能否正确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事关党的形象、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只要我们能自觉地把植根于群众、造福群众以及正确处理好党与群众的关系作为自身建设的首要问题,就会越来越成熟和壮大;只要离开其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就注定没有立足之地,甚至给党的自身建设带来致命危害。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基层党组织的特点所决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根于群众之中,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实质也是服务群众的过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中心任务最终要落实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来。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就特别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始终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堡垒,基层党员干部则是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基层党组织只有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群众贴紧靠牢,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永葆先进,执政地位才会更加巩固。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只是党和国家的梦想,也是全部中华儿女共同的目标,人民群众的目标。为民办事,为民办实事,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是党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拥护,才会热爱党。因为党的方针政策,最终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群众中的工作来贯彻落实。特别是对于农村党支部和城市社区党支部而言,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的具体行为人和代言人,面对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一言一行群众都备受关注。目前,部分支部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组织队伍涣散,部分村干部有违法违纪、甚至犯罪等行为,对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迫切需要加强党建组织工作,以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其科学化水平。从而大力加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由此,一方面,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也应该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建科学化的重要方面。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本身即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如果基层党组织不能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没有基层党组织的强大生命力,也就没有全党的强大生命力,基层党建科学化工作自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关系着我们能否树立科学合理的群众观,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主要取决于我们党在自身建设尤其是基层党建方面的不断努力以及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这个意义上说,“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加强党的建设举措不断出台,进行党的建设力度日益加大,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各级党组织体现出更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绝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绝大多数党员也是合格的。在我们党明确提出党建科学化的目标之后,全国各地在基层党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地党组织对党建科学化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运用科学规律提升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能力也不断增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基层党建领域出现了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以及不符合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基层党建理念不够科学。尤其是部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二是部分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机制建设不够科学。突出表现是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制意识、纪律观念淡薄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看,仍然是制度建设中的问题,而建立科学的制度,正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不科学因素,执政能力不足。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屡禁不止,很多人通过不正当途径和手段达到个人不正当目的。四是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存在不科学因素。尽管党员队伍规模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员甚至出现“大众化”趋势,而少数地方和单位生产第一线党员骨干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体上出现了党员“既多又少”的状况。尤其是就农村地区的党员队伍情况而言,由于受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包括其中的党员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不少村留下的是老弱病残,村党支部出现“七个党员八颗牙”的现象,无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五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对此,习近平同志就曾特别指出,现在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方式、活动方式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以上在基层党建领域这些问题和不科学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导致有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等后果,严重影响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与中央提出的基层党建科学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研究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坚持改革创新,更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去破解,以此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提供持续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