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思德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2014-08-15 00:47戴安林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张思德战士群众

戴安林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1944 年9 月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追悼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为一个普通的战士发表演讲呢?张思德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又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呢?

一、张思德精神的内涵

张思德,1915 年3 月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1933 年参加工农红军,193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艰苦卓绝、无比悲壮的长征,曾三次过草地、四次翻雪山。他作战中机智勇敢、奋不顾身,屡建战功,曾多次负过伤。因为工作的需要,1938 年他调往中共中央军委警卫营当任通讯班班长,1942年11 月当任中共中央警卫团一连通讯班班长,以后又调到延安枣园负责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警卫工作。1944 年夏,中共中央办公厅决定抽调一些有烧木炭经验的人去安塞县石峡峪山打窑洞烧木炭,警卫团派出张思德等人和中共中央社会部的人一起组成了一个20 余人的烧木炭生产队。张思德被任命为烧木炭生产队副队长,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1944 年9 月5 日,由于连日阴雨绵绵,导致烧炭的窑洞突然发生崩塌,崩塌的炭窑压住了正在里面埋头紧张工作的张思德。待焦急万分的战友们将他奋力抢救出来的时候,年仅29 岁的张思德已经停止呼吸,光荣牺牲了。

毛泽东闻讯张思德不幸牺牲后感到非常惊讶。他详细了解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沉思良久才痛心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他同时交代说:“第一,要把张思德的遗体洗干净,换上新衣服,入殓前要派战士给他站岗;第二,要买一副好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给他开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并且还要讲话。”

1944 年9 月8 日下午,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张思德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上搭起了棚布,主席台的两侧摆满了战友们为寄托哀思亲手采集的山花编织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的遗像,像旁边挂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中共中央警卫团的全体指战员,中共中央社会部及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等大约有1000 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下午一点多钟,张思德的追悼会还尚未开始,毛泽东就在李克农和杨尚昆等人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来。他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显得格外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以后,毛泽东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的遗像前,默哀许久。追悼会由中共中央警卫团团长吴烈主持。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 年的生平事迹和不幸壮烈牺牲的经过之后,毛泽东发表了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悼念演讲。

毛泽东的演讲满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意境十分高远。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强调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是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将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的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他还进一步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毛泽东在演讲中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号召全党全军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张思德的革命精神。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精神的本质内涵。具体地说来,张思德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张思德参加革命工作十一年如一日,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事事为他人着想,处处为他人谋利,把部队这个集体当作是一个革命大家庭,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给战友们以帮助和温暖,默默地做着一件又一件有利于战友们的平凡琐事。例如:张思德在当任八路军云阳留守处警卫连三班副班长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期,国民党政府还供给八路军一些物质金钱,因此,部队战士每人每月能够按时发放一块银元的津贴,但大家的生活状况仍然还是十分艰难困苦,穿着破旧的衣服,连鞋袜都露着脚指头。而张思德便把他每个月的津贴都积攒起来,买来一些布头、麻绳,做成一个“百宝箱”。他一有时间就给战士们缝补衣袜。这样,张思德每个月的津贴就成了班里的“公共资金”,大家分享。张思德在当任中共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班长时,更是时时刻刻想着为集体,为帮助战友们做点好事。他因公外出送信回来时,总是要顺便捡一些柴草带给炊事班。他还经常帮助炊事班劈柴、烧火,帮助饲养班铡草、垫圈。如果发现战士病了,张思德就会用自己的津贴买回一些鸡蛋,改善伙食,做成可口饭菜给生病的战士送去。如果有新战士来队,张思德也会给予热情、细心的帮教。夏天,张思德上山拢回篱草捻成篱绳,为战士们夜里驱蚊。冬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思德起身为战士盖被。就是这样,在生存条件极为恶劣战争环境下,张思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温暖着战士们的心怀,以自己的赤诚奉献激励着战士们以更为饱满的斗志,更加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抗战救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

张思德无论是在当班长还是当副班长期间,都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着战士们圆满地完成党所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例如:1938 年的一天,当时任八路军云阳留守处警卫连三班副班长的张思德,接到上级的命令,率领全班战士,迅速赶往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负责接受押送一批装满重要物资的10 辆卡车到延安去的任务。在行车的途中,突然遭遇到狂风暴雨的袭击,道路泥泞,车队被迫停止前进。张思德跳下车来,指挥战士们用石头垫在汽车轮胎下,稳固车身,以确保车辆物资万无一失。夜幕降临以后,老天爷就像被捅了一个窟窿,仍然下着瓢泼大雨,张思德为了保证战士们能够在雨停后有充沛的体力继续执行赶路的任务,就将全班分作几个小组,分别轮流借用苫布遮风档雨,插空打个旽休息一会儿,而他自己却在风雨中忙个不停,前前后后认真地检查着每一辆汽车的安全措施。张思德在当任中共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班长时,由于当时的通信条件极差,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马匹,只能凭靠两条腿,爬山涉水,风雨兼程,完成通信任务。在分配通信任务时,张思德总是将路况比较好走、距离比较近一点的地址让给战士们,而自己却去路途最远的且是最为难走的地方。有一次,冰冻严寒,大雪迷漫,张思德不顾战士们的争抢阻拦,坚持自己去执行送信任务。他顶风冒雪,怀揣着信件在没膝盖深的积雪中艰难地行进,一不小心跌进了雪窟里,厚厚的积雪顿时掩埋了他,带着刺骨寒气的雪粒直往他的脖子里钻。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奋勇拼搏,从雪窟里爬了出来,检查了怀中的信件后又继续坚定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历尽艰辛,完成了送信任务。张思德带领战士们上山烧炭时,也总是哪里劳动艰苦,他就抢在哪里劳动。烧炭中最艰苦最紧张的劳动是出窑,而他总是抢在炭窑低矮的里层,不顾高温烘烤,不顾烟尘熏呛,飞速出运着灼烫的木炭。木炭烧成以后,没有运输工具,他便发动战士们用树枝铺垫,树皮捆绑,肩扛背驮,硬是把数万斤的木炭及时运到了山外。张思德就是这样率领着他的战友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度过了重重难关,圆满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光荣而艰巨的革命任务。

(三)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

张思德曾先后当过战士——班长——副班长——战士——农场副队长。每当张思德的职务发生变动时,尤其是由班长变为副班长,甚至变为战士时,他总是无条件地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并心情愉快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真正做到了既能上、也能下,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例如:1936 年,张思德在红四方面军当任通讯营的班长。1938 年春,张思德结束了在云阳荣誉军人学校的疗养生活后,被调到八路军云阳留守处,却当任警卫连三班的副班长。张思德的职务降了,但是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而是以自己出色的言行,优异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被上级领导机关评为“劳动模范”。1940 年春,张思德被调至中共中央军委警卫营当任通信班班长。1942 年,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并为中央警卫团。随着建制的变动,一部分干部要下到班里去当战士,张思德得知上级组织作出要自己当战士的决定以后,当即表示说:“当班长,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当战士,同样也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我保证一定当好一名战士!”就这样,张思德心情舒畅地背起自己的背包,来到一连四班当上了一名普通的战士。在班上,张思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出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年龄小、资历浅的班长十分尊重,服从命令听指挥,并积极帮助班长出谋划策,提出好的建议,搞好班上工作;他对战友们关心爱护,热情帮助,使班里充满生动活泼,团结和谐,人人向上的喜人局面,多次受到了上级党组织和领导的表扬和嘉奖。

张思德参加革命十一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张思德的一生虽然既短暂又平凡,但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他以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完全实在地做到了正如毛泽东所称赞的那样:“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

二、张思德精神的历史意义

张思德的追悼大会结束后,秘书将毛泽东的讲演整理成文,呈送给他审阅。毛泽东认真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写下“为人民服务”这5 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为人民服务”便成为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并于9 月21 日发表于延安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上。从此以后,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一座永远的历史丰碑,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对于党本身的建设和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由于我们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在理论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明确地提出来,是在毛泽东发表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他在文章中阐明了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牺牲的意义,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立党之本。时隔不久,1944 年9 月18 日,毛泽东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再一次指出:“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部队要和人民打成一片。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3]10 月4 日,毛泽东在接见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全体工作人员时又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12 月15 日,毛泽东在《1945 年的任务》一文中也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5]1945 年4 月23 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上致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6]4 月24 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强调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7]“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8]随后,在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9]为了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后来还系统地阐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为把党的根本宗旨变为现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方式方法保障。

(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张思德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克敌制胜、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生活异常艰苦,加上年年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们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生死存亡的险境。面对这种局面,,毛泽东尖锐地指出:“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要困死、饿死我们,怎么办?我看有三个办法: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愿解散,又无办法,大家等着饿死。第三靠我们自己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10]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陕甘宁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达到全部自给,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毛泽东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并把它与1942 年整风运动一起称之为当时整个革命链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环子。[11]随后,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到1949 年3 月,当中国革命已经在世界的东方露出胜利的曙光,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的前夕,为了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又高瞻远瞩地强调指出:“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2]正是由于继续保持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迅速地巩固了执政地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靠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顽强拼搏,披荆斩棘,一往直前,闯过了各种艰难险阻,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一个比一个更加辉煌壮丽的胜利!

三、张思德精神的时代价值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整个社会在转型,市场在放开,观念在更新,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不断增强,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和发扬张思德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张思德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扬张思德精神,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实现者。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做到一心只为人民群众,用自己的一生履行共产党人的誓词,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为党旗增添光彩。每一个党员,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平凡岗位,都必须心系群众,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人民无私奉献。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坚持做到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做计划,首先要考虑到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标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服务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如果颠倒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背离了人民群众,最终一定会被人民群众所无情的抛弃。这是一条铁的历史规律。

(二)必须在工作上大力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

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13]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切实大力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在群众工作方面出现的新特点、新要求,以人为本,认真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依法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到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计划、决策和部署中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要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认真总结经验,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善于做改革创新事业的推动者、鼓励者、指导者和保护者。

(三)必须在作风上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精力真正集中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来。近年来,由于我们党注重切实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全党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党风大为好转,涌现出很多“人民满意公务员”、“人民好公仆”等典型。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要虚心向先进典型学习,把方便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要求,做到主动热情、耐心细致、服务周到、言语规范、文明礼貌,充分体现对人民群众的一片真情。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每一个党员,都要努力创新办事理念,始终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提高办事效率,要提倡“三通”,即:凡是职责范围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凡是工作不畅需要协调时,要及时进行“沟通”,凡是群众办事面临困难和矛盾时,要积极做工作进行“疏通”,争创最好的服务态度、最佳的服务水平和最优的服务质量。每一个党员,都必须严格对照党章中的党员标准,仔细查找自身在工作中脱离群众的不足之处,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只要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和发扬张思德精神,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保持党群、干群鱼水般关系,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维护,就一定能够始终保持自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执政党地位,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6][7][8]《毛泽东选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1005 页、1027 页、1094 -1095 页、1096 页。

[2]《毛泽东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660 页。

[3][5]《毛泽东文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210 页、243 页。

[4][10][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第549 页、611 页、617 页。

[9]《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年版,第97—99 页。

[12][13]《毛泽东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38 -1439 页、1162 页。

猜你喜欢
张思德战士群众
张思德精神永放光芒
沙漠中的“战士”
为人民服务
——献给张思德
多让群众咧嘴笑
张思德“尝”百草
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
超级战士要上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