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双版纳州的视角看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圈的建设

2014-08-15 00:44罗云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老挝边境

罗云丽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景洪 666100)

中老泰缅毗邻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整合中老泰缅四国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质,辐射和带动各国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民众脱贫致富,最终能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西双版纳州特殊的金四角旅游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与老缅泰三国之间的旅游发展,使其成为是中国旅游与东南亚旅游交流的过渡地带和“桥头堡”。

一、西双版纳州在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圈建设方面的优势

1、独特良好的区位地缘优势。西双版纳州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有966.3公里长的边境线、4个国家级口岸、92条便道,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纵贯西双版纳州,是云南乃至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国际陆路大通道上的重要门户,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重要区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区域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驱动及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为西双版纳州进一步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圈创造了条件。面对次区域庞大的第三国客源市场,背靠国内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西双版纳州旅游区具有外拓内联的黄金区位优势,是开发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中心区域。另一方面,西双版纳州对外旅游交通主要有“水、陆、空”三个方面。水路交通:游客从澜沧江上游西双版纳州景洪港顺江而下,经老挝、缅甸至泰国北部清盛,顺水航程仅需七八个小时。湄公河“10·5”中国货船遇袭事件发生后,根据中老泰缅四国联合声明,四国执法部门一起开展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共同防范、打击和制止湄公河流域违法犯罪,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维护航运安全。这些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为澜沧江——湄公河跨国旅游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航空方面:西双版纳州机场已与泰国曼谷、清迈、清莱,老挝琅勃拉邦等城市开通了国际航线。陆路交通:以昆曼大通道为基础,形成以景洪市为中心,北面与昆明相通,东面从磨憨口岸出境,经老挝的会赛、万象口岸分别可进入泰国的清莱府、廊开府直至曼谷;西面从勐海县打洛口岸出境,经缅甸大其力口岸进入泰国的清莱府。此外,泛亚铁路云南段中线玉溪——磨憨段,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国家的战略陆路通道和西南出入境通道之一,已开工建设。该段铁路从磨憨口岸出境后,途经老挝万象、泰国到达新加坡。西双版纳州良好的区位地缘优势为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圈建设提供了人无我有的绝对优势。

2、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优势。老、缅、泰三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宗教人文资源十分独特,除老挝是内陆国家之外,其他的两个国家都具有沿海优势,能够发展特色海上旅游产品;西双版纳州有保存完好的热带生态雨林、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神韵迷人的民族风情、舒适宜人的气候及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环境优良,生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元,民族风情多样,气候条件优越,“热、傣、水、边”等资源特色。这些优异的旅游资源具有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使西双版纳州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开展专项旅游的黄金胜地。双方拥有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具备很大的互补优势。

3、人无我有的民族同宗、文化同源优势。在国际旅游中,旅游者既有“求异,也有“求同”的心理,既向往有别于母国的奇风异俗和文化,也喜欢某些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这种相通的文化背景能使游客产生认同感和亲和力。因此,较为相似的文化背景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旅游感知氛围。同时,这种文化背景的相近与相通,比完全异质的文化背景更有利于双方的旅游合作。在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居住着泰、傣、布朗等多个民族,大多数居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多种文化共存,西双版纳州与老、缅、泰三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民族同宗、文化同源优势。西双版纳州与老、缅、泰三国自古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许多同源民族在西双版纳州与老、缅、泰三国跨境而居,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社会文化互相融合,已形成了较强的社会文化纽带,为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强的基石。如泰国北部人所说方言与西双版纳州傣族所说的方言基本相似,双方之间的交流可以产生较强的亲和感和认同感。这种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的优势,拉近了中泰两国区域之间的友好往来。

4、政策上的优势。为配合“桥头堡”建设,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西双版纳州拟进一步加强与老、缅、泰边境地区相关城市的旅游交流和合作,以目前形成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与泰国北部清莱、清迈的出境旅游线路为突破口,努力推动中老、缅、泰国际旅游圈建设,即打造景洪至泰国清盛、清莱,景洪至老挝琅勃拉邦、万象,景洪至缅甸小勐拉、景栋等三条水、陆、空出入境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形成四国边境旅游环线和旅游圈。除此之外,泰国与中国于2013年9月起两国游客互免旅游签证,这是发展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圈的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圈建设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双版纳州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口岸通道优势,与老挝南塔省、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小勐拉)探索性地开展了边境旅游,并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的清莱府合作开展跨境旅游。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逐步扩大了旅游合作范围,与老挝、缅甸合作开展的边境旅游,已成为极富吸引力的出境旅游产品。与老挝在旅游合作的范围已延伸到了首都万象;与缅甸的合作已扩大到了景栋地区及泰缅边境的大其力等地。目前,西双版纳州已与老挝的琅勃拉邦、南塔,缅甸的勐拉、景栋,泰国的清莱、清迈等地区官方旅游机构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谈制度,签订了旅游方面的合作协议;旅游企业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中、老边境旅游情况。中、老边境旅游起步于1991年,初期是以边民交往的形式开通了磨憨口岸——老挝南塔的一日游。1993年,云南省旅游局、省公安厅、昆明海关联合发布了《关于云南省中越、中老、中缅边境旅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相关证件、出入境手续作了相应规定,标志着中、老边境旅游步入了正轨。1993年,中、老边境旅游进入高峰,旅行社每日组织接待边境旅游者达500多人次,出现年组团近20万人次的记录。中、老双方都十分重视推进双边旅游合作机制,在双方旅游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下,2002年12月24日,西双版纳州旅游局和老挝琅勃拉邦省旅游办签订了《中国西双版纳州旅游局和老挝琅勃拉邦省旅游办关于边境(纵深)旅游合作的协议》。2007年4月,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批准开通西双版纳州至老挝琅勃拉邦水路边境旅游专线的复函》(旅函字〔2007〕108)。自昆曼大通道开通以来,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建设项目的深入推进和国内旅游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州的磨憨口岸出入境旅客、车辆、货物大幅增加,已经成为云南通往东亚、东南亚第三国人员流量最大的陆地口岸,每年有来自80多个国家、地区的旅客从口岸出入境。2013年,磨憨口岸验放出入境旅客首次突破75万人次,达到752355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2、中、缅边境旅游情况。1991年8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打洛口岸为省级口岸。1993年2月,云南省旅游局、省公安厅、昆明海关联合发布《关于云南省中越、中老、中缅边境旅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云旅市〔1993〕55号),使中缅边境旅游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00年12月,中、缅两国旅游局签订《关于中国公民自费赴缅甸旅游实施方案备忘录》及附件内容,缅甸因此成为中国政府允许公民自费入出境旅游的国家,缅甸方面允许中国游客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出境通行证》从缅甸勐拉口岸入境至景栋、大其力等地旅游。2006年,国家旅游局《关于同意增加云南省边境旅游线路和边境游组团社的复函》(旅复〔2006〕95号),同意西双版纳州开展(中缅)勐海县至缅甸勐拉、景栋2日游。2007年11月,经国务院国函〔2007〕117号文批复,同意云南西双版纳州打洛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口岸性质为国际公路客货运输口岸。中、缅边境旅游自1991年推出以来,当年出境人数就达到了3万余人次。经勐海县政府和缅甸第四特区政府及双方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随着打洛口岸出入境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手续简化,中、缅边境旅游得到较快发展。1994年——2004年,从打洛口岸出境旅游的人数为583.94万人次,此条旅游线路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2004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云南省组织开展禁止赌博活动专项行动试点工作的复函》,以及云南省旅游局《关于暂停开展边境一日游异地办证的紧急通知》(云旅电〔2004〕10号)的精神,西双版纳州自2004年12月暂停了打洛中缅边境一日游异地办证手续。2005年1月,当时还允许云南省内游客办理出入境手续和证件。从2005年9月30日开始,对省内游客也停止了办证手续。云南省于2013年12月启动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工作,西双版纳州于2013年12月16日启动了勐海——缅甸小勐拉、景栋、景洪——老挝琅勃拉邦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工作,有效促进了西双版纳州的社会进步、政治稳定、跨境旅游、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对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圈建设面临的问题

1、旅游资源和产品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开发。中、老、缅、泰虽然都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但还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只是停留在其表面物质形态上,对其反映的精神、文化价值缺乏足够认识,对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不够,造成了旅游者对某些旅游产品的失望,部分旅游者有来了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的心理,这样,就会使旅游业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中、老、泰、缅间的区域合作给西双版纳州旅游业带来边缘化、过境化的危险。区域合作开展后,老挝、越南、泰国北部的游客量上升幅度加大,而西双版纳州的客源市场发展情况相对缓慢。在国际客源的占有率上,西双版纳州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原因在于西双版纳州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功能有限,难以吸引游客。主要产品是以观光游览为主的大众旅游产品,核心产品转换过程中的地方特色挖掘不够、品牌建设与促销战略不完整,资源开发较浅,雷同且表现形式单一,市场推销缺乏亮点。在海外游客的心理认知上,西双版纳州属于中国大陆旅游区,国外旅游经营商在促销东南亚旅游产品时,很少将西双版纳州作为目的地推荐,这样,就导致西双版纳州旅游业逐步边缘化。

2、旅游联合营销力度不够。中、老、泰、缅四国的旅游营销主体各打各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营销合力,以邻为壑的现象较为严重,国家保护主义思想较重,严重影响了跨地区合作的开展。此外,泰国政局不稳对四国间国际旅游圈的构建也产生了负面冲击,中国游客赴泰国旅游人数大幅度减少。

3、连接中、老、泰、缅的道路通行条件有待改善。如昆曼国际大通道是连接四国的主要陆路通道,从中国磨憨口岸到老挝琅勃拉邦350公里的路段通而不畅、道路狭窄、通行缓慢,乘坐国际班车需要花费将近10个小时的时间,使游客在路途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边境口岸的设施不足,通关时间过长,入境管理政策不适应多种类型游客出入境管理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出入境旅游的规模化发展。西双版纳州虽已开通多条国际航线,但对游客来说交通成本较贵,便捷性不足。加之泰国清迈、清莱等地区积极加强与广东、上海、北京、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空中联系,威胁着西双版纳州的区位优势。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游客不懂政策,担心出境麻烦等心理,采取欺骗、诈骗等手段,使非法出境的现象日益蔓延,既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也危害了边境出入境正常管理。

4、旅游专业高端人才缺乏。一是缺乏高水平的旅游企业管理型人才。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上素质和学历偏低,难以适应旅游国际化的需求二是缺乏战略型人才。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很快,旅游市场同样复杂多变,中、老、缅、泰四国旅游界还缺乏一批能紧跟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能够及时做出预判和应变的战略型人才。

四、加快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圈建设的对策

1、加强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区域协作机制建设,形成旅游发展合力。一是建立协商互动机制。在政府层面建立旅游合作日常协调组织,制定旅游合作规范,召开中老泰缅旅游行政部门高层人员参加的定期联席会议与不定期会议,研究磋商旅游合作方向和形式。二是加大旅游投资力度。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开发旅游业,实施多个重大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积极搭建信息平台。西双版纳州应与老、缅、泰三国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各国旅游网站的相互链接和信息互动,并在各自网站上设专门的板块宣传对方的旅游资源及四方旅游业的合作情祝,共享旅游信息资源。

2、联合营销,推进西双版纳州与老、缅、泰三国旅游目的地的对接。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西双版纳州与老、缅、泰三国旅游目的地的对接。对境外游客来说,既能够以较少的时间,又用较低的成本欣赏异国风光,体验异国风情,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西双版纳州应当发挥通道和口岸优势,通过区域合作、客源互送,灵活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进入泰国、老挝、缅甸旅游的第三国游客通过西双版纳州进入云南各地旅游观光;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安排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央给予边境地区以优惠的入境旅游免税店、出入境旅游审批等配套政策和优惠措施,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桥头堡”建设、云南旅游改革、民族自治政策等优势和机遇,积极推进西双版纳州边境旅游合作试验区的论证与申报,允许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试行境外游客离境退税的免税购物政策。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景点的品质。一是创新机制,加大融资力度。把磨憨口岸——琅勃拉邦(老)、景洪——打洛——景栋(缅)——清莱(泰)公路升级为高等级公路。二是合理布局景区景点,改造提升传统景区景点,培育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宾馆、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增强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接待水平。三是在巩固西双版纳州——琅勃拉邦——万象,西双版纳州——清迈、清莱——曼谷空中航线的基础上,努力开辟西双版纳州至东南亚各主要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的新航线。四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实现在中国——东盟国家旅游的自由流动,简化出入境手续,建立旅游“大通关”运作模式,探索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的新机制。就此,可以借鉴北美、欧盟通关便利化的经验,尽快在中、老、缅、泰国际旅游圈内试行“一证通”,实现无障碍旅游。

4、统一规划布局旅游圈,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合作各方要进行合理分工,个性化发展。在国际旅游区域合作当中,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西双版纳州与老、缅、泰三国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条件、资源基本相似,形成的产品易于雷同。区域内合理分工,可以有效避免合作各方旅游产品结构趋同。西双版纳州应及早编制区域旅游合作总体规划,从区域总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把握区域旅游合作的方向和路径,在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二是积极鼓励游客到“金四角”区域内旅游,介绍第三国游客到对方国家旅游。中国近几年出境游发展迅猛,特别是实行“五一”、“国庆”、“春节”长假以来,出境游增长迅速,老、缅、泰三国可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中国游客。

5、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加强中、老、泰、缅四国高层旅游人才的培训。一是大力培养一批精通外国语言文化、知晓客源国风俗礼仪、了解国际惯例的导游讲解、前台接待、食宿服务等部门的服务人员,以及国际旅游营销人员。二是对旅游目的地的居民进行旅游形象、旅游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以此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软实力。例如,在老挝的琅勃拉邦,当地的小商贩基本上都可以用英语与游客进行简单的交谈,人们之间的交谈也总是很和蔼亲切友好,而且很讲诚信。入住当地江边的家庭旅馆,不用预付房费,只要在退房时一次性交完房款就行,而且还可以免费品尝当地的水果、茶叶和咖啡,这样,就无形提高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和满意度,使游客来了第一次还想再来第二次,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帮助。

6、提高人民币的流通能力。当前,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中,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范围越来越广,人民币将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区域性货币。因此,积极提高人民币的流通能力,对于促进中、老、缅、泰“金四角”旅游圈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工作机制,并规范人民币现钞流通管理,加快设立边境口岸货币兑换点,为西双版纳州与老、缅、泰三国开展国际旅游区域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资金基础。

7、推出旅游精品品牌,建立互补性强、特色明显的区域性国际旅游区。应当积极打造新的旅游线路,开发以生态、文化、科考、寻根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重点的精品旅游项目,充分考虑次区域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还要考虑各群体的消费能力,设计符合各消费层次的旅游线路等,不断提升旅游产品质量,避免同质化竞争。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老挝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中越边境大扫雷的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