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圆中国梦的阶段、挑战和路径

2014-08-15 00:50刘亚琼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两岸关系大陆经济

刘亚琼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2013年2月,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2013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发表题为“两岸共圆中国梦”的演讲。郁慕明主席从两岸关系入手,解读了中国梦的内涵,分析了两岸共圆中国梦的挑战和实现路径。他认为,两岸再度携手共圆中国梦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一、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内涵和三个阶段

郁慕明主席演讲中,完全认同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认为两岸共圆中国梦,就是早日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就是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有扬眉吐气出头日,能够骄傲地站立起来、走向世界,在世界上被其他民族看得起。郁慕明回顾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提出处理两岸关系,和平是基础,发展是过程,统一是目标,两岸关系会经历三个阶段。

(一)由军事对立到和平交流

解放战争后,两岸对立几十载。2000年到2008年民进党执政期间,推行“去中国化”政策,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不仅两岸关系降入冰点,台湾人士一旦有亲大陆言论,就会被扣上“卖台亲中”的帽子。

2001年新党“大陆事务委员会代表团”顶住巨大压力,访问大陆,与国台办进行了敞开心扉的和平交流,希望可以建立两岸沟通的渠道,为促成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做出努力。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访问团来到大陆,进行了为期八天七夜的“和平之旅”,此行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对话,建立“党对党”的交流对话新渠道。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进行“搭桥之旅”,与胡锦涛同志会谈后达成“六项共识”:促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快恢复两岸平等谈判;共同反对“台独”,共谋台海和平稳定;推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促进和平架构;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协商台商民众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推动两岸民间精英论坛。同年,新党主席郁慕明再次来大陆进行“民族之旅”,李敖来访大陆实现“文化之旅”,台湾政界人士来大陆的活动得到恢复,单项交流取得进展。

2008年11月,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到台湾,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会谈,两岸发展到了双向互动的层面。虽然陈云林首次访台期间遭到绿营人士抗议甚至“围攻”,但还是成功地就两岸海运、空运、邮政、食品安全签署四项协议,并商讨了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措施。两岸关系有了实质性进展,发展到了双向互动阶段。

(二)由封闭到合作发展

两岸在和平交流的基础上,在经济、文化和环保等方面开展了互利共赢的合作。

在经贸方面,2010年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根据协议规定,三年内逐步实现零关税的贸易产品中,台湾有539种产品,大陆仅267种,台湾获益产品是大陆的2倍。大陆同意为台湾调降的关税总额为138.3亿美元,台湾调降的关税总额为28.6亿美元,台湾获得的免税总额约为大陆的4倍。大陆对台湾的经济让利,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进而优化了两岸共同体的关系。两岸经贸往来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很多台湾人看到了与大陆改善关系,经济合作共赢是必要的。一些台湾青年因为家人有企业在大陆,或者以后想在大陆获得商机,也希望台海局势和平稳定。马英九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和竞选纲领“黄金十年”中的“确保两岸和平”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

在教育方面,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撤消持续38年之久的禁严令,台湾青年学生可以赴大陆高校就读。2011年,台湾当局允许大陆学生赴台湾攻读学位。2013年2月,马英九表示,将大幅放宽大陆学生赴台门槛,主要目的有三:首先,两岸年轻学子早日相互认识做朋友,为两岸和平打下长远基础;第二是两岸学子通过竞争,激励彼此进步;第三,台湾高等院校供过于求,更有条件分享大学资源。另外,在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两岸的合作交流均在不断加深。

(三)走向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总书记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关系虽然历经坎坷,但终究能打破长期隔阂,开启交流合作。这是因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两岸交流合作得天独厚,这种双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全体中华儿女有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连战主席认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发展两岸关系是全民族的事业,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要发挥中华民族整体智慧,互利融合,振兴中华,开创民族辉煌的新时代。郁慕明主席提出,和平统一是中国梦中间的一环。两岸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理来说都是一家。两岸共圆中国梦需要从大处着眼,从本身做起,如果两岸能够优势互补,就更能发挥实力,让世界瞩目。

二、实现中国梦的两个挑战

(一)美日霸权阻挠中国崛起

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经济上围堵中国,在军事上抵制中国向太平洋的发展,视台湾为政治筹码,不希望看见统一的中国。

在经济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愿意中国地位上升影响其利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四国发起,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的协议。美国调动行政、经济和外交资源全面主导TPP谈判,打破亚太原有的区域经济整合节奏。日本与韩国分别于2011年、2013年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但是中国却一直没有被邀请参与谈判。2013年6月,美欧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这个协定如果达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将改变世界贸易规则,挑战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中国的经济空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军事上,中国的地缘政治素来并不太平,近年来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更是摩擦不断。2013年11月,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对此,台湾因大陆事前未咨商,马英九向大陆当局表达“严正立场”。郁慕明主席表示,1969年,日本就公布了防空识别区,最南部与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就在台湾的边上,台湾也未曾抗议。如果大陆和台湾加强合作,面对国际社会的阻挠,双方的力量都会增强。

(二)部分台湾人对大陆有错误认识

郁慕明批评,有的台湾人宁认美日做干爸,不愿与大陆做兄弟。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是安全提供者,日本是台湾的朋友。从历史上来看,面对实力强劲的国家或地区,采取制衡还是顺应的态度与两个地区间的关系有关。如果对大陆不够信任,大陆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崛起会让台湾倍感威胁,台湾会采取发展自身经济,购买先进武器或者扩大美日在台湾地区的影响力来制衡大陆。如果双方的信任程度较高,就会选择顺应,合作共赢。显然,过去大陆和台湾相互之间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对抗,更多的是让他国获利。很多大陆人对两岸关系感到不解:为什么大陆经济让利,未能让台湾感恩呢?

首先,大陆是否真正让利,仍有台湾民众在绿营人士的宣传误导下存疑。2013年6月,两岸签订ECFA的后续《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将在100多个服务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遭到绿营的反对。民进党前主席游锡堃认为,大陆让利是为了夺本,要夺取整个台湾。民进党陈其迈认为,服务贸易协议等于就业市场的毒苹果,导致自营业者变成高龄失业劳工;服务业平均薪资与大陆水平相近;假投资变真移民,冲击台湾就业市场。台联党主席黄昆辉认为,大陆国企将不计成本、减价竞争打倒台湾企业,全台湾都会被吃掉,要反吞并,救台湾。所以,大陆可以借由蓝营多做宣传,减少台湾民众的误解。

其次,即便台湾获利是必然的,但盈利不会必然带来感恩,中介变量是归因。正如美国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很多中国人并不觉得美国对中国友善。台湾民众如果把在大陆带来的大量利润归因于两岸贸易框架协议的签订,大陆给予台湾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优惠的政策,就会感受到大陆的诚意。但是,如果把经济获益仅仅归功于台湾实力强劲,努力奋斗,就不会感受到大陆善意的让利。蔡英文在高校对青年演讲中表示,台湾人在大陆的竞争是世界性的竞争,不会因为与大陆人同文同种而占有任何优势。这就刻意忽视了大陆经济让利的事实,阻碍台湾青年正确地归因。

三、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

(一)增强两岸实力,从大处着眼,从本身做起

郁慕明主席表示,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在两岸内部,发展自身实力,更大程度地实现两岸在各自优势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首先,大陆的经济增长是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大陆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时,经济还比较落后,而台湾1979年与香港、韩国、新加坡共同被国际经济组织列入新兴工业化社会,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大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台湾在两蒋统治之下相对稳定。台湾自认为经济和政治上都优于大陆,提出“一国良制,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反制。然而,经过改革开放,大陆经济取得腾飞,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总量的国家,改变了台湾人大陆穷困不堪的看法。

其次,大陆还要增强自身软实力。有的人认为,软实力会随着硬实力的增强同步增长,大陆有钱了台湾就自然觉得大陆先进,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增强政治认同的前提,把经济增长归因于政治制度优越。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强大的社会是普世的,弱小的社会是狭隘的。”他认为亚洲的自我肯定有四个原因:持续的经济发展,相信经济增长归功于亚洲文化,亚洲文化之间有共性,亚洲文化是与欧洲不同的模板。可见,硬实力对软实力的提升不是必然的,其中有一个中介因素是归因。如果台湾人把大陆持续的经济增长归因于大陆民主集中的政治制度有优越性,可以统筹兼顾,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么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政治认同的增加。反之,如果把大陆经济增长归因于大量外资注入,劳动力多而且廉价,外部机遇好等原因,经济的发展就不会增加政治的认同。台湾自知在军事实力和整体经济实力方面已经不能与大陆抗衡,但是在其政治制度、民众素质、服务业实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仍然具有心理优越感。因此,大陆在人均素质提升方面还需要不断努力,促使两岸的文明程度走向一致。

当然,要实现中国梦,台湾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郁慕明主席勉励大学生们既要有“仰天大笑”的胆气、志气和豪气,又要有“上善若水”的灵性、智慧和包容。

(二)加深两岸关系,促进交流,和平发展

首先,两岸交流要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前提。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厘岛会见萧万长时指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过去5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诸多成果,最重要的是确立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基础,这也是两岸持续交流互动的核心。

郁慕明主席说,“在台湾,我们新党有一个外号‘北极星’,虽然小,高高挂在天上,显得孤独,但却指引着方向,我们在两岸和平统一的路上走得坦荡。”对于民调显示的台湾统派越来越少,独派越来越多,郁慕明主席并不赞同。他说,“有人说,‘统派’在台湾好像是少数。假设如此,两岸这些年的交流怎么会呈现今天的局面呢?2001年的时候我来大陆,台湾很多人骂我‘出卖台湾’,十多年过去了,我出卖台湾什么了呢?2005年国民党和亲民党的人也来了,现在骂我的那些人自己也来了,这就是潮流。一条路走的人多了,就会成为一个方向、风气,成为一种趋势。”

其次,在谈到两岸经济合作时,习总书记强调,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双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应对挑战。要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并更加重视促进产业合作。

再次,在两岸交流过程中,由于长达60多年的分隔,存在跨文化适应的问题。通过了解一个人及其文化背景来对他的观念和行为进行揣摩很重要。这就要求两岸在交流过程中,要学会感情移入,必须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能够从他的角度进行考虑。必须提醒自己注意对方的反应,关注他人的感受。对别人所说的话或非言语行为,不以自己的文化观妄加解释,避免定势与偏见。

(三)共同走向世界,突破西方霸权

虽然,两岸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美国总是影响两岸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美国雄厚的实力和霸权主义思想有关。

郁慕明认为,美国霸权威力有三方面的体现。首先是文化媒体话语权,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占世界6%到7%的生产量,却有60%到70%的放映量,吸引全世界的年轻一代喜爱美国风。美国广播电视控制着国际新闻,中东的新闻难以广泛传播,中东对外影响最大的半岛电视台也已经被收购。其次是资讯科技掌握权,斯诺登事件暴露出美国凭借高科技水平,每天监听15亿条新闻通讯,掌握全世界的重要资讯。第三是经济命脉控制权,美元是全世界唯一的流通货币,因此美国可以通过宽松政策,把国内经济问题转嫁给全世界。1971年,中日达成人民币交易协议,美国随之给日本钓鱼岛行政管辖权以打击中国。伊拉克主张以欧元做石油结算,触及了美国的核心经济利益,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

两岸共圆“中国梦”,不能忽略共同面对国际问题。只要两岸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许多拿钓鱼岛、台湾问题做文章的国际势力就会有所顾忌,“中国梦”才能更好地实现。在当前形势下,两岸的和平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两岸的联系一定会更加紧密,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认识到,台湾的前途系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人民需要携手共圆中国梦。

猜你喜欢
两岸关系大陆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冰之大陆
IQ大陆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冰之大陆
经济
大陆的漂移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