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绿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2014-08-15 00:44曾小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普洱绿色旅游

曾小力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云南 普洱 666500)

2014年3月,云南省普洱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并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这对经济欠发达的普洱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2013年是云南省的产业建设年,秦光荣书记指出,云南发展的根本差距在产业,难点在产业,突破口和根本出路也在产业。近些年,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12年,全市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5.2%,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1.7%,产业是普洱市发展的核心,产业活全盘就活,产业建设抓得好,经济社会发展就好。普洱市要在2020年和全国一起建成小康社会,紧抓机遇,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一、普洱市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

1、绿色农业产业化初显成效。普洱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出打造特色生物产业基地,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力量。“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现代茶园面积101918公顷,产量7.95万吨,产值14.6亿元,增长22.1%;咖啡种植面积42420公顷,产量3.69万吨,产值9亿元,增长45.3%,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54.7%,占云南省的55.2%,出口占云南咖啡出口的54.7%,已经成为星巴克、雀巢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区域的最大供应基地,成为中国的咖啡之都;烤烟播种面积14328公顷,增长18.7%,产值8.5亿元,烟农收入10.9亿元;橡胶产值10.8亿元,蚕桑产值2.3亿元,生物药业产值5.1亿元,其中以名贵中药石斛为代表,仅人工种植面积就接近万亩,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渔牧业产值41,4亿元。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绿色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普洱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引进天士力、柏联,金光集团,星巴克、雀巢、佳浩、康恩贝、新海丰,爱伲等一批理念新、重环保、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推进工业产业聚集、集约发展,加快绿色特色产业工业化进程,规模不断壮大,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末,工业总产值从46.8亿元增加到12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8.9亿元增加到53亿元,2012年,茶、林、电、矿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6.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增长37.5%,增速名列全省第二,工业对GDP的和财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6.4%和60.9%。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特色产业和以电、矿结合为主的优势产业初具规模,目前,普洱市已经建成大中型电站12座,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54.9千瓦,实现产值4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已经形成以林(竹)浆纸、林化、林板为主的林产工业体系,2012年,全市实现林业产值70多亿元,林产税收9854万元,有林地面积3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7%,人均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1.8立方米,是全国的9.2倍,全省的2.6倍。普洱市绿色工业呈现快速发展局势,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

3、休闲、养生、旅游业实现新突破。国务院明确支持普洱市建设休闲度假基地,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作为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四大重要载体之一,文化旅游养生产业被列为全市重点培育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2012年,普洱市实现旅游收入50.9亿元,增长72%,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819万人次,同比增长47.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26.9和37.2个百分点;接待海外旅游者4.5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7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40.8和57个百分点。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一,绝对额排名从2011年的第12位和13位升至11位和12位。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3.9%,成为普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全年旅游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4%。列入省级考核的普洱国家公园、平原茶马古镇等9个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投资8.72亿元,完成任务率为185.2%。列入市级考核的蓝眉山运动养生旅游度假村等18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6.52亿元,完成任务率为195.6%。中国普洱休闲养生部落、洗马湖生态阳光城、普洱国际休闲农业旅游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成功引入北京中坤集团、中国华夏文化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到普洱投资旅游业,投资产业链涉及温泉、酒店、康体休闲、景区(点)建设、旅游地产等方面,协议投资近600亿元。全年旅游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7.9亿元,占全市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的9.9%。旅游养生产业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二、普洱市绿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园区产业聚集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融资困难。目前,普洱市与全国、全省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人均GDP仅为全国的37.2%、全省的64.4%。根本原因是产业滞后,特别是工业发展不快,水平不高,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加工环节薄弱,工业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目前进入园区的企业基本上属于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小,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同时,签订投资协议的项目,由于受区位的限制及企业基于长远发展战略的考虑,企业投资计划不明确,引进大项目入驻企业的速度、难度较大。普洱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场地平整、道路建设、河道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水、电、通讯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一是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均未动工建设,难以满足企业的排污需求。二是由于园区规划调整,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范围扩大,原设计、建设的供水、供电及通讯设施难以满足部分入园企业的生产生活需要。普洱市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均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期,企业规模小,靠自身实力难以发展壮大。同时,为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以低成本地价出让了部分工业用地,致使园区土地成本倒挂。金融部门对园区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普洱市农业产业化各环节协作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只有5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三家上市公司,而其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具备出口条件的创汇企业不多,产业链不长,如茶叶,咖啡等大多属于农产品原料初加工企业,产品升值空间不大,附加值较低,辐射带动农户能力较弱。龙头企业的规模、数量和全国、全省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龙头企业在区域上比较分散,尚未形成集群经济。虽然也有像天士力、云南爱伲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但是,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华能、天士力、康恩贝、星巴克等中外知名企业陆续进入普洱,出现了“帝泊尔”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双高”产品,对普洱绿色产业的崛起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从龙头企业的加工产品看,多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品少,知名品牌更少。从龙头企业的发展看,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规模不够大、机制不完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产业链短,品牌建设滞后,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3、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弱。从现实看,普洱市绿色产业发展的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普遍不足。从行业类别来看,生产加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市场开拓方面严重不足。大部分绿色产业自身的科技含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市场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资本运营水平、盈利水平等都还不高,其经营理念、经营行为和管理方式仍未完全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新品种的引进、试种、推广速度较慢,如茶叶的深度加工率仅有15%,食用菌的深度加工率不足3%,卖的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从长远看,如果普洱市的绿色产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支持,那就只能成为产品链的低端,成为原料提供商,难以改变两头在外的加工和制造模式,缺乏核心与长期竞争力。

4、旅游养生产业发展有待完善。普洱市旅游经济总量偏低,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小、散、弱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普洱市旅游业收入仅占全市GDP的13.9%左右,经济贡献率不高,观光旅游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旅游业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性强,游客多为过境游,平均消费水平低。文化类旅游项目开发不够,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有待深化,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如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条件差,景区规划建设水平低,现有市场主体不强,缺少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旅游龙头企业;短途周边游等旅游产品占比较高,深度休闲游等高端旅游产品占比低。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边境口岸建设、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融合度不高,大旅游工作格局尚未形成。客观上存在自然旅游资源和现有旅游市场主体分布不平衡、发展有先后,各县在坚持因地制宜、实施资源转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旅游特色产品,增强吸引力等方面有待加强。

三、推进普洱市绿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做好全市绿色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整体发展观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一个整体之中进行活动,整体具有决定的意义,不是局部决定整体,而是整体决定局部。普洱市绿色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三大区域(思茅、澜沧、景东)形成的三条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绿色工业经济带(通道经济带,以墨江、宁洱、思茅、江城为区域;两山经济带,以景东、景谷、镇沅为区域;绿三角经济带,以孟连、西盟、澜沧为主),在各个带中选择培育重点发展县(区),促使其成为绿色工业经济带中的龙头。一是思宁江墨工业经济带要依托昆曼大通道,以普洱工业园区和宁洱工业片区,墨江非公经济园区为载体,优先支持思茅区发展轻、重工业和科技创新工业,使其率先成为该区域及全市的工业发展龙头。然后,再分步扶持宁洱、墨江、江城三县的发展,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更加深入,条件更加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将江城摆到墨江之前发展进出口加工业。二是景景镇工业经济带以园区、县城和交通干线为重点,优先在县城附近和园区发展工业,同时优先扶持工业基础较好的景谷县率先发展林产工业,扶持景东县发展蚕丝绸工业,带动三县加快发展绿色工业。三是澜孟西经济带要优先扶持澜沧县发展矿产工业、水电工业和林纸工业,使其率先成为三县发展的龙头。在条件更趋成熟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扶持孟连县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2、加快绿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要进一步突出绿色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实施“绿色工业强市”战略,按照“产业围绕加工走、加工围绕品牌走、品牌围绕市场走”的思路,抓好产业链建设,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内部上、中、下游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外部与其他产业紧密相连的产业体系,把现有的原料型、资源型产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二是加快普洱茶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为产品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形成消费搭建平台;引进加工型企业,突出加工环节,把真正赚钱的环节抓在手里,把财税留在当地。三是破解产业配套能力弱,对外来企业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围绕核心产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尤其是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尽量在当地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与农产品加工相关的产业发展。三是加快绿色、生态产品和地域性品牌的申报认证工作,积极争创世界驰名品牌,走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加工标准化、质量管理全程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的路子,形成政府引导整合培育品牌,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大力宣传包装推介品牌的格局,最终实现产业基地、生产企业、资本技术、产品标准、质量认定都在普洱,做绿色产业发展的首席发言人。四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对片区规划进一步进行论证,确保片区规划与实际相结合;要切实做好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明晰各片区土地利用的整体情况,为企业入驻、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要认真执行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四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省内重点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充分发挥普洱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开发投资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五是继续实施政策优惠。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园区发展尽职尽责。

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要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一批种植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二是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集中连片建基地”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样板带动,政策驱动和服务推动等措施,对普洱市具有特色的产业精心培育,形成品牌。三是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每年财政扶持龙头企业的资金接近2千万元,但是,扶持资金分散在各个部门,需要进行整合,形成合力;要完善信贷、土地、能源、税收、进出口等扶持政策体系,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贷款,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要引导产业内企业的兼并、重组和联合,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潜力大的重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驰名中外的农业企业集团和农产品品牌。四是进一步加大财政、信贷扶持的力度,发展一批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支持农民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利用好全市供销社的组织优势和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优势,积极发挥供销社的带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供销社领办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探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庄园经济。庄园经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有效的把农户和投资者的利益联系起来,农民既可以通过土地得到股份,也可以以员工的身份到庄园打工。也就是说,农民不仅可以通过出让土地取得地租,还可以通过劳动获得工资,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失去土地后就一无所有,没有保障的问题。

4、强化科技创新,做强绿色产业。普洱市要大力实施科技先导战略,完善绿色产业化技术创新机制,推动绿色产业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建议政府设立一个以财政为主的创新资助基金,对绿色产业创新的项目给予资助,提高绿色产业科研部门的经费保障,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给予较高额的奖金,引导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政府要搭建平台,引导大学、知名企业家和学者加大对龙头企业和规模经营大户为重点的、以管理专项技能为主的素质教育培训,进一步健全普洱市科技培训网络,重点培育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员,为推进主导产品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5、做强做大旅游养生产业。普洱市要围绕“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宣传主题,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区域联动、联合促销的原则,形成全市联动、上下结合,统分协调的大营销格局。一是不断提升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目的地形象。要以打造“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基地、国际绿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不断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旅游标识、旅游口号、旅游歌曲、旅游广告制作及旅游市场的分区域推广,扩大普洱的知名度,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开展营销。要善于同媒体打交道,借媒体之力造势,扩大影响、开拓市场;要建立健全以旅游网站为阵地的网络营销平台,以服务游客为中心,用好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介,加大普洱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三是要积极办好节庆。认真举办普洱中坤文化旅游节、普洱民族文化旅游节,加大对墨江国际双胞节、澜沧葫芦节、孟连神鱼节、西盟木鼓节等的培育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国际区域性知名节庆品牌。四是要深挖普洱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积极开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茶祖历史文化游、乡村休闲观光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策划设计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大跨境、跨地区的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吸引更多境内外客源到普洱旅游,拉动普洱市旅游业的发展;要注重保护性开发、可持续发展,发挥优势、打造特色,把发展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和增进民族团结相融合,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支撑点和支撑面,夯实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特别是要依托地方特色,融合普洱独特的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等人文元素,引进高端企业、品牌企业,大力建设普洱茶、咖啡、石斛等特色生物庄园和古村落,发展庄园旅游经济和乡村旅游,用庄园化理念带动旅游业的大发展,走庄园化、生态化、特色化、高端化、品质化的旅游发展之路,拓展普洱市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和水平。

猜你喜欢
普洱绿色旅游
绿色低碳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普洱”音义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