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室,云南 普洱 665000)
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是新时期云南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决策。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农业,打造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品牌。
1、区位优势明显。普洱市是云南省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州市,国境线长486公里,其中与越南接壤67公里,与老挝接壤116公里,与缅甸接壤303公里,是云南唯一“一市连三国”的地区。澜沧江——湄公河纵贯普洱市全境,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形成“一江通五邻”的黄金水道。普洱市有航空、公路、水运便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有国家一类水路口岸思茅港、一类口岸江城勐康口岸和二类口岸孟连勐啊口岸,有16条国际重点通道,昆曼高速公路已通车,泛亚铁路普洱市段即将开工,空中航线到昆明市305公里,35分钟可抵达。普洱市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边境地区各民族同胞与境外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相近、语言相通、文化相融、往来频繁,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2、生态环境良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前提条件。普洱市的气候非常适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全市海拔在376米至330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至20.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毫米至2780毫米,极其适宜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普洱市森林覆盖率68.7%,负氧离子含量在七级以上,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有2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3、农业资源丰富。普洱市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温热湿润,有250万公顷热区面积,适宜种植粮食、茶叶、咖啡、石斛、生物药、烟叶、橡胶、果蔬等多种农作物,适宜发展多样化、有特色的种养殖业。茶叶、咖啡、石斛的种植面积、产量均位居云南省首位,是全国普洱茶最大基地,是星巴克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和雀巢咖啡中国区域的最大供应基地。全国95%以上的咖啡产自云南,普洱市咖啡占云南省咖啡产量的60%,普洱市出口的咖啡占云南省出口咖啡的77.8%。2013年1月7日,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普洱市“中国咖啡之都”的称号。普洱市的烟草、竹木、橡胶、甘蔗、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不断增加。
4、品牌优势突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普洱市涌现出茶、咖啡、石斛、生物药、杂粮等大批本土农产品品牌。近年来与天士力、康恩贝、星巴克、汇源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带动一大批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打响“帝泊洱”品牌,成功注册“普洱咖啡”、“思茅咖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普洱市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带动销量上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后发优势明显。
5、政策发展机遇。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云南省决定对高原粮仓、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六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重点支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流通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普洱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尤其是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还比较薄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普洱市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起点低、基础差,制约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2、自然灾害严重。普洱市近五分之四的耕地是靠天吃饭,在干旱时节,很多农作物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浇灌,产量和质量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农民增收。普洱市的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8.3%,常年雨季偏长,降雨量较大,是一个滑坡泥石流高发之地,农业生产极易受影响。
3、整体效益不稳定。普洱市农业整体上生产分散,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龙头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产品价格易受市场冲击,农产业整体效益不稳定。普洱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缺乏统一的行业约束机制,农产品参差不齐,普遍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
4、产业化水平不高。普洱市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的协作机制不健全,产品流通、基地建设和良种繁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产品升级受到严重制约。
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一个涉及农业开发、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农民素质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特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目前,普洱市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很多政府官员、农业开发技术人员和本地农民尚未掌握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观念意识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优化区域布局。一是要着力把普洱市的茶叶、咖啡、生物药、烟草、竹子、渔牧、杂粮、林下经济等产业打造成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产业。根据普洱市所辖九县一区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规模效应,以板块为导向、县域为单元、基地为依托,推进优势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聚发展。二是以海拔、气温、降雨量等要素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区域规划,确保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改变“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和产业之间相互排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产现状。三是以茶、林、咖啡、烤烟、蚕桑、橡胶、生物药业、渔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打造产业板块。
2、实行优惠政策。一是要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对龙头企业用于农林产品加工、仓储、交易市场建设和生物药种植、野生动物驯养等新增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优先安排;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用地,按照工业园区用地优惠政策执行;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野生动物驯养的生产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供给;农林产业化项目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二是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集中加工农产品、野生动物驯养、森林养生旅游收取的税收,属于地方部分的,由财政部门按比例返还原料生产地。三是要实施优惠的能源政策。对种植、养殖业龙头企业,实行优惠的电价政策,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优先满足龙头企业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野生动物驯养、森林养生旅游的能源需求。
3、加大资金扶持。为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云南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高原特色农业示范、主要特色农业、外销蔬菜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补助。一是普洱市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差别化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尤其是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农村金融服务政策、土地林地保护与流转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政策的扶持力度,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大力支持普洱市的茶叶、咖啡、烟草、蚕桑、橡胶、生物医药、渔牧、杂粮、林下经济等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二是根据普洱市农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大对农产品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健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稳定投入机制。三是根据《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的安排,对普洱市的铁路、公路、机场等综合交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给予政策支持。按照产业规划布局,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使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相配套。
4、转变发展方式。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根据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要求,普洱市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林业和生物资源产业,以绿色农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合理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优质安全、特色高端农产品,提升农业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四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创建一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不同类型中进行示范,以带动全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5、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关键是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实施龙头带动的发展战略。一是要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整合各种发展要素,注重产业体系的配套完善,推进优质资源向优势农业龙头企业集中。二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着力引进一批能够影响发展全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优势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三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在全市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具有较强竞争潜力的农业中小企业,扶持产品销路好、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支持企业研发自主品牌,擦亮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品牌。
6、发展园区经济。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一个产业集聚的平台,推动农产业经济的增质提速。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精深加工技术、装备创新和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在茶加工科技园区内,严格限制高消耗和高污染企业进入,着力引进加工型、仓储型、市场营销型农业企业,建设精细包装、深加工、营销流通等项目。二是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健全企业服务体系等为吸引条件,加大引入力度,积极引进低消耗、低污染、有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提高高原特色农业的项目承载能力,增强农产业的聚集功能,有效形成高原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的新格局。
7、建设农业庄园。云南省把发展现代庄园经济作为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方式、重要发展模式和重要实现途径来抓。一是要做好普洱市农业精品庄园的发展规划,依托现有种植基地,整合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因地制宜加以引导,建设现代农业精品庄园,以特色庄园带动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建设有种植、有加工、有文化、有市场、有品牌的农业庄园。二是通过做大做强茶产业来做好做精普洱茶庄园,引导茶产业向精深加工化、精细产品化发展。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咖啡之都”的目标,打响普洱市生态咖啡品牌,加快生态咖啡基地和生态咖啡庄园建设,培植壮大咖啡产业,探索建立公司加基地加庄园加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三是大力发展石斛产业,强化技术攻关和科技服务,建设石斛精品庄园。四是加强对农村产业用地规划,鼓励开展特色经营,扩大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药、果蔬、林下经济、畜禽等种植养殖基地规模,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精品庄园。
8、强化科技支撑。要运用先进科技引领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贡献率,增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后劲。一是增加农业领域的科技经费投入,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业科研项目投入机制。普洱市级的科技专项经费要按照一定比例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和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大力研发适应高原山地农业生产特点的节水抗旱、生态安全等新技术,开发应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为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普洱学院、普洱市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职能,培养一批农业实用科技、生物药材种植、野生动物驯养、森林养生旅游等各类人才。四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科研、教育、企业紧密衔接的成果转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