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杰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 马列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0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引起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变化,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党的群众工作,使党的群众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发生变化。习近平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①如何适应网络的快速发展,把握网络的特点和规律,推进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创造性的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党的群众工作对象的变化。人民群众是网络的主力军,也是党的群众工作对象。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开阔了人民群众的视野,拓宽了人民群众的思维空间,改变着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开放意识增强,群众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尤其明显,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阶层出现分化,利益需求多样,人口流动加大。人民群众自身的这些变化,使得对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行为需求难以准确把握;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以及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党的群众工作对象变得更加模糊和不确定,这使党的群众工作过程更加复杂,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
2、党的群众工作内容的变化。党领导和组织群众的长期实践表明,群众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必须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群众关心的、社会关注的都是党的重要工作。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内容较过去显著增加,涉及方方面面,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经济政治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民生民权、生态文明等,无不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可以说是“点多、面广、线长”。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这些问题都会以不同形式和内容反映在网络上,特别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例如,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环保等问题,更易成为网上关注炒作的热点,处理不好,极易引发重大社会问题。如何运用网络回应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的关切,就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内容。
3、党的群众工作环境的变化。从国际看,国际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各种先进的、落后的甚至反动的思想文化、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织碰撞,相互激荡,使互联网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认知认同。从国内看,我国社会转轨变型: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社会政治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情民意、舆情动态、利益诉求等在网上交流交汇,催化渲染,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处理不好,极易被网络无限放大,造成不良影响。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变,使党的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党的群众工作难度加大。
4、党的群众工作方式的变化。在长期的群众工作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互联网的应用给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带来新的变化,互联网传输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扁平化”传播、不受版面容量限制等特点,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方式,使网络平台成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新武器、新手段。
1、为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新渠道。网络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一种传播方式便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的途径,掌握一种信息方式便拥有了一种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过去,宣传党的基本理论,传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要是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或者把群众集中起来,通过开会、读报纸、阅文件、讲形势等办法,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时效性差。互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给新闻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成为思想文化产品传播消费的重要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各种思想文化,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据某单位调查问卷,31%的人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8%的人通过“开会学习”了解,26%的人通过“新闻电视”了解,15%的人通过“文件报纸”了解。
2、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提供了新窗口。由于网络具有大众性、开放性、便捷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且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网络成为传播信息、发表言论、主张权利的广阔平台,成为社情民意的集散地和无形广场。据对中国最有影响的10家网站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文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微博客每天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超过2亿条。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也达数百万条,三分之二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党委、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迅速地了解到各种社情民意,对于正面信息和正当诉求,政府可以进行认真汇总梳理,及时解决;对于负面信息和不合理要求,可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及时做出积极回应,消除误解、误会,澄清事实,防止负面信息蔓延和膨胀,实现下情上达,相互了解、及时沟通,使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更为紧密。
3、为“科学制政、科学执政”提供了新途径。互联网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凝聚民智,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由于网络问政参与的成本低、操作便捷,交流平等,能够较好地实现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良好和真诚沟通。通过发布信息、在线交流、论坛对话等网络交流方式,避免了面对面接触的生疏感、距离感,拉近了官员与群众的距离,使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作风失去生存土壤,同时避免了传统反映渠道的繁琐程序、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通过网络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远比其他传统渠道得到的意见更广泛、更直接,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因此,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实现科学制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崭新方式,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充分发扬民主、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种新途径。
4、为强化群众监督提供了新平台。网络具有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群众便捷、迅速、直接反映意愿的载体,成为群众表达心声的重要渠道,使普通百姓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具有强大的监督功能。尽管网络监督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对于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曾被热议而轰动全国的“考察门”、“香烟门”等事件,无不彰显了网络监督的巨大作用,从“日记门”、“开房门”到“艳照门”,从“官二代”、“萝卜招聘”到“拆迁冲突”,从“表哥”、“房叔”到“户妹”等,都是网络监督的重要“成果”。显然,网络已成为群众监督的重要平台。充分尊重网民的监督权,发挥网络监督的功能作用,对于推动廉政建设,规范干部行为,纠正当前的“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作用。
5、为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水平提供了新的空间。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党和政府的决策与社情民意的上通下达、有效互动、畅通无阻和快速及时,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既有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又有互动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更有现代化的观念和内容,它具有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为网上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对群众工作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能够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渠道,有针对性、积极主动的开展群众工作,必将给群众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党的群众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③面对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面对网络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适应新变化,探索新思路,把握网上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
1、确立网络群众工作的新思维。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做好群众工作也是如此。第一,要确立群众工作的战略思维。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和党长期执政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第二,要确立群众工作的创新思维。创新是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面对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凭传统经验办事,而是要努力思考新办法,寻找新规律,把握新特点。只有创新求变,党的群众工作才可能有活力,才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真正做好网络群众工作。第三,要确立群众工作的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④创新网络党的群众工作也必须遵循法治思维。一是党和政府要遵守法律,弘扬法治精神,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群众权益,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公平正义的阳光。二是广大网民也要按法做事。一切网言网语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底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成为广大网民的共识。只有这样,党的群众工作才能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
2、树立网络群众工作的新理念。第一,要牢固树立网民就是人民群众的理念。为此,要克服和避免那种忽视、漠视甚至鄙视网民的情绪和态度,真正做到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网民,以公仆的精神服务网民,以学习的态度拜广大网民为师,以民主的方式与网民对话交流,最大限度地吸收网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消解网络社会中的消极因素及其影响,探索和积累一套组织开展网上群众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新方法,有效提升做好网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网络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第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群众工作的标准,要注意网上群众的关切和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网络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3、探索网络群众工作的新机制。在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既有与过去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为此,必须探索新途径新机制。第一,要形成群众工作的全党参与机制。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只靠一个部门不行,需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做的党的群众工作新格局。第二,要健全完善网络群众工作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重大事件苗头;建立网络民意分析研判机制,准确掌握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建立网络沟通引导机制,加强与网民沟通;建立网上服务机制,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使网络真正成为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
4、拓宽网络群众工作的新领域。必须运用网络技术,不断拓宽网上群众工作的领域和范围。第一,要利用网络开辟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多种渠道,及时捕捉“第一信号”,了解群众的第一愿望。第二,利用网络健全人民群众信访渠道,让人民群众有说话之处,最大限度地方便信访群众。第三,加强对手机等移动网络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全面了解社情民意。第四,开辟多种民意表达途径。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更多版面让给基层群众,更多报道群众关心的问题。第五,进一步开发现代网络交流载体的相关功能,如微信、微博、邮箱、社交网站等,使党和政府与群众的信息传递交流更便捷、更及时、更广泛、更准确,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126015636.htm
②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总结讲话》,2011 年2 月24 日,新华网。
③《2012 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2013 年5 月14 日,新华网。
④习近平:《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重点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2014 年2 月28 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