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进路

2014-08-15 00:44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廉政政治文化

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从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一个治理得比较好的社会,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一是合法性。该社会的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这就要求尽可能增加公民的共识和政治认同感。二是透明性。政治信息必须公开。三是权力的分散。因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四是法治。它包括法律意识、法律文本、法律制度及其有效的运作。五是责任性。它要求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公共管理中,它特别地指与其职位和机构相连的职责及相应的义务。

廉政的“廉”,应该是指清正、廉洁。可以理解为:一是要廉洁。就是不能损公肥私,不能奢侈浪费,不能贪污腐化。既包括经济上不能贪污,不能行贿,不能受贿,不能假公济私等,也包括政治上不能以权谋私,不能跑官要官,不能买官卖官等,还包括社会上的行为要正派、健康等要求。二是要清正。就是要勤俭节约。廉政的“政”,应该指政治、行政,涉及治理国家的活动。也就是说,廉政主要是指国家的执政党、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正无私,清明廉洁。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及其成员如果具有公共管理权力并参与了公共管理活动,也涉及廉政问题。廉政建设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政府,即行政机关的事。廉政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相对的,是坚决主张反对上述“四风”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或企业或家庭,总之,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理念、思想、制度、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指引下的一切活动。它的一般表现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廉政文化是一种以廉政理念为内容,以文化影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包括了有关廉政的信仰、思想、知识、观点、社会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可以概括为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和廉政行为几个领域。廉政文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它本质上要求公职人员必须有正确的权力观;形成公权在于为民服务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坚决抵制轻视公德、崇尚家长制、轻视法律的种种不良行为;它是以公民权利为价值本位的文化;它是以公众参与为形成方式的文化;它是兼具服从与约束的混合型文化,它的建设要有正确的进路,本文希望对此做点思考。

一、廉政文化建设要贯彻底线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提倡“人之初,性本善”,中国的廉政文化建设历来都以性善论为基础和出发点,认为人性都是向善的,因此,在廉政文化的建设中非常注重教化的作用。儒家对惩罚之类的制度是轻视的。然而,中国历代的教化是不少的,而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最高统治者皇帝腐败的时候,那就更没有遏制的办法。皇帝一旦腐败,整个社会风气都带坏了,中国历史上不少朝代的灭亡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历史清楚地说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化和引导的作用是有限的。

事实上,人性不存在天生的善良,也不存在天生的邪恶,人只是有趋于善或者趋于恶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除了个人的修养外,往往要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人性有脆弱的一面。西方社会对人性的分析为我们进行底线思维提供了参考。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治理国家,关键是防止官员的腐败。英国哲学家休谟指出,制定法律时,最好把每个人都当成恶棍。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应该有底线思维。当代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布坎南也说:“在设计政治制度及对宪法确定若干检查和控制条款时,每个人必须被当成无赖,他的所有行为除了追求私人利益外,别无其他目的”,“立宪政治的一个重要原理是要做如下的假定——掌权者将滥用政治权力去促进特殊利益;这不是因为情形常常是如此,而是因为这是事物的自然趋势,这是自由制度特别要加以防止的”。①虽然只依靠制度进行廉政建设是不够的,而且,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也有自己的程序,需要时间,搞得不好,就会出现滞后,或者出现漏洞。所以,制度建设就要求健全,而且,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看来,廉政文化中的制度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管这样,制度建设是底线,如果没有这个底线,那么,就很难抵挡人性脆弱的一面的下滑。底线思维是有参考价值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决策、办事情,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②这种认识是很有见地的。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是不能划等号的,理想价值是最高标准,还必须有衡量现实的标准。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第十部分“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为此,“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既有高标准,又有底线,这样,才既有方向,又切实可行。

二、改造传统廉政文化观念,创新思路与方法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继承中更新和发展的。我国的传统廉政文化虽然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诞生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维护的是该社会的秩序,其中的糟粕要抛弃,即使是优秀的东西,在当代廉政建设中,许多也要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含义。

1、要改变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观念,树立现代“国家”观念。张恺之认为,中国封建社会里,中国人只有朝廷,没有国家概念。陈独秀也指出,中华民族自古只有天下观念,没有国家观念。在中国封建社会,国和家是连在一起的,即所谓“家天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明国家在实际上就是个人的,国就是放大的家,皇帝就是“天子”,就是最大的家长。地方官员就是地方上的家长。大臣食有封土,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乏爱国志士,如岳飞、袁崇焕、郑成功等,但他们的爱国掺杂着愚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些努力有了一些成效,但现代国家的概念没有真正在全民中树立起来。建设廉政文化,必须明确,家与国尽管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家是靠血缘关系维持的,而现代国家主要靠社会契约维持的。用亨廷顿的政治术语来说,现代国家政治上最关键的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内容:“第一,政治现代化涉及到权威合理化,并以单一的、世俗的、全国的政治权威来取代传统的、宗教的、家庭的和种族的等等五花八门的政治权威。这一变化意味着,政府是人的产物而不是自然或上帝的产物,秩序井然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来源于人的最高权威,对现存法律的服从优先于履行其它任何责任。……。第二,政治现代化包括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创制专业化的结构来执行这些职能。……。官位和权力的分配更多地根据实绩,选贤任能,摈弃阿谀奉承,使庸碌之辈无晋升之阶。第三,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体参政的程度。……。在所有现代国家里,公民是直接参与政府事务并受其影响的。因此,权威的合理性、结构的离异化及大众参政化就构成了现代政体和传统政体的分水岭。”③现代国家经济文化上突出了发展,以造福于人民。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济上,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上,强调把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所有这些,不但是先进文化,而且是先进的廉政文化。

2、改造“民本”思想,发展人民民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善的一面的影响。一是“民本”、“爱民”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十分重视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要求官员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国家和社会高于个人,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忠于国家、忠于职守、恪尽职守的典范。二是“为政以德”思想的影响。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论语·颜渊》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倡导为政要公正无私、光明磊落,要为民做事。《左传》中有“德,国家之基也”的名言。中国历代有不少有关“官德”的道德规范。三是“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论语·里仁》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述而》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儒家对利的轻视,目的是教育人们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义产生矛盾时,应当舍生取义,成就国家利益。《墨子》对节俭有具体的行为规范。上述思想及社会风气培养了民间单纯朴素的善良情感,对仕途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在利用传统廉政文化的“民本”思想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却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君主统治。统治者的“爱民”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而非目的。因为,在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里,这里的“民”是自然人,几乎没有什么权利,有的只是义务。即使他们能得到一点利益,在统治者看来,也是上面赐予的。“君权神授”是封建专制集权的思想基础,世袭、暴力、权术、独裁是获取权力和维护统治的手段,整个社会被专制集权的政治结构所覆盖。“民本”思想成了统治者愚弄人民的工具。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笼罩着社会,奴性的君臣伦理被制度化和社会化,“三纲五常”吞噬了个人平等自由的权利。这一切导致了中国传统社会“民”与官的脱节甚至对立。王亚南指出:“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用来表达人民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人民的’名义下被用来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④。在这种社会里,虽然表面宣扬“为民做主”,实际上政府官员普遍缺乏“公德”。而且,“为民做主”的官德伦理和廉政文化取代了自主自治的个人权利。“为民做主”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封建伦理关系融为一体,积淀成中国社会牢固的官本位文化,在社会政治心理的深处严重阻挠了现代民主社会所必需的个人权利意识、个人责任意识、公共伦理道德意识等思想观念的形成,致使官尊民卑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虽然历代统治者对腐败也有一套刑法,但不能真正对付腐败,即使个别案件惩治很严,也只能是隔靴搔痒。

上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糟粕,流传了几千年,是我们今天建设廉政文化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最大羁绊,也是腐败屡禁不止、难以根除的深沉的历史背景。民主本质上是民治。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不容许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政治,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政治。林肯提出“民有、民治、民享”。民主,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当家作主。当前,我们必须创造实现民主的条件。第一,推进政府市场化改革。政府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制度的运作而不是完全依赖政府行为的运作,进行政府职能的调整。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杜绝腐败。第二,培养平等精神。平等虽不一定是民主直接关心的问题,但是,如果否认平等,就会危及民主的基础,危及民主的运行。如果不允许或不承认社会成员享有基本的平等,那么,平等参与管理的精神就不会存在。只有在平等的情况下才有理由相信应该实行民主。因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平等、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打破行政垄断,这对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铲除腐败产生的经济基础,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大进步。第三,要在社会治理中贯彻民主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对社会实行的是“管理”。“管理”侧重于强调政府的行为。于是,出现了政府管得过多、过死的现象,不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也容易出现腐败。因此,在社会治理中贯彻民主精神,对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运用法治思维,树立法治理念。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重礼轻法、官本位、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家庭关系是核心,从血缘关系到国家政治关系,形成了一个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安本分的等级关系。这种“正名分”的“礼制”,就在于维护既定身份的地位,其实质就是把权力和利益、资源和资产、威仪和礼遇,按照一个严格确定的贵贱差别的分层结构进行体制性分配。这些意识和观念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一些官员将职位和身份联系起来,将职权与特权混同起来,甚至一些普通的职员也将自己的职业视为一定的身份,利用职位之便享受特权。在当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必须是秩序和正义的综合体。罗尔斯指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⑤为此,第一,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特别是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习惯和能力。第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是正确理解和贯彻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主权的原则。二是明确权力划分、法律至上、法律有自身程序的法治思想。三是拓展人民有序参与和监督,保障人民权利,积极促使人民主权原则的充分实现。

4、构建落实廉政文化的实践机制和有效方法。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认为,治国必须有崇高的个人修养,儒家经典《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而后知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这种政治理想有以下缺点:一是只注意人的内心修养,忽视外在世界的情况。二是认识事物,是为了修养,重视道德实践理性,忽视工具理性。三是依靠心正,容易导致人治。当代哲学告诉我们,心是没有确定性的,它有很大的伸缩性,可以有多重理解和解释。再说,“正”的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与各种历史传统不能分开。正因为这样,“心正”就会有多重多样。没有一定的标准,就不可能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机制。当前,我们应该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机制和方法。第一,注重廉政理论与廉政实践的结合,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搞好廉政建设,必须有廉政理论的指导。注意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可以使廉政文化建设更自觉、更正确、更深入、更明确。而且,从实践中获得的理论,不但对本地,而且对其它地方的廉政文化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例如,浙江宁波廉政建设搞得好,与他们重视理论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宁波市认真研究廉政文化现象,注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将其概括为理论,从大量的现象中寻找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需要,宁波市首先正式提出了“廉政文化”这一概念。他们成立了第一个廉政文化研究团体:宁波市廉政文化研究会。他们出版了第一套廉政文化书籍:《中国廉政文化丛书》。第一套《中国反腐败史话》、《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从幼儿园到大学系列《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辅助教材》等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他们更加注重对新形势下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特点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廉政建设经验。第二,将辩证法和多元化的方法运用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所以,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注重创新。今天的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只有理解了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要批判地吸收,要根据时代特点对传统进行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内涵,寻找合适的新的载体和形式,在创新中前进。也就是要立足现实,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廉政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如宁波市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廉廊、廉亭、廉栏、廉墙、廉路、廉政雕像等传统历史人文景观和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柔石故居等教育基地。重庆九龙坡区与全市人民携手,培育和弘扬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等,学习和体会“黔江精神”、“红岩精神”等。要注重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突出特色。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把握了事物的个性,工作就会更有针对性。宁波市注意培育既有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廉政文化典型,如海曙区龙柏社区开设了廉政文化网,开发了《清廉灯》多媒体游戏和《清官道》、《龙柏廉政知识竞技场》游戏软件;奉化市利用滕头村全球环保500佳这一平台,开辟廉政林,设立廉政景观。湖北荆门市特别注意突出特色,重视培育震撼力强的项目:如2005年,荆门市依托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法制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旁听庭审,获得法制教育;重视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如荆门市的退休女职工袁梅芳以个人名义开办了“袁阿姨家庭热线”,成为了全市乡家庭传播廉洁文化的一个载体和品牌。

注释:

①刘军宁等编:《公共论丛》,第2 集,三联书店,1996 年版,第342 页。

②何毅亭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2 页。

③(美)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 年版,第32 页。

④王亚南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198 页。

⑤(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5 页。

猜你喜欢
廉政政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谁远谁近?
廉政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