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早期信仰

2014-08-15 00:54:11李帅周悦
科技视界 2014年32期
关键词:神道佛教信仰

李帅周悦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不能完全说一个日本人是哪个宗教的忠实信徒,因为他们的一生都跟各种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弄清日本的信仰状态,我们就必须要从日本人的早期信仰谈起。在与外来宗教的碰撞中,日本人的信仰就已经开始呈现出这种多元化的特点,这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特质之一。

1 日本人的传统信仰

一提到日本人的传统信仰,大概马上会联想到神道教。事实上神道一词在日本也是相当新的一个词语,所以不能完全说成是传统的。不过,我们必须承认,神道是日本人的传统信仰与外来文化的排斥、融合过程中诞生的。在这一节想要探讨的主要是佛教传入日本之前的宗教状况。也就是以开始种植水稻为区分,以前期绳文时代的狩猎采集文化及之后的弥生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神道。

梅原猛在《世界中的日本宗教》一书中提到,要弄清日本的传统信仰,就不能脱离明治以后的国家神道以及7、8世纪由于律令国家的成立而形成的神道。日本的宗教,在绳文时代的狩猎采集文化宗教的基础上,接受了农耕文化及渡来人的宗教,因此日本人最深层的宗教与绳文时代的宗教有着很深的渊源。

山折哲雄在《日本的心,日本人的心》中也提及相同的问题:宗教与孕育它的风土人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人具有特定宗教的信徒很少,但是也有信仰,常常向上天祈求。这种信仰是从黄河长江流域这些发达的地区诞生的。诞生犹太教、基督教的巴勒斯坦既有沙漠也有农业发达、成为交易枢纽的地区。伊斯兰教是从阿拉伯半岛扩展开来的,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麦地那都是成为交易枢纽的大城市。世界三大宗教均是以农耕和都市文明为基础而诞生的。宗教为了将人们从痛苦、烦恼种解放而给予人们方向,因此需要优越的人文环境。

那么日本的绳文时代到底有什么信仰?“在一切依赖于自然而生存的绳文时代,日本列岛居民中存在着精灵崇拜、亡灵崇拜等世界诸民族原始宗教中常见的宗教观念”[1]。这是之后形成的神道的原形。神道一词是在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而“神道”的内涵已经在日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过程中得到充实。可是,因为“日本神道的原形的形成,与日本农耕文化、水稻种植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2],早在弥生时代甚至更早就应该已出现萌芽。

那么这种信仰有什么特征呢?梅原猛简洁有力地概括为“平等”、“再生”。平等是来源于佛教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人类社会要实现平等很难。人各有其特点,与他人有所区别,因为有区别才会有社会性的差异。所谓的平等,就是将这些区别作为相对性的东西,在“法”的面前人人平等,均是充满烦恼的凡夫俗子,另外同等地接受阿弥陀佛的慈悲才有可能成佛。梅原猛所说的“再生”也就是轮回的思想。例如长相像爷爷的孙子是爷爷的“再生”,而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并没有这种思想。佛教是基于印度古来的生死轮回思想而形成的宗教,切断轮回也就是得到了解脱或是醒悟。

神道在伴随着与佛教的争斗不断地发展变化,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常常在形式上有所改变。石田一良在《日本文化》中说道,绳文时代将人类与自然连接起来的纽带是狩猎、采集和咒术,而进入水稻种植的农耕时代,这种纽带则变成了农耕与宗教。在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日本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二是其信仰往往符合其当时的生产力。日本的农耕社会比中国晚4千多年,在短时间内迅速追上强大的文化力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为以后佛教的东传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佛教东传

佛教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据《日本书纪》记载,钦明天皇13年(钦明天皇即为在539年也就是公元552年),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派遣使节;二是被称为《元兴寺缘起》的《元兴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材账》记载佛教传来为538年。从日本各地的佛教遗迹来看,传入民间应该要比这些更早。

直至弥生时代,日本仅在小范围得到了统一,到了古坟时代,日本是进入了逐步全国统一的时代。4世纪末至5世纪初,大和国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公元5世纪末,是处于古坟时代的末期,以日本氏族为中心的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维持社会秩序的家族制度开始崩溃,底层的庶民特别是农民都离开了土地。统治阶级面对这种状况,开始寻求从意识形态上来加强统治的新方法。

4世纪60年代,因为大和国在朝鲜半岛的失利,开始通过向中国朝贡谋求巩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百济的圣明王出于自保,请求日本出兵,赠送佛像。虽然常被议论为“政治目的性强”,但此事本身就显示了佛教的价值。当时,大和朝廷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佛教作为大陆文化的代表,正是具有重要的价值才使得百济和日本的“交涉”得以达成。

与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状况相同,佛教在日本也有一段不被认同的时期。“当时日本人一般的文化水平要理解佛教是极为不够的,佛教只被理解为祈雨、治病等达到现世利益的工具而已”[3]。

在日本,围绕新传入的异国宗教接受问题,当时的进步派苏我氏主张崇佛,而保守派物部氏则强烈排佛,两者的对立逐步升级,苏我氏与物部氏爆发了武力冲突,最终发展成了丁未之变。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取得胜利的苏我马子、圣德太子,以“佛法兴隆”为目标,在之后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寺院。与积极推进接受佛教的苏我氏一起,圣德太子对佛教的引入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宪法十七条》中的第二条“笃敬三法。三法为佛、法、僧。”确立了佛教在日本的地位。并且倡导建造寺院、塔,翻译经书、扩充僧众,甚至开始派遣遣唐使,邀请中国名僧,以佛教为主更多地吸收大陆的先进文化。对于圣德太子来说,佛教与儒教一样,是为了建设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团国家所必不可少的。

进入奈良时代,由遣唐使从中国带回的学问佛教在奈良各大寺院得以传播,它们被称为南都六宗,分别为三论宗、成实宗、具舍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奈良佛教具有镇守国家的特点。

3 结语

佛教在日本普及的原因,郑彭年认为“佛教中包含着与日本传统信仰相同的原始宗教因素的缘故。人们不是从经典里吸取哲学思想,而只是通过诵经,抄经和偶像崇拜而得到一种灵验和精神安慰而已,当初佛教传到日本是作为一种统一国家的思想武器,使处于地方统治下的人民直接从属于中央政权,因而国家提倡信仰佛教,所以佛教一传到日本就具有政治色彩”[4]。可是,因为社会的具体条件、生产力水平不同,对宗教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政府的力量不可以无视,若一个外来宗教不符合其时代潮流或是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不会得到普及。圣德太子的时代,儒学的普及遭遇困境便是最好的证明。早期的日本人信仰就这样既包含了自古劳动人民信奉的神道又有国家大力倡导的佛教,看似冲突又很融洽的在日本社会扎根生芽。

[1]刘建.佛教东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8.

[2]刘立善.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2.

[3]石田充之.日本浄土の研究[M].百華苑,1983:5.

[4]郑彭年.日本中国文化摄取史[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99.

猜你喜欢
神道佛教信仰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天中学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按神道 促睡眠
保健与生活(2022年7期)2022-04-08 14:56:34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天中学刊(2021年2期)2021-05-28 05:11:40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佛教艺术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日本社会への神道の影響
科技视界(2012年14期)2012-08-15 0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