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体系建构探析

2014-08-15 00:54:11
科技视界 2014年30期
关键词:逻辑性教员防空

汤 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开放性的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实践。其中,问题体系建构是要在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设计、求解的一种逻辑安排,它是问题与答案、问题与问题、答案与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纽带。

1 问题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问题式教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强化问题意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内容建构问题体系。任何一个问题,围绕教学目的的实现、结合教学内容的梳理、依据问题逻辑扩展开来,建立起多个层次的问题体系,就能将经验问题与基础理论关联起来,将理论问题与现实实践关联起来。因此,建构好问题体系,不仅有利于教学中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问题”教学具有理论深度,具有思想魅力,而且能使学习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探索甚至“发现”的过程。再则,问题体系建构之所以重要,因其能规范问题具有特定的内在结构,能使问题之间具有重要的逻辑关联,从而实现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这不仅有助于学员理解,也使教员更容易把握学员理解的关键点。因此,构建问题体系是实施问题式教学中确定学员发散性思维的基础,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广度拓展、有序度的提升和整体性的把握。

2 问题体系建构应遵循的原则

问题式教学是通过问题及解答来实现对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所以,问题体系建构不仅要符合问题逻辑的要求,还要贴合课程内容的需要以及遵循任职教育的规律。为此,在建构问题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

第一,它必须遵循任职教育“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任职教育中,学员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客体,经过几年的任职教育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主体间”教育理念的有效性,即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学员积极参与、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因此,问题式教学既不是“教员提问、教员回答”的“自问自答”式教学,也不是“教员提问、学员回答”或“学员提问、教员回答”的简单“问答”式教学,这种传统的纯粹“问答”式教学仍旧是知识的单纯灌输。据此,建构问题体系一方面不能离开学员主体的需要和愿望,即问题必须从学员中来也必须到学员中去;另一方面又必须依靠教员的主导作用,对问题进行定性、分类,进行问题逻辑体系的设计。

第二,它必须贴合课程内容的需要,紧紧围绕任职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问答的出发点,指引着教与学的方向。以联合防空作战专题来说,最贴合任职实际的主线是分析联合防空作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因此,无论是“问题”还是“预设”,建构问题体系都必须贴合课程内容的需要,紧紧围绕任职目标展开。

第三,它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问题逻辑实际就是对“在问题和答案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逻辑问题”的研究,因此,作为问题设计、求解的纽带,问题体系建构本身应该存在严密的逻辑性。

3 问题体系建构的具体过程

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体系建构是问题发现和问题解答的内在联系和纽带,因此,建构问题体系的过程需要确立三个方面:问题体系的逻辑性、问题层次、问题设置。

3.1 问题体系逻辑性的确立

问题体系的逻辑性体现在问题逻辑上,它可以是“单一问题”的逻辑结构,也可以是“系列问题”的逻辑结构,可以从一个问题细化为多层问题,而包括问题之间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甚而立体关联等。构建问题体系首先要遵从问题逻辑,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缺乏逻辑关联,就会出现有知识无问题的现象,就不能提升知识的有序度,也就不能激发学员的问题意识,使之具备“学问”能力。同时,问题逻辑性的确定可以通过问题推理、问题联系、问题归总等方式来印证,并考察问题是否具有可深入性和新探寻度。

例如:联合防空作战专题中,笔者希望通过“XX 机场上空的不明飞行物”的案例分析来实现学员多角度、多层次思维能力的锻炼,增强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的。那么所设置的问题一定体现了知识的递进,具备有效的问题逻辑,诸如:问题一:该不明空情产生的可能原因是什么?问题二:面对此次异常空情,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防空策略?问题三:从联合作战的角度出发,作为防空部队的营级指挥员你对相关策略有如何的评价?等等。

3.2 问题层次的划分

任职教育注重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相结合,尤其是使实践问题深入基础理论、理论问题具有实践说服力,因此摆正若干具体问题的位置,区分好问题的层次是构建问题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需要将问题体系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类型划分并认清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相互关系。

问题类型的分类有多种方法,而根据问题的疑问所在以及对问题的不同要求可以将问题分为三类:判断型问题,即对“是什么”作出判断;说明型问题,即对“怎么样”作出说明;论证型问题,即对“为什么”进行论证。这样的分类对于指导学员学会和会学以及会问具有普适意义。当然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还需对其中问题的表达形式及相互转化方面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同时这些问题类型划分也要与学员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状况相结合,才有利于教员有效掌控问题式教学过程,也才有利于针对性地指导学员掌握问题体系所表达的知识主线。

3.3 问题的设置

在问题体系建构中,除了以问题逻辑为基础,明确问题间关系,还要使问题“抓人”。因此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需要,不仅有利于学员理解,又有利于调动学员的感性参与,这样才能既有问题发现又有问题解答,最终满足学员的成长需要。问题设置过程中,在关注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的同时,还要力求使问题设计和解答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比如:将课程核心问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相关联或是和部队生动案例相结合等等仍就“联合防空作战”这一专题来说,在对基层政工班学员授课时,教学的重心既不是放在它的一般知识“是什么”的介绍上,也不是细化到具体的战术问题“怎么办”的解决上,而是要放在部队现状“怎么样”和“为什么”的回答上。然后根据授课内容细化问题,比如:针对“现阶段,联合防空作战面临着怎样的态势?为什么?”这一问题可细化为:在现阶段,全面实施联合防空作战还存在一些难度,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实施联合防空作战,会有哪些优势?又存在怎样的制约?等等。在这些问题释疑的基础上,进而思考“全面实施联合防空作战可以怎么做?”这类更深层次的问题。最后,在讨论这两类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员、学员的解答,教员或者学员都可以随时在前面问题的讨论基础上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继续推进问题研究的深入。

4 结语

问题体系建构是问题式教学的“剧本”,教员起着“主导”作用,但“主导”作用的发挥要看是否贯穿了“学为主体”的理念,即围绕教学目标,贴合学员面临的实际问题,掌握学员思想深处的关注点、兴奋点和疑惑点。同时问题体系建构必须具备理论深度和事实力度,建构问题体系是为了解决问题,甚而是从问题的解决到理论的掌握最终是理念的形成,因此缺失了理论深度或是脱离了事实都容易沦为纯粹的知识说教,不利于学员自己思索和在任职实践中验证。最后问题体系建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搭摆,即围绕教学的中心目标把这些问题逻辑的串起来,而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逻辑性教员防空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军事文摘(2022年11期)2022-06-24 09:22:46
防空营打靶记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读与写(2019年34期)2019-11-27 15:02:54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44
逻辑性
故事会(2018年22期)2018-11-20 06:01:54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未来英才(2016年13期)2017-01-13 18:17:51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例说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