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银行 蔡 鹏 陈 聪
(新郑煤电公司赵家寨煤矿,河南 新郑451100)
赵家寨煤矿位于郑州市南约40千米,京广铁路线西侧的新郑市西部,行政隶属新郑市的城关镇、辛店镇和新密市的大隗镇。是由郑煤集团、神火集团、北京联合德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参股的一座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矿井。井田范围西起煤层底板-800米等高线,东到贾梁断层及煤层露头(一1煤层为区块边界),北从大隗断层,南止欧阳寺断层及区块边界,东西长13.5千米,南北宽3.7千米,面积约50平方公里。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之嵩箕小区。区内仅西部及其外围的许岗-三岔口一带有二叠系上统平顶山砂岩和三叠系下统金斗山砂岩出露,绝大部分为新生界掩盖。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下统。区内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上统、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及第三、四系。本区主体构造为一两翼地层产状平缓,倾角3-15°,轴向NWW-SEE的宽缓背斜构造。根据勘探报告井田内共有断层18条,除温泉、宁沟两条小逆断层外,其它均为正断层。其中落差大于100米的5条,落差100~50米的5条,落差50~30米的7条,落差小于30米的有l条。大隗断层、贾梁断层、欧阳寺断层构成本区自然边界。断层走向除大隗断层为近东西向外,其余均为北西~南东向,并以南升北降正断层为主,全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矿井区内发育有滹沱背斜,纵张裂隙和X节理发育,并且西北倾伏端被大隗断层切割,受断层带地下水的补给,形成相对富水区。本区构造主要以断裂为主,伴有发育程度不同的褶皱,主要褶皱有滹沱背斜。
矿井主采山西组二1煤(平均厚度5.5米),半金属光泽,煤层结构简单,煤质松软,属典型的三软煤层。煤层局部发育伪顶平均厚0.6m,以碳质泥岩为主;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4.0m;老顶为大占砂岩平均厚度为14m。同时我矿还兼采二3煤层(平均厚度1.3米),煤层局部发育伪顶平均厚0.3m,以碳质泥岩为主;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平均厚7.0m;老顶为香碳砂岩平均厚度为20m。两层煤间距平均18m。
赵家寨煤矿目前年产量300万吨,在煤炭市场非常“疲软”的情况下,必须降低成本。煤矿投入成本最多相对零利润的是巷道掘进,所以我们必须在巷道支护上降低成本。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我矿必须探索一套新的支护方式。
我矿从2012年开始试行差异化支护,先是在31116薄煤层(平均煤厚1.3m)工作面采用大棚距(大棚距1.0m,传统棚距0.6m)+顶锚杆补强的支护方式,使单进水平不断提高,平均月单进达到380米,并于当年12月创下了月单进602米的集团公司纪录,有力的保证了采面接替。随着支改工作的逐步深入,结合当前形势,我矿将指导思想转变为以“加强支护、因地制宜、保证回采、快速推进”为方向的新的支改路子,把沿顶掘进作为突破口,先是在12208工作面进行试点,取得了初步成功后,在首个低位放顶煤工作面11208采取两巷补强方式(该面两巷全部沿空掘进,平均煤厚6米以上),为回采创造条件。同时,根据12211接替面的实际情况(该面是我矿12采区东翼最上部一个工作面,采深仅230米,平均煤厚6米以上,原煤中掘进,周边无采动影响),我们在该面采取了大棚距施工,并进行了锚索(杆)加钢带补强,通过在12211里段进行回棚实验,效果非常好。在不断摸索中,我们信心越来越足,开始在切巷搞全锚网设计(切巷顶煤在6米以上,最后处达9米),为稳妥起见,在施工中采取架棚作为临时支护,锚(杆)索为主要支护,通过现场实践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支改不断推进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随着12208工作面回采,采用的差异化支护方案的不足之处开始逐渐显露。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进巷时顶部打设三根6米锚索,两帮各打三根3米锚杆(图1),顶部锚索与帮部锚杆未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固圈,导致因局部扰动出现垮塌(尤其是局部顶空处)。使两巷护顶还需加顶部一根坑木,局部需加椽子背帮。支护面积不够,频繁出现网兜、网撕裂等;玻璃钢锚杆强度不行,有折断现象。从而导致围岩失稳,支护失效。
图1
②我们又采用顶部锚索加钢带,每隔一棚加一道钢带,两帮各打三根3米锚杆(图2),效果明显好于第一种支护,但是顶部锚索与帮部锚杆还未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固圈,导致因局部扰动出现垮塌(尤其是局部顶空处出现网兜)。局部需加椽子背帮。支护面积不够,频繁出现网兜、网撕裂等,有折断现象。从而导致围岩失稳,支护失效。
试验工作面暴露的一些问题,我们认识到主动支护的强度普遍还存在问题,于是在支护设计以及两巷补强上,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加密、加长、加粗并增设钢带等加强措施,逐渐取消软塑料网、玻璃钢锚杆,大量使用¢17.8mm及以上锚索,推广使用钢带。同时通过开展支护质量大检查,增加检查手段,主动支护的失效率从最开始的接近50%到现在的不超过5%,月单进也从原先的120米左右逐步达到180-210米。
图2
③通过设计、施工、观测、分析我们采用棚距1米,每棚之间三根6米锚索加钢带了,两帮各打三根3米锚杆加“H”型钢带支护方式。在12211上下付巷使用,该区域煤厚6米左右,巷高3.4米,效果非常好,为了更好的推荐差异化支护改革,我们大胆的在上付巷20米巷道内将“U”型钢棚拆除,实验支护强度(如图3)。根据实验结果目前该段巷道已经拆除“U”型钢棚70天,巷道仍然未出现变形。
在12211上付巷,通过在原有棚间采用全断面锚(杆)索加钢带,扩大护表面积,形成完整加固圈,从里段观测数据看,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在12211切巷顶煤较厚的情况下试用12#矿工钢大棚距+锚索(杆)+纵横钢带的新支护方式,目前支护效果也不错,每天手稿掘进3米,既保证了支护质量也没有影响进度,更为我们下一步支架安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图3
未支护改革前我矿煤巷采用的是16m2断面,36型U型钢支护,棚距0.6m,工作面上下付巷加切巷总长都在4000米左右,需要36型U型钢7000架左右,目前一架36型U型钢售价3996元,这样每个工作面贯通后直接投入2664万元,如果我们想办法能把36型U型钢去掉这样能大大节约成本。
新郑煤电公司紧紧围绕“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指导思想。前期支护为大棚距巷顶加3根6~9m锚索(直径为17.8mm钢丝绳锚索)加“H”型钢带,两巷帮各打三根3m锚杆(直径20mm等强锚杆)加“H”型钢带,间排距1m。这样能保证工作面回采上下端头不替棚;中期支护为棚距加大到2m,根据实验结果采取补强措施;到后期实现取消U型钢棚,补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