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战争时期红色廉政文化的历史特征

2014-08-15 00:45:53刘红曼
党史文苑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抗战中华民族革命

刘红曼

(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波澜壮阔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红色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知识分子以及人民群众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总结、创造和积累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不仅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发挥着凝聚民心、积聚力量、壮大革命队伍的作用,而且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红色廉政文化的内容包括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廉洁自律的革命本色,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等。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列强入侵、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它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抗战实践提供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还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是整个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思想结晶和精神食粮,彰显了时代特色,同时又展现了鲜明的历史特征。

一、以“一切为了抗战,一切为了胜利”为时代主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特别是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围绕这一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一边坚持积极抗战,争取建立包括全国各民族各阶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在意识形态领域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这一有力武器对抗日战争的积极辅助作用,有力地启发和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积极性。毛泽东曾强调说:“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P708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事业,既要归功于那些革命先辈们英勇抗击敌人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斗志,又要归功于老一辈革命家自身的坚定信念、自律精神和廉洁风范,而这些崇高品质和高尚风格共同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红色廉政文化的思想宝库,它对于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作用。

1940年1月5日,张闻天在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大会上特别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必须是为抗战建国服务的文化”[2]P252,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明确我们的文化是“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即抗战第一,反帝、反抗民族压迫,主张把握民族的时机与特点的文化……”[2]P252,尤其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文化必须为国家政治服务。红色廉政文化是维系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凝聚力的催化剂和粘合剂。先进的红色廉政文化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了时代的潮流,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号角。“一切为了抗战,一切为了胜利”是抗战时期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主题,它对激励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发扬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鼓舞英勇杀敌的斗志,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实现民族解放的目标提供了时代的传声筒,为我们党和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充分运用红色廉政文化提供了正确的指南。

毛泽东于1940年2月1日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的演讲中曾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1]P718这“十个没有”展现了我们党纯洁的党风政风,是我们党和人民的思想文化结晶,有力地推动着革命战争的胜利前进。此外,在延安时期,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风尚,政府没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不良作风。1940年5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访问延安后回忆说:“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3]P159他由此断定: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因为“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洁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4]P1048,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区域内, “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4]P1048却成为风气。陈嘉庚在考察延安后所感受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在抗战时期,正是由于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在行事作为中,坚持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廉政文化作为自己的坐标,严于律己,克服困难,共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访问革命圣地延安时,他看到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室内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一顶蚊帐,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林伯渠的眼镜腿断了,便用绳子系在耳朵上……从革命领导人这种极其艰苦朴素的生活细节中,斯诺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他断言,这种“东方魔力”必将成为兴国之兆、胜利之本。[5]这种“魔力”其实质就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们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品质所产生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就是这种力量使众多的革命者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就是这种力量使蕴含在人民群众中间的伟大创造力得以发挥,推动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进程,就是这种力量使我们的红色廉政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文化在塑造人的灵魂、引导人的精神世界中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当然红色廉政文化也是如此,诚如毛泽东所说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P663。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及人民群众时刻谨记国家的核心问题——抗战救国,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才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使我们能够拥有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二、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为基本方针

我们党强调:红色廉政文化应为抗战服务,并且最终应当落实到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因为“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1]P708。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全人类,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无产阶级的最高准则,是我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红色廉政文化应以人民大众的疾苦为自己的疾苦,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最忠实的代言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曾特别提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4]P854。人民群众是我们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我们红色廉政文化的实践主体。抗战时期,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党的红色廉政文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迪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意识,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进行政治动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聚革命力量。

我们党历来重视运用红色廉政文化进行军队纪律教育,以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首要任务。早在革命初期,毛泽东在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中,就向战士们指出,要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并且亲自宣布了“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款子要归公。”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和军队时刻谨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完善军队纪律,最终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革命军队以严格的纪律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并将这种纪律传唱成为一首歌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一切缴获要交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说话态度要和气,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成霸道……爱护群众的庄稼……”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军队是人民自己的军队,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军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军队。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用清廉的品德、模范的行为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和建设的胜利。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曾对国民党军官们说: “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是廉洁换得的民心。”[6]

毛泽东在1938年9月至11月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在政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1]P522;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老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1]P522。他要求“共产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P522。因为“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最可敬的”[1]P522。同时,“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4]P1012,“它应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P708。此外,“言语必须接近群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源泉”[1]P708。我们党在红色廉政文化建设中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了大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例如戏剧《白毛女》中的喜儿,话剧《放下你的鞭子》中的小姑娘,评剧《刘巧儿》中的刘巧儿等,无不是以劳动人民作为主人公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廉政文化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把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变为亿万群众的生活实践,使红色廉政文化成为推动抗战胜利发展的坚强而有力的武器。

三、注重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

每一时期的先进文化都是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红色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顺应时代潮流,把文化建设与抗战实际相结合,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成果。在抗战实践中发展红色廉政文化,同时又使其服务于我们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完成实现祖国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伟大事业。

红色廉政文化扬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民为本、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创造了“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等等,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升华。党的早期共产党员方志敏在他的《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十余年,经过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他认为“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在他被俘后,国民党士兵知道他是个“大官”,希望在他身上能“发个意外之财”,“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摸到袜底”,并威胁到如果不交出钱财就用一颗炸弹炸死他。方志敏面对敌军的威胁泰然处之,微笑着说:“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7]P166-167他在狱中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鄙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7]P163在锦衣玉食面前,他不被其诱惑,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他把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展现得淋淋尽致。

红色廉政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升华,同时又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一定的文化和一定的国家和民族是紧密相连的,它反映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要求。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总路线,而对日作战则成为时代的主题,它承载了火热的抗战生活,成为激发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战胜日寇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的英雄赞歌和历史记录。这一时期,各阶级各团体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描绘了一幅幅人民群众保卫国家抗击日寇的壮丽图景,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斗志;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象征着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再如《全民抗战》 《到敌人后方去》……都是红色廉政文化的思想结晶,凝结着全民族人民大众的智慧。他们以无形的力量丰富、充实着抗战时期的红色廉政文化,推动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反对外国列强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红色廉政文化以其独特的角色推动着整个战争的发展,鼓舞着人民大众的革命斗志,又展现着时代特色,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时代要求。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陈嘉庚.南桥回忆录[M].南洋印刷社,1946.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翻印,1979.

[6]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学习时报,第508期。

[7]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抗战中华民族革命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我们家的抗战
湘潮(2018年8期)2018-12-04 18:08:12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忆·抗战
连环画报(2015年10期)2015-12-24 08:52:04
抗战音画
连环画报(2015年8期)2015-12-04 1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