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生 柴龙铣 张 斯 周佳睿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颜元的“举人才”思想是他“安天下”的主心骨。颜元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和能学以致用的人才。他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教育方法上批评宋明以来的习静、书本教育,而倡导习动教育、习行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经书训诂、背诵语录、八股帖括,主张代之以“六艺”为核心的“三事三物”的实学思想,“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三物”指“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他在培养目标上,认为无真德的白面书生充塞天下的局面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强调经世致用人才的造就。“六艺”分别指礼仪、乐器、射箭、驾驶战车、习字和算术,这些就包括了德智体,所以“六艺”是颜元落实其全面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当代学校也一直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习德育,德就像人的灵魂,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灵魂,就可能做出违背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事,所以一个人首先德性要好,不管其才能有多大,以后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人尽其才就行。而体育教育是颜元非常重视的思想,他认为身体教育对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强国强民,他要求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只有“人皆兵,官皆将”,“兵农合一”,“文武兼备”才能建立强盛的国家。这些任务,都要依靠“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发展教育,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方能完成[2],这也是当代学校培养人才时对颜元思想的传承。
颜元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是社会发展的本源所在,其功用要高于朝廷。“昔人言本原之地在朝廷,吾则以为本原之地在学校”。[3]对于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在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他认为“朝廷,政事之本也;学校,人才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矣。”“故教职最闲,实最重要也。”[4]有清一代,学官一般认为是清闲的职位,颜元以为,这是社会轻视教育错误观点的产物。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为国家和政治的根本所在。受颜元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在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增加学校的数量和教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提高教育质量,以学生为本,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材施教”也是颜元体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注重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颜元主张人性“惟其同一善,故曰近”,又说“惟其有等差,故曰不同”,实际上是说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4]又如他说“人之质性各异,当就其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则易成圣贤,而无龃龉捍格、终身不就之患。”[2]即他认为学生的质性、志趣、才力各不相同,应当分别对待,因材施教,应该在承认质性、志趣、能力的个性差异前提下,顺其自然,才能造就人才。造就人才,最重要的是给人们解除束缚,去掉阻碍他们自由发展的那种整齐划一的做法。当前不管是学校体育教育,还是竞技体育,都注重人才的选拔,注重因材施教,运动员适合哪项运动就让其进行哪项运动的训练,这样运动员最终才能达到较高水平甚至世界先进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在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它的实施方式和效果与体育教师的灵活运用密切相关,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体育教师在充分了解学龄阶段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要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授课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差异性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更要注意其身体发育情况的差别,根据差别的体能情况、体质状况设置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和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方式;学生的性别差异也是因材施教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男女青少年学生对体育项目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如男生往往喜欢诸如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对抗性强、竞争性和运动量大的体育项目,而女生则喜欢诸如瑜伽、羽毛球等姿态优美、动作柔和、运动量较小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努力创设条件,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年龄阶段差异、身体发育情况差异进行分组化、个性化的教学。通过新课程改革,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只规定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而没有限定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目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老师进行学习,这样就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改以前实行的呆板式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和颜元主张教育者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者的奋斗目标及学习对象,都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志趣来定,注意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人才的培养收到实效有异曲同工之妙。
颜元的“习行”思想也属于他的体育思想范畴。在教学方法上,颜元特别强调“习行”的重要性。所谓“习行”就是亲自去观察,亲自去实践,去“实做其事”,以获得真知。颜元的这种教学法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在知行之辩中,颜元的唯物主义观点是很鲜明的。他从不同于前人的视角看待“格物”;他主张“理见于事”,曰:“见理已明而不能处事者多矣,有宋诸先生便谓还是见理不明,只教人明理。孔子则只教人习事,见理于事,迨则已于事,则已彻上彻下矣[5]”。这就是说要在“习事”中见“理”,充分肯定了“习行”在认识论中的意义。他比前人更加重视实践的观点,并考察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意义。反对读死书是颜元强调“习行”突出表现。他指出,专读书能令人愚,能令人弱。在颜元看来,理学家主张的“从静坐讲书中讨来识见议论”[6]的教学法,因脱离实际,根本不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颜元强调“习行”是巩固知识、培养记忆能力的重要手段。“习”、“行”都是要求实践,不要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只能纸上谈兵,当国家遇到灾难,民族遇到危亡时,那些白面书生只能束手无策。这对我们现代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警示作用。以前我们学校教育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天天要求学生提高文化课成绩,只要文化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既能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也不用担心以后找不到好工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学生体质多年连续下降,现在教育工作者加大了学生体质的管理力度,调整了评价学生的指标,评判学生的优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而要求学生不仅理论课成绩达标,身体指标也要合格。所以我们培养学生的方式又回到了颜元的思想中去,他给学生授课后就带着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并讲到:“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7]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核心是“六艺”[8]。从五育的划分上来说,颜元的教育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但他并不主张学生平均用力,而要求学生“宁为一端一节之实,无为全体大用之虚。如六艺不能兼,终身止精一艺可也;如一艺不能全,数人共学一艺”[9]。从他的后学来看,也确实如此,如李植秀专于礼,颜士俊专于骑射,颜尔俨精于数学,颜修己专于律,宋希廉专于书,张鹏举长于兵法,朱敬专攻水、火诸学[10]。他说:“虽六德之一德,六行之一行,六艺之一艺,不自失为儒也。”[11]也就是说,人才并非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只要精通某种专业技能,在专而不在多,在精而不在泛,这样就能成为人才。颜元的教育目标是专而精,而不是多而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以前我们也在提倡颜元的专其一就行,他甚至还提倡如一人不能专其一,可多人共专其一,可见他对专的要求非常高。现在我们从提倡专而精转向一专多能,也就是要精通一门,能做多门,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显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学校教育也应该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目标,达到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综上所述,在颜元浩瀚磅礴的思想中,体育思想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材施教”和“习行”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举人才”和“六艺”是体育教育的目标,这些思想给了现代体育教育很多有益的启迪。聆听先哲的睿智思想,认真思索当下的体育教育现实,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和智慧融入现代体育教育中,让现代体育教育焕发新的灿烂光芒。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何 叙. 颜元的体育思想 [J]. 体育文化导刊,2004(11):75-77.
[3]檀慧玲.论颜元的人才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
[4]朱义禄著. 颜元李塨评传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颜 元.颜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71.
[6]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231.
[7]王书良.中国文化精华全集(哲学卷三)[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699.
[8]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8.
[9]颜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54.
[10]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01.
[11]存人编(卷二)[A].颜元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