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荣
(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从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旧《课标》)开始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实施,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其指导下,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在十年多的时间内,旧《课标》多次征询全国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意见,在历经多次修改后,新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于2011年8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与全国的体育教师见面。可以说新《课标》的制定与完善凝聚着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心血,也是全国中小学体育工作者的智慧结晶。新《课标》相对旧《课标》来说,内容有了许多变动,比如:删除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仅保留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在课程性质的表述、在课程目标的规定、在内容标准方面的变化、教材编写建议、附录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改变。这些变化总体上是朝着课程标准合理化、严谨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转变。
新《课标》中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描述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1]其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述不属于课程性质,而是属于课程的地位。因此,应该予以删除。
新《课标》中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性表述共有4个方面: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其中,“实践性”中强调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那到底什么是“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是利用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素质、发展身体机能、利用体育锻炼进行减肥、还是利用体育知识和规则组织某一体育项目的比赛。新《课标》的表述太过于笼统。对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的学生来说,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最好要规定的具体一点,以便于体育教师的理解和把握。“综合性”中提到了要把“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技能融合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这样的表述也很笼统,“安全应急与避险”不仅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讲述的内容,其他学科也有这样的内容。这样做未免把体育课的性质扩大和泛化之嫌,可以描述得更具体一些:可以描述成“运动安全应急与运动安全避险”或“运动安全、运动伤害应急与运动伤害避险”。
旧《课标》与新《课标》中都规定不编写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而只编写水平一至水平三的教师用书。[2]为什么不编写小学生的体育教科书,这个问题曾一度让基层的体育教师倍感困惑。综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阶段以体育游戏和基本的运动能力学习为主,体育教师不需要传授很复杂的运动技能,因此小学体育课本不用编写;第二,体育不是升学的考试科目,学生不需要课后复习,因此不需要教科书;第三,体育课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来进行,不需要很多知识和深刻的科学理论阐述,因此不用编写体育教科书;第四,不统一编写体育教科书符合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给地方和学校编制体育教科书的自主权;第五,世界很多国家比如英、美、德等国家都不编写小学体育课本,因此不统一编写小学体育教科书符合当今世界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六,比较语文、数学等其它基础学科,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逻辑性不强、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因此不统一编写小学体育教科书。
上述原因提示我们,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不统一编写小学生的体育教科书的初衷是好的,可以让地方和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可以让教师根据地方和学校特点自主选择和设计体育教学内容。但是这种做法造成的影响和结果却是负面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从1997年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质疑体育教科书的功能和用途以后,小学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便进入了一个停滞期。这意味着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的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从此就告别了体育教科书,进入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无课本时代。曾经在自己所在城市的新华书店及几个大规模的书城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映入眼帘的都是小学生语、数、外等教科书和教学辅导用书,并且制作精美,内容设计科学。可是,新华书店及各大书城连一本小学生的体育教科书的影子都没有。除了教科书之外,其它的小学体育书籍更是寻觅不到踪影。
没有体育教科书固然可以归结到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不作为和不努力,但根本原因却在于:国家教育部门不统一编写小学生体育教科书会给社会和学校造成“小学生连体育课本都没有,所以上体育课就没有什么意义”、“小学体育没有什么可教的”、“国家不重视小学生体育课”的主观印象。这样从主观上就削弱了基础教育中体育学科的地位,使得社会和学校更加不重视小学体育教学。
处于基层的小学体育教师也会认为,国家不统一编写小学生的体育教科书是对小学生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会让很多人有这样的主观认识:“既然小学生没有体育课本,那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全凭自己说了算”。在这种主观意识的主导下,体育课就变成了形式,随便怎么教都可以了,“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观念会更加弥漫开来。小学生的体育课完全就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变成了老师随便教,学生任意玩的课程。至于传授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完全变成了一句空话。
本人曾阅读过人教版的《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教科书,书中体育知识和内容非常丰富且图片制作精美,既是一本制作精良的体育课本,又可以当做一本很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初中生既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体育知识和技能又可以从精美的图书中获得很多感官乐趣。无疑,这对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既然初中学生的体育课本编写如此精良,那么为什么不编写几本图文并茂的小学生体育课本。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直观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把一些基本的体育技术动作和体育知识比如足球射门、篮球扣篮、身体形态、奥林匹克知识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体育课本中,不仅可以让其迅速地形成直观印象、激发其学习乐趣,还可以让儿童从多个渠道获取体育知识。小学生好玩、好游戏、体育学习兴趣广泛,因此,把一些贴近生活的体育小游戏比如袋鼠跳、小兔跳、青蛙跳、鳄鱼爬、蚂蚁爬、老鹰捉小鸡等以卡通图片形式体现在小学体育课本并展现在小学生的头脑中,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沉浸于课本中津津有味地阅读,还能满足小学生好玩、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实现了体育教科书“课中辅助教学、课下指导复习”、“课中辅助教学、课下拓展学习”[3]的新用法。
新《课标》规定,水平一至三(小学阶段)不编写学生课本,只编写教师用书。这样,小学生上体育课前,不知道要学什么内容,只能被动的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广泛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求知和探索欲望,没有体育教科书的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主动性被压制,没有了主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权利。这与新《课标》中强调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相悖离,这又怎能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4建议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一编写小学生各个学习水平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根据小学生每个学习水平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水平一的教科书应以丰富精美的体育卡通图片为主,配以拼音和简单的文字。水平二和水平三的教科书应该以丰富精美的体育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编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