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翔元 何 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范畴是概括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种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列宁说:“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各门具体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范畴,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值、货币等。哲学中的范畴,如物质和意识、时间和空间、现象和本质、具体和抽象等,则是对客观最普遍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它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
范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完善起来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的概括,是认识不断发展、深化的成果,又是指导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工具,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手段和工具。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的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方面等的本质的基本概念。
范畴可以分为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以下主要对基本范畴作一简略的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范畴有:个人与社会,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内化和外化,技术与环境,利益与思想。
马克思指出,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单个的社会存在物,然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说明了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两者密不可分。个人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个体,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人组成的社会。因此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个人和个人的行为,而且要看到个人及个人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要重视个人的社会化。可见,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这一双向的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双向”一词表明,在现实的实践当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没有绝对的界限:一方面,教育者在影响受教育者的过程中也要向教育对象学习;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将社会要求内化时,本身就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进行自我教育。教育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受教育者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知、情、意、信、行的辩证运动,最终的价值体现在行为上,而行为习惯又能影响其它的四个要素。这一规律决定了内化是基础,外化是内化的表现,外化的结果可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就是说在内化的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共同推动人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可见,内化与外化这一对范畴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一定的技术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要注重环境因素的分析,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对策。技术与环境会直接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效果。对社会进行的研究过程中,要重视技术与环境的作用。技术与环境也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重要范畴。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里决定思想的“利益”显然已经不是一般的抽象物质,而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条件。利益是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形成与发展的终极原因。利益是与思想观念相对应的客观实在,其基本内涵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发展需要而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一切生活条件的总和。中国共产党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中国新阶段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体现了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伴随着阶级产生、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利益作为客观的现实存在是与思想观念相对应的客观现实反映,是社会发展中最现实的存在。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可以从利益那里找到根源和动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不同阶级利益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研究人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如何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并且把这种思想转化到相应的行动上来。
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脱离现实人和具体人的思想,也不能脱离现实的阶级利益,只能从现实人和具体人的思想实际出发,从维护和实现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将其社会成员培养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利益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因此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作用。要永远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等一切工作的奋斗目标,不断创新,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可。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徐志远.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范畴与范畴逻辑[J].求实,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