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文
2011年8月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教基二[2013]1号,以下简称《纲要》),江西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赣教基字([2011]70号),南昌市教育局发文《南昌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洪教基字[2012]1号)等,当前小学书法进课堂已经是教育的热点问题,但在开展小学书法教学进程上存有较多的疑问,见仁见智。很多地方书法进课堂不尽人意,除了有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思想意识不到位外,还有书法身份确认问题、书法教育师资问题、书法教材问题、书法教学方法问题、书法教育评估问题等原因。而且诸多问题都存在着梯度建设的问题,在尊重循序渐进规律的前提下,本文拟就“教材—内容”梯度、“教师—学生”梯度、“教法—测评”梯度等三个方面,提出新的考量命题和破解方法,力求在突破小学书法教育瓶颈时作出应有的努力。
书法教材是小学书法教学“有本可教”的依托与参考蓝本,从某一定程度上说,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主要指南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凭据。为响应教育部的《意见》精神,各地市都在组织专家、学者尝试编写书法教材,以体现各自对文件精神的理解和对书法教学的解读。不同的教材包含的不同的内容编排,不同的内容也可能复现在不同的教材当中,这种“互见”现象屡见不鲜。小学书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不得不加以认真考量。
《意见》明确指出:“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这些规定,带有较强的探索性,没有明确指出如何安排内容,安排哪些内容,教材的使用时间,更未说教材之间的层递性和顺承性。恰恰如此,也就使得教材的编写形态层出不穷。2013年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规划教材编写的竞标单位有200余家,经相关专家严格评审,2013年12月公布的一审入围名单有81家进入第二轮的竞选。这些竞争者当中,不乏有识之士的呼喊与心血。
深刻领悟《文件》精神,结合《纲要》的指示,我们认为小学书法教材必须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要求,遵循书法学习规律,强调各年级内容的阶段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以及各年级之间阶梯性递进的特点,也要关照学生认知水平,还要结合社会环境生活。如软笔书法教材中,统一编写体例和学习领域,可设置“欣赏·评述”“技法·解析”“书法·实践”“集字·练习”等学习领域,以及“技法解析”“范字摹临”“拓展训练”“知识传递”“集字练习”“名作欣赏”“书法与生活”等学习板块。这些板块的设计,都是富有梯度内涵的。
在教材内容方面,各年级要有各年级的要求,而且梯度必须明显,如软笔书法中,可安排三年级的笔画训练、四年级的偏旁训练、五年级的结构训练,六年级可以专门介绍汉字结字规律,在把握单字结体规律的基础上,再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名家名作(如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碑》)的欣赏、传统书法文化(技法知识、书法名家、碑帖知识等)的认知,以及书法与生活(如陶瓷上的书法、扇面上的书法等)的联系。
在“教材——内容”梯度中,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关怀,体现趣味性与知识性,可以使学生形成书法良好惯性,有利于真切落实国家的政策规定,造福于民!
书法教师是实施书法教学的灵魂,有本能教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亦在教师。当下专业书法师资缺乏,是小学书法教育缺失的重要因素。《人民政协报》2014年3月3日的“两会”的“专题报道·聚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专门报道《书法课“落地”,师资不足成难题》文章,指出“书法教学不是一般的老师能够兼任的,况且一些老师本身的汉字书写能力也不高,难以达到书法教学的目的。”“师资是开展书法教育的关键,必须为中小学生配备专职书法教师。”《河北日报》2014年1月30日报道《书法教育呼唤优质师资》,再次强调“专业师资不足制约教学质量”。
《意见》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在急缺师资的情况下,如何推进书法进课堂,延续书法传承?《意见》给了一个参考性的做法:“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当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艺术团体的书法专业人员根据中小学书法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书法。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学校全体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水平。”这种权宜之计实在是迫不得已!从师资培养维度来说,加大师资培训,使之成为书法进课堂的主导者的资源链条和智力库,形成“前培训——培训中——后培训”的一条龙培训体系,做到有本能教之,并能教好之。
我们这里说的“教师——学生”梯度,不是说要把教师、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说教师培训的层级性、过程性,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实质性,都必须完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过程监控的思路。在书法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从美术教师、语文教师——书法特长教师——书法专业教师的发展趋势看,本身就是有一个非常真实的内在梯度。《纲要》中说“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这种短视做法,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从长期发展来看,书法教师,首先要端正施教态度,要回归教师主体,回归书法教学的本位,逐步改变书法教师边缘化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师资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保证书法师资的待遇,甚至提高书法师资待遇。其次,书法教师还要认真揣摩书法教材的内容梯度、实施掌握学生学习的成效,对自己的教法做出调整。不可忽视的是,小学书法教师在职业认知上,还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理念,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周而复始,任劳任怨。书法教师对教材的认知,除理论知识性外,还要渗透到身边的活态性知识,采用“点染”的方式来梯度性发散学生思维,做到言传身教与处处留心。
《纲要》中指出“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这就要求施教者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法策略和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师施教过程中,同样要遵循以人为本,贴近而非凌驾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严格执教、灵活执教,采用生命的视点和方法、儿童的视点和方法、专家的视点和方法。可以采取游戏法、口诀法等“寓教于乐”。如,在偏旁练习中“亻”时可以采取口诀方式“上撇斜出,用笔较重。竖画上尖,微微右拱。”在教“忄”旁时可用口诀“竖为垂露,呈回抱状;两点相顾,左低右高。”等等。在教法的灵活度上要体现梯度,不能老是重复同一个东西而无新鲜感,小学生的感知集中时间不长,必须要灵活掌控学生的思维和集中时间段。
从测评角度讲,主要是落实“有本必教”问题,真正地落实书法进课堂,不仅要解决教材问题、师资问题,还要落实测评问题。从测评系统维度,以人为本,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形成一个“学校——家长——学生——老师”的良性循环测评系统,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分认定系统,突破当下小学书法进课堂的测评问题,做到有本必教。如分开测评,梯度掌控,实行教师三笔字的定期测评,学生三笔字的定期测评等。按照《纲要》等精神,从评价的目的、重点、方法等方面,从不同梯度进行具体有效的测评。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选取的三个梯度,是有严密逻辑和梯度的,而且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不能单列出来孤立的看待。
[1]文师华.书法纵横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2]王子文,文师华.小学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
[3]向彬.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